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周

星期一 备豫不虞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岂可以水未横流,便欲自毁堤防?

——《贞观政要·纳谏第五》

【译文】

做好防范措施,以防不测,这是治国永恒之道。怎么能够在河水还未没泛滥的时候,就先自己毁坏了堤防呢?

【笔记】

据资料记载,贞观七年,薛仁方将杨誉拘留审问,杨誉的儿子向皇帝报告说:父亲是皇亲国戚,薛仁方是故意不肯决断。太宗听后当即下令打薛仁方一百棍杖。此事被魏征知道后,进谏说:世家贵戚自古就很难管理。薛仁方既然为国家执法,就不应该对他随便施加刑罚,皇上这样做实际上是外戚挟私报复,以后会引发更多的麻烦。唐太宗听说,承认先前没有仔细考虑,并下令免予解职处分。

在我看来,这里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一是治国之常道在于“备豫不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未雨绸缪,这对于古代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来说,直接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即使今天,面对金融危机的风暴,我们全世界的企业还不是迅速褪色吗?这与我们没有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直接相关。其二是“水未横流,便欲自毁堤防”。这句精妙之处并非在于提醒我们非要等到水横流了才可以自毁堤防,而是说,即使水已经横流,都不应该掉以轻心,防范的堤防应该永远保持,这是现代人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危机面前,必须树立起来的一道“防火墙”。

【行动指南】

优秀的领导应该在市场风平浪静之下,仍然在思想上保持理性和警惕,在行动上做好积极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还是领导管理能力的拓展和延伸,优秀的领导并不一定非要在谈判桌上,还包括一切影响企业发展的领域阵地上。

星期二 君臣之道

玄龄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且有利害,役工多少,陛下所为善,当助陛下成之;所为不是,虽营造,当奏陛下罢之。此乃君使臣、臣事君之道。

——《贞观政要·纳谏第五》

【译文】

房玄龄既然担任大臣,就是陛下的手腿与耳目,建造房屋,为何不许知道?责备他们询问主管部门,我不理解。况且修建房屋,是有利还是有害,动用多少人工,陛下所做的事如果是好事,应该协助陛下完成它;所做的不对,虽然已经开工,也应当奏请陛下停下来。这就是国君使用臣子、臣子侍奉国君的原则。

【笔记】

贞观八年,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掌管皇室建筑的负责人,便询问道:“宫城近来又在建造什么?”负责人便向唐太宗禀报了这件事,于是太宗就对房玄龄说:“你只管做好分内的事就行了,我建造一点房屋,干你什么事?”房玄龄便拜谢太宗并表示歉意。魏征闻知这件事后,觉得很不理解,于是就向太宗谏言。

魏征认为,臣子是国君的手足耳目,国君要做的事,对的就应当倾尽全力协助他完成,错的就应当冒死劝阻他——这是君臣之间最基本的原则。然而,这件事中,房玄龄过问太宗所做的事,根本没有过错,太宗却责备他;房玄龄不知道自己没有过错,却盲目地向太宗道歉请罪。这就是魏征深感不理解的原因。君臣之间,关于工作上的事情,是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行动指南】

管理者如果觉得有些事情不能让下属知道或参与,那么,就应该认真思考这些事情本身的性质,是处于保密的需要,还是因为这些事情根本就是不正确或不光彩的事情?

星期三 好善要笃

审其清者,无所存问,疑其浊者,旁责举人,虽云疾恶不疑,是亦好善不笃。

——《贞观政要·纳谏第五》

【译文】

明知是为官清廉的人,却没有任何慰问的话;怀疑为官贪污的人,连带处罚推荐者,虽然说憎恨坏人无可置疑,其实这也是喜欢好人不深厚。

【笔记】

贞观八年,唐太宗得知原桂州都督李弘节死后,他的家里出卖珠宝。太宗大感惊讶,因为李弘节生前素有清廉慎守得好名声,于是他向朝廷文武百官宣布说:“这个人平时的所作所为,连当朝宰相都说他清廉,没想到死后竟然家里出卖珠宝,推荐他的人难道没有罪过吗?我一定要严加处理,不能姑息放过!”魏征不赞同太宗的话,便找准机会向他进谏。

魏征认为,李弘节生前为国立功,受到过太宗的赏赐,但是他去世之后,却没有人同情和帮助他的家人,家里人迫于生计变卖珠宝,并不算罪过。魏征还提到屈突通、张道源两个人,他们生前为国家尽忠,自始至终都是清廉守节,然而,他们的后人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待遇,竟然连基本的生存都得不到保障。

憎恨坏人是毋庸置疑的事情,然而,不珍惜不善待好人,也是非常大的罪过。因为惩恶扬善是一项并举的活动,只惩罚坏人却不表扬好人,也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管理者通过奖励做的好的人,可以树立正面的榜样,让组织内的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值得学习和效仿的,要让他们直截了当地看到“善有善报”。

【行动指南】

奖励做得好的人,让他们得到善待——将这一原则作为组织激励的常态,而不要指望通过惩罚恶人来达到管理目的。

星期四 数战数胜而先亡

昔魏文侯问李克,诸侯谁先亡?克曰:“吴先亡。”文侯曰:“何故?”克曰:“数战数胜。数胜则主骄,数战则民疲。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纳谏第五》

【译文】

过去魏文侯问李克,诸侯中谁先灭亡?李克回答:“吴国先亡。”魏文侯说:“什么原因?”李克说:“吴国几战几胜。几次胜利之后,君主必然骄傲,几次战争之后,百姓必然疲乏困苦,暴怒灭亡还等待什么?”

【笔记】

这段话是魏征的谏言,他借用战国时期魏文侯与李克之间的对话,来劝谏李世民不可骄傲自大,更不可劳民。

管理者面对成绩,很容易丧失应有的冷静和理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探索出成功的模式,只要复制模式,扩大规模,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于是,借助资本的杠杆,获得迅速膨胀。殊不知,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组织文化等软件体系的滞后,成为了严重制约和阻碍组织成长的因素。现代商业社会中,因为错误地评估自身能力,盲目求大求强,最终导致自身消亡的企业不胜枚举。

【行动指南】

管理最重要的事情永远是做基础,只有将基础夯实,组织才会具有强劲的竞争力,才会厚积薄发,获得展翅腾飞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骄人的成绩面前保持客观和理智。

星期五 诫奢从俭

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

——《帝范·诫盈第七》

【译文】

作国君的,应该以俭约质朴之道涵养自己的品性,应该用淡泊静远之方修炼自己的德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俭约可以使人民不至于困顿疲惫,静远可以使百姓不至于进退失据。

【笔记】

唐太宗看到秦始皇、汉武帝无事生非,穷兵黩武,劳师袭远,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原因正是他们的野心恶性膨胀,从而破坏了俭约和静远的原则。因此,唐太宗特别强调俭约和静远。

所谓俭约、静远,不是要求管理者居陋室、穿布衣、食无肉、出无车。过度的节俭就会演变为吝啬。管理者提倡俭约、静远,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杜绝那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和享受,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组织运营成本,而且对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者如果过度追求高屋广厦、珠玉珍玩、奇木异石、衮衮华服……就会渐渐丢弃美好的道德修养,做出玩物丧志、玩人丧德的丑事,陷入乱性败德的池沼不能自拔。一旦到达这种地步,就会无心于经营事业,最终的倾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行动指南】

制定措施在组织内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杜绝损害身心健康的享受。 TPDyy/CkfAJEnBDW/28vjrQdJlSUJxGTro3nWZaRC0QXyjYTT462zjuk+oUnTI1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