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若要开展本书的研究,还需要清楚以下几个概念: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与协同创新传播。

一、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词来源于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它是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科技持续发展条件下的一种现代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是一种以文化符号生产和文化意义生产、消费、流通等为内容的经济文化生产关系的描述。

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称呼,日本和欧盟称其为内容产业,澳大利亚和英国称其为文化创意产业,美国称其为版权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它强调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系列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大众化,其产业范围主要包括书籍报刊、电子出版物、视听制品及其相关服务等。

2003年9月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2004年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文化产业统计分类指标体系,8年后又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增加了文化创意、文化新业态、软件设计服务、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的生产等内容和部分行业小类,“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首次在文化产业类别中被提出。

文化产业因为具有高经济效益而低物质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能吸纳大量就业人员(创造高中低端就业岗位)的优点,并且与餐饮、观光旅游、住宿、农牧业、手工艺等行业都有关联辐射效应,所以被世界上很多国家列为重点发展行业,某些资源短缺的国家甚至将其列为战略发展产业,例如韩国,自1998年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后便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

在我国,文化产业从2000年以来发展迅速,仅以四川省2015年的数据为例,四川省“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个(成都市、绵阳市),国家级动漫游戏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个,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4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总资产超千亿元,直接解决就业人口超过14万人”。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多因素的组合和多方的参与。多行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对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二、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协同”与“创新”两个概念的组合,这两个概念都发端于科学研究,后来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广为应用。而协同创新这个组合概念在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整合资源达成新目标的作用。

1.协同

20世纪60年代初,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教授在研究激光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任何一种系统既有个体单独的运动,也存在作用于整体的制约要素,当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时,系统表现为有规律的有序运动状态。据此,他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协同学,指出一个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如果在子系统之间互相配合产生协同作用和合作效应,系统便处于自组织状态。后来,学者Corning将协同定义为系统(社会或自然系统)中多个子系统要素之间产生的整体效应。

2.创新

经济学上,“创新”概念的起源为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新的组织形式。熊彼特认为,创新并不是从无到有创造全新事物,而是把不同事物关联起来合成新事物的过程。

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在2020年10月26日~29日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认“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3.协同创新的定义

哈肯最早提出协同思想,之后协同思想在创新系统理论中得到应用,许多文章以国家创新系统以及产学研合作为主题,探索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或中介组织等不同的合作对象之间的协同创新问题。我国学者解学梅、方良秀在综合分析国外现有的相关文献后,将协同创新的本质定义为“企业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不同的合作伙伴,为实现创新增值而开展的一种跨界整合,其协同度较高,在创新过程中追求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美国麻省工学院研究员Peter Gloor提出的协同创新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认为:“协同创新,就是相同或相似的单元之间通过合作,产生相互作用关系和共振放大效益,形成高效有序的创新机制。”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者傅为忠认为:一般来说,协同创新通常是指由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要素进行有机配合,再通过创新要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效应最优的一个协同过程,是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百度百科中定义的“协同创新”概念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和中介机构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模式。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学者陈劲在《协同创新》一书中提出:协同创新是对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整合与流动,共享科技成果和技术资源,减少资源的分割、浪费和重复,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的创新效率。他认为协同创新意在大力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政府以及其他中介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协同的目的在于创新,而协同创新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新趋势,成为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

笔者对协同创新的理解为:在一个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总系统内,如果子系统各自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能够相互结合并在整合创新过程中产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优化效果,能让总系统达到一种比原先完善的新状态,这就是在总系统中产生了协同创新作用。

4.协同创新的核心

知识协同是协同创新的核心。知识区别于信息与数据,是科研人员对公共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以及推理验证而得到的,属于知识管理的协同化发展阶段。

知识协同的基本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知识获取、知识消化、知识共享以及知识增值。 可见,知识协同的最后阶段就是知识增值阶段,也是协同创新的目的达成与目标实现的阶段。

三、协同创新传播

协同创新传播即在新闻传播领域展开的协同创新模式,这是一种具有整合优化效应的新型传播模式。

传播无处不在,一般而言,传播就是人类社会的信息流动现象,是人类通过信息进行的社会互动。

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中把传播的定义分为“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前者将传播看成是信息的传递,后者则将传播看成是意义的生产与交换。

笔者认为,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乃至人类社会的文化传承、交流与开发。在本书中,新闻传媒和文化传播实体本身就是传播机构,从事着传播工作;而学术研究和教育都是特殊的传播形式,学术研究是在生成并向一定范围的受众传播新知识与新理念,教育则是在向学生传输、传递、传承知识与理念,两者都不是单向的传播过程,都有反馈的环节。

借鉴并综合上述的概念,本书认为,协同创新传播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标或目的而推进的系统战略传播模式,在这个战略传播过程中各个传播子系统的资源得以共享并能整合创造出新的价值——通过循环往复的知识协同,让各个子系统都能创新其信息传播的内容与方式并产生整合优化的传播效果,从而形成传播的协同创新效应。

新闻传播“三界”作为极其重要的社会力量,在协同彼此(各个传播子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主体共同推动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创新自身的传播方式、内容与渠道,创新传播知识与理念,创新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方式等去形成一股合力,即能够有效地调动、整合新闻传播领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各种创新要素一起去促进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传播的协同创新效应),进而实现让该区域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脱贫致富共赴小康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笔者认为,在推动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新闻传播“三界”的协同创新传播作用体现在既可以加强彼此间的协作,又可以作为信息中介,通过牵线搭桥来促进各类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深度合作(协同),共同探索能够促进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创新),进而在整个西部地区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思想环境和舆论氛围(社会动员和引导舆论)。

由于社会的传播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的各个子系统自身的特性和定位各有不同,所以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亦各有不同,有的子系统会起主导作用,有的子系统则起到协作、协助作用,但只要能达到让彼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而又能使总系统得以优化的协同创新效应即可。

在新闻传播“三界”的协同创新传播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新闻传播业界,起协作、协助作用的是新闻传播学界和新闻传播教育界,因为新闻传媒和各种文化传播实体在直接、即时地为西部文化产业的发展做着信息沟通与传播、信息增值、信息服务等工作,而新闻传播学界和教育界一般是在间接、延时地为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做着知识理念的转化与传承工作,因而直接推动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是新闻传播业界,而在后方的新闻传播学界起着智力支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理念与革新社会观念的作用,新闻传播教育界则起着培养人才,传播传承文化知识、先进科学技术理念与现代观念的作用。但是这“三界”对西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缺一不可,需要其共同发挥协同创新传播作用。

新闻传播“三界”开展的协同创新传播活动其实就是新闻传播“三界”协同其他创新主体一起进行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而这些协同创新活动离不开官方的支持——国家层面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行政与制度安排等,“避免了子系统群体的非理性导致的整个创新系统的非理性,实现创新体系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新闻传播业界对西部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传播作用体现在持续不断地将全社会范围内对西部文化产业有益的隐性知识进行采写并转化为对协同创新系统有参考的显性知识,同时又把系统外部对西部文化产业有价值的显性知识转化为系统内部所需的隐性知识。新闻传播业界在这个循环往复的创新扩散过程中推动着整个系统进行相关知识的共享、创造与增值,从而创造出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新闻传播学界对西部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传播作用体现在将整个协同创新系统中各个创新主体的隐性知识加工、整理、提炼、转化、编码为全社会共享的显性知识,从而推动相关的知识理念在新闻传播业界、高校新闻院系乃至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得到吸收、应用与反馈,而这些显性知识被吸收后又会在创新主体中派生新的隐性知识(与此同时,学界可以持续关注新的知识动态并把国内外已有的、对西部文化产业有参考价值的显性知识通过平白晓畅的语言翻译转化为系统内部所需的隐性知识),新闻传播学界在这个循环往复的创新扩散过程中推动着相关知识的共享、创造与增值。

新闻传播教育界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培养本领域人才的过程中传播传承相应的知识、技能、理念与观念,并随时结合社会的发展变动、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的新动态而更新教学培养培训的内容、方式与方法,并不断地在得到反馈后(例如学生评教)进行调整。从知识协同的角度来说,新闻传播教育界对西部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传播作用体现在如何把新闻传播学界、业界以及其他创新主体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传输给新闻学子,并设置一系列实践环节让学生们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有机转化,从而提升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本书的研究聚焦在:新闻传播业界、学界、教育界这“三界”对西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起到哪些协同创新传播作用;新闻传播业界如何通过创新自身的传播内容、形式与渠道等,为西部文化产业进行政策宣传、舆论造势、社会动员与凝聚共识;新闻传播学界作为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创新主体,如何通过知识与理论的创新来促进新闻传播业界更好地为西部文化产业进行政策宣传、舆论引导以及为新闻传播经营实体的经营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媒体以及各类文化传播实体本身就属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播教育界作为培养新闻传媒和各类文化传播实体相关创新人才和后备人才的重要创新主体,如何通过协调“政、产、学、研”等各种要素来解决西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创意供给的问题,因为相关人才的培养是提高西部文化产业创新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9Omyv24SHizEAj2YVY0Om/PK53f5tO5vtisssah0W34WjQ5R3J8zqqLsEIqrYC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