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叔向贺贫:钱财和德行哪个更重要(高阶)

故事篇

过年的时候,你肯定听到过无数次“恭喜发财”,可你有听到过谁和别人说“恭喜贫穷”的吗?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篇文章《叔向贺贫》,就是如此古怪。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前去拜访当时晋国的执政韩宣子。执政这个官职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是贵族们的领袖。韩宣子坐上执政的位子时间还不长,他正在发愁,恰巧叔向来了,便和叔向抱怨说,自己的家族跟那些老牌的贵族相比,日子总是不够滋润,他挤在一群大富大贵的人当中,自己都觉得寒碜。没想到听了这话,叔向没有附和,反而恭喜他贫穷真好,然后又给他好好分析了一下贫穷为什么好,最后竟然说得韩宣子心悦诚服,以祖宗的名义对叔向致谢。那么,叔向究竟是怎么说服韩宣子的呢?这故事得从晋国政治的残酷角逐( jué zhú )说起。

血腥的历史

在韩宣子当执政以前,晋国的朝廷已经经历了几次血雨腥风,只有了解晋国贵族间争斗仇杀的故事,才能明白叔向贺贫的真正用意。

晋国曾是春秋第一强国,长久以来都是中原诸侯的霸主,但是到了战国,晋国却不复存在了。它不是被敌国消灭的,而是被自己的大夫给瓜分了,韩宣子的后代就分得了一份。第一强国晋国的最大敌人,竟然是自己的臣子们。晋国大夫们势力大,根本原因是国君不信任自己家的人。晋国的祖先是通过血腥的同族相残登上君位的,因此总是防范着亲戚,甚至还有过集体屠杀。但国家和军队不能光靠国君一个光杆司令,所以大臣们就纷纷被委以重任了。大臣们的实力一强大,也会危及国君,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但晋国国君有一个非常毒辣又非常有用的方法来管大臣:让他们窝里斗。

《史记》中赵氏孤儿的故事极具代表性,赵氏是辅佐过晋文公重耳的大功臣,可是后来全家被杀得只剩一个男孩。只靠国君的命令可做不到满门抄斩,在这件事情背后推波助澜的人,就是《叔向贺贫》里提到的栾武子和郤( )昭子两大家族。晋国国君默许灭了赵氏以后,把赵氏的土地分给其他贵族。这种窝里斗的伎俩屡试不爽,郤氏强大了,国君就暗地给栾氏撑腰,郤氏家族首领落了个斩首示众的下场。栾氏还没高兴多久,就又被其他贵族赶出了晋国。

晋国国君采取了一种养蛊的方法对付手下的大臣家族:让各种毒虫在一个罐子里互相吞噬。但国君还是大意了,大臣们互相吞并,最后剩下的蛊毒连国君自己都控制不了。在晋国贵族的血腥残杀中,韩、赵、魏三家笑到了最后,他们也看清了国君的毒计,干脆联合起来,把国君给干掉了。

以德传家

韩宣子执政时,危机随时可能到来,可他还在傻傻地算计自己的财富。于是叔向就给他比较了一下已经倒台的栾氏跟郤氏,看两家的下场有什么不同。

栾氏一族田地不多,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宝贝,就是凭着祖先的功德,才使得后世子孙逃过死亡的厄运。而郤氏一族富可敌国还到处炫耀,可怜一门出了五位大夫、三位正卿,却在一天之内满门皆灭。这便是穷而有德跟富而无德的区别。有钱有势,还到处炫耀,就容易成为被人针对的目标。有句俗语,人怕出名猪怕壮。因此叔向才会祝贺韩宣子的“贫穷”,而他更是给韩宣子指出了一条明路:想要家族长治久安,最重要的不是财富,而是德行。

都说“日中则昃( ),月满则亏”,世上有没有一个家族是繁盛了千年之久的呢?还真有,这户人家不是帝王将相,也不是土豪巨富,而是教书匠出身。你猜到这是哪个家族了吗?这就是孔子他们一家。据2005年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孔子家的家谱是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孔氏家族绵绵不绝相传2500多年,也是世界上有可靠记录不曾断绝的最古老的家族。

为什么秦始皇的万世皇朝只传了两代就完结了,而孔子这个没有封地没有爵位的春秋时代的老头,却能做到近百代昌盛呢?说到底,还是德行的力量。有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说回韩宣子,史书上说他是个贪财的家伙,但他的家族最后还是成了战国七雄之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韩氏一族的功德,也跟“赵氏孤儿”有关。当年晋国各大家族都落井下石,只有韩宣子的父亲韩厥为了报答从前赵家对他的恩情,仗义执言,保住了赵氏的独苗,后来赵氏重新振作,也是韩厥的功劳。在晋国的多次内乱中,韩厥始终秉持正义,不谋求私家的利益,在晋国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司马迁在《史记》里也说,韩氏一族后来能自立为诸侯,多亏了韩厥积下的功德!

俭以养德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像孔子一样开宗立派,或者像韩厥一样维护国家正义,财富和德行孰轻孰重的问题,还是经常会困扰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呢?

叔向向韩宣子道贺说:“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这句话,在历史上有很多呼应和回声。最有名的是三国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的名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育,强调人要在俭朴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志向和道德。美德人人都爱,但富贵也并不是洪水猛兽,身在富贵之中,也能继续在精神和意志上磨炼自己,不忘“俭以养德”的道理。富贵而不傲物,谦逊有礼,这样不是更容易让别人从心底接纳你吗?

讲一个反面例子。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暴君商纣王,其实是个才能很出众的人,智勇双全。可是他生长在万人追捧的环境里,总觉得自己什么事都是天命所归,成天过着穷奢极欲、酒池肉林的生活。结果这一身的本领没能派上什么好用场,反而给全天下带来了祸害,最后被替天行道的周武王打败,只得跟自己搜刮的金银珠宝一起在鹿台自焚。如果纣王也能懂得“俭以养德”,听从书上讲的“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或许中国历史的走向就会大大不同了。

读了《叔向贺贫》以后,你会用哪些方法来让自己也成为一位有德君子呢?

详解篇

这一讲,我来细说一下《叔向贺贫》这篇文章。你可以对照我的讲解看原文。

叔向贺贫

先秦·佚名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叔向贺贫》选自一本名为《国语》的书。这本书讲的是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和各个诸侯国的故事,所以被称为《国语》。它与之前我们讲的《左传》齐名,都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历史作品。

在《国语》中,关于晋国的历史故事格外多,因为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叔向贺贫》讲的正是晋国两位著名人物的对话。一位叫叔向,是历史上有名的智者;另一位叫韩宣子,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祖先。故事发生的时候,韩宣子刚刚当上晋国的执政,叔向前来拜访他。

先来看第一句: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其实,“宣子”并不是他真正的名字,而是他的谥号。古代的君主或者贵族死了以后,会得到一个用来评价他一生功绩的新称呼,这就叫谥号。比如我们称重耳为晋文公,文公就是重耳的谥号。

韩宣子的本名是韩起,而文章里用谥号来称呼他,说明文章是在韩起死后写的,这就无形中点明了写作时间。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贫”和“穷”在古代意思不同,“贫”就是今天所说的贫穷,而“穷”是“走投无路、仕途不顺”的意思。在这里,韩宣子刚刚当上执政,不可能很穷,但他很贫,认为自己家底单薄、囊中羞涩。听了这话,叔向立刻向韩宣子表示祝贺。

贫穷有什么值得祝贺的呢?这激起了韩宣子的好奇心。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卿:正卿,即执政。

韩宣子说:“我当上了执政,有了功名,但没有什么钱财,跟其他的贵族格格不入,我正在忧心呢,你却来祝贺我,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三子”这个词,我们前文已经提到过。它泛指一些人,在这里代指其他的贵族。韩宣子刚刚上任,当然比普通人宽裕一些,但相比晋国的老牌贵族,自然相差悬殊。好比说别人衣着华丽,而自己却是一袭布衣,根本无法融入其中,这就叫“无以从二三子”。

吾是以忧,是个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吾以是忧”,意为“我因为这个忧愁”。

听到韩宣子的疑问,叔向便开始解释。这一部分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叔向在这段话里前后举了两个家族的例子,向韩宣子说明贫穷是件好事。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家族,栾氏家族。

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一卒之田:一旅之田的五分之一。一旅之田指能养活五百个士兵的田地。正卿家理应有一旅之田,但栾武子连一卒之田都没有。

叔向一共列举了栾氏家族祖孙三代人,首先来看爷爷栾武子。很久以前,栾武子跟韩宣子一样,担任了晋国的执政,他也很贫穷。“卒”是“士兵”的意思。那时候的贵族家里都有自己的军队,要养活这些军队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田地,“一卒之田”指的是能养活一百个士兵的田地。栾武子作为晋国最高的大官,却连一百人都养不活,真的很贫穷。

不单是没有土地,他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其宫不备其宗器,“宫”在古代并不特指宫殿,普通人家的高级房子也可以叫宫。而“宗器”指青铜器,青铜器在春秋时期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大型的青铜鼎、青铜编钟都是贵族家里的传家宝。栾武子地位很高,却没有青铜器,还是因为没钱。

但是栾武子“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他广布德行、守法知礼,名声已经远传到其他诸侯国。

这里的“宣”不是说栾武子主动宣传自己的名声,“宣”在那时候更多是“布”的意思——“宣布”的“布”。栾武子是真的做善事,让很多人受到了自己的恩惠。

后面“宪则”两字,就是“法则”的意思,说栾武子这个人做事很守规矩,讲原则、守法律。在这些德行的帮助下,他的名声远扬,都传到国外去了。以至于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怀:归向;依恋。中国古代对待偏远地区的统治一直有两种策略:一是武力征服;二是怀柔政策,就是用温和的手段笼络人心,使他们归附自己。

正:正直,这里可以理解为治理得当。

各国诸侯对栾武子非常亲近,戎狄这些少数民族也主动依附他,晋国被他治理得蒸蒸日上。古代华夏民族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央,所以是中国;而四周分布着各种少数民族,东边的叫夷,南边的叫蛮,西边的叫戎,北边的叫狄,所以蛮夷、戎狄都是少数民族的意思。

前文提到栾武子的许多功德,最后又说到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他处罚别人,内心也不会感到内疚。这可不是说栾武子铁石心肠,而是说他不做亏心事。最后,在面临一场大灾难的时候,栾武子因为积累的功德而幸免于难。

介绍完栾武子,我们来说他的儿子——栾桓( huán )子。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huì),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mò)其身。 到了桓子当大官的时候,他骄纵奢侈、贪得无厌、违法乱纪、为所欲为、聚敛财富,大难临头时,全靠着栾武子积累的功德才没被杀死,活了下来。

这段话里有四个比较难理解的地方。第一个是“骄泰奢侈”。“泰”在这里是“放纵、过分”的意思。第二个是“贪欲无艺”。“艺”在这里不是“艺术”,而是“限度”的意思。“贪欲无艺”就是贪得没有限度、贪得无厌。第三个是“略则行志”。“略”是“侵略、破坏”之意,“则”跟前面的“顺其宪则”的“则”一样,是“原则、规范”之意。“略则”就是破坏原则,这跟栾武子的做法恰恰相反。而“志”是意志、想法,“行志”就是按照自己想的做,为所欲为。第四个是“假货居贿”,这一处也最难理解。“货”和“贿”都是“钱财”的意思。“假”是借,“假货”就是借钱,借钱给别人从而赚取利息。“居”最常见的意思是“居住”,但在这里是“积累、囤积”之意,“居贿”就是囤积钱财。

说完儿子,我们再来介绍孙子。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栾怀子不像他父亲栾桓子这般放肆了,而是学习爷爷行善积德。本来他都可以免于灾祸了,却遭受了父亲罪过的牵连,这才不得不逃去楚国。这句话里的“而离桓之罪”容易理解错误。按照今天的看法,“离桓之罪”是离开父亲桓子的罪过,但在古汉语里恰恰相反,是遭受父亲桓子的罪过。“离”就是遭受。再举个例子,屈原写的《离骚》也不是远离忧愁,而是遭受忧愁的意思。

到这里,栾氏因行善积德幸免于难的故事已经介绍完了,接下来要介绍另一个家族郤氏家族。他们的故事恰恰相反,是一个恶人有恶报的故事。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郤昭子这个人,他家的钱财可以抵得上国君的一半,他家的军队数量也抵得上晋国的一半。他仰仗着财富和国君的宠信,在晋国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公室”指的是国君一家。“三军”在这里泛指国家的所有军队。后文“以泰于国”中的“泰”,跟前文“骄泰奢侈”中的“泰”类似,都有“放纵、过分”之意。

郤昭子这般有钱有势,结果怎么样呢?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尸”不是尸体,而是“陈列、摆放”的意思。“宗”是宗族、大家族。“绛”是晋国的国都。连起来就是:“郤昭子他自己的尸体被放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国都被灭族。”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

意思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郤氏家族有八人在朝中当大官,五位大夫和三位正卿,也就是有三位执政,他们所受的恩宠也很大了。最后在一天之内竟遭满门抄斩,没有人为他们感到惋惜,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德行。”莫之哀也,是一个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莫哀之也”,没有人惋惜他们。莫,就是“没有人”的意思。

栾氏家族和郤氏家族的故事讲完了,栾氏凭借德行保全了性命,而郤氏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这对比太明显了。

叔向讲完故事,回到现实,他接着对韩宣子说: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意思是:“现在,您和栾武子差不多贫穷,我认为您也可以有他那样的德行了,所以来给您道贺。但如果您不想在德行上有所建树,反而担忧钱财不够,那么我可怜您还来不及呢,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

“能其德”的“能”字,是“能够做到”的意思。“将吊不暇”的“吊”字,是“忧虑”之意。“暇”是空闲,“将吊不暇”就是来不及忧虑。

叔向举完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最后得出了结论:贫不贫穷根本不重要,有没有德行才重要。

那么韩宣子被说服了吗?是的,只见他竟然朝着叔向双腿下跪、两手作揖,磕起头来。这就是 宣子拜稽首焉。 “拜”指的是拱手跪拜,“稽首”就是磕头,而且头还要挨着地停留一会儿,这是古代最高的礼节。

韩宣子磕完头说: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韩宣子说:“我韩起本来就要趋于灭亡了,全靠您挽救了我。您说的这一番话我一个人承受不起,从我的祖宗桓叔算起,我们韩家世世代代都感谢您的恩惠。”

注意这里的“承”字,它的字形里,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手的形状,双手伸出来接别人给的东西才叫承,这是非常恭敬的动作。韩宣子认为叔向的这番话太有道理了,给他们韩家的恩德太大了,他一个人承接不起,要祖祖辈辈都感恩叔向才行。

《叔向贺贫》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从写作方法上讲,栾武子和郤昭子两大家族的正反面对比是很有威力的,你以后想要说服别人或者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试试。

最后留个小问题,其实文中还有一些倒装句,但我没有提到,你能找到它吗? I+GuUWbmzgLBE3ZIUYPIWnpDEH4BjFN91/Qto32zJmEuukZD/BklQwzTIfOrQGn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