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夏到1975年夏,为了系统学习妇产科专业知识,殷良秀被永隆卫生院派到“五三农场”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妇产科深造学习。
“五三农场”位于湖北省京山市西南部。东邻京山市雁门口镇,西接京山市永隆镇和钟祥市旧口镇,南抵天门市渔薪镇,北界钟祥市罗集镇和京山市石龙镇。农场自东南向西北,呈一斜长地带,南北斜长五十五公里,东西横宽十公里左右。“五三农场”背靠大洪山麓,面向江汉平原,有山、有水、有丘陵、有平原。全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半边丘岗起伏,蜿蜒连绵,海拔高程在一百米左右;西南半边沃野百里,一马平川。
1935年7月8日,钟祥罗汉寺南面水口潭处汉江遥堤溃口成灾,这里一个个村庄被洪水冲为废墟,形成大型沙岭、洪沟和沼泽地。1952年10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这片百里荒原上开办国营农场。1952年11月7日筹备建场时的原名是“国营沙洋机械农场”。1953年10月22日以当年建场年份正式命名为“国营五三机械农场”。1956年定名为“国营五三农场”,是湖北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国有农场。
当时的“五三农场”行政级别很高,属于厅局级单位,医护人员素质及医院硬件配置自然也高,是绝对的医卫行业“正规军”。此时,殷良秀的医生职业生涯才算正儿八经地走上了正轨。殷良秀理论知识较强,但妇产科实践经验不足。在“五三农场”进修学习的主要是专业临床实操。当时,殷良秀和外地来的四名年轻的女医生一起进修,犹如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住集体宿舍、吃食堂饭。殷良秀除了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病房,跟着老师上手术台做助手,引产、人流和为女性结扎,每天还要查房和搞病房的清洁卫生。
殷良秀到了“五三农场”后,遇到了两个贵人——姚翔云主任和白洁主任医师,两位老师都是妇产科权威专家,她们都认为殷良秀在妇产科方面极有悟性,思维缜密,性格严谨,是一个可造之才,两个老师轮流手把手教她。在两位主任的精心教导下,殷良秀很快就基本掌握了妇产科各种疾病的诊疗方法,后来她又跟着外科医生,学会了剖宫产。由于从小跟母亲学做裁缝和针线活儿,她的手又轻又快又好,她做的剖宫手术中产妇的创伤口又细又小,还齐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女性的美与尊严。
在“五三农场”,殷良秀也遇到过一次重大险情,对她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当时,她正在给一个大出血的高危产妇做手术,突然停了电(那个时候停电是家常便饭),大出血中的产妇鲜血持续喷涌着,一直流到手术室的地上……最后,殷良秀和其他医护人员的鞋子和裤脚上都是血。他们只能找来一个手电筒,摸黑进行手术。殷良秀想尽各种办法死命止血,最后,产妇得救了,她却累得瘫坐在血泊中……
亲身的经历让殷良秀后来常常感慨:“其实妇产科更需要男医生,因为在接生的时候,医生很需要体力、力气,女医生的劲儿不大,耐力不行,只能靠毅力苦苦顶着,但是世俗观念的原因,妇产科基本没有男医生。”从她的口中,医生救死扶伤,与死神赛跑、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可见一斑。同时,她的一些思考,在那个时代散发着思想的光芒,熠熠生辉,至今对妇产科仍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殷良秀在“五三农场”进修的这一年,大儿子陈出新已经四岁多了,二儿子陈攻也已经两岁多,为了兼顾事业和家庭,殷良秀申请把两个孩子带到身边来,两个孩子上了“五三农场”的幼儿园,医院给她分了一间单身宿舍,她就把婆婆接了过来,帮助她带两个孩子,负责孩子的吃穿和上学接送。这是一段难得的幸福时光,两个孩子在身边,殷良秀享受到天伦之乐。虽然辛苦,但内心十分快乐。大儿子陈出新有一天去上幼儿园,碰到一个大肚子孕妇要准备去做手术!他天真地对妈妈说:“妈妈给她开刀,看她肚子里吃的是南瓜,还是稀米茶!”让周围的医生护士们捧腹大笑。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天伦之乐,在这个小家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殷良秀进修结束后回到永隆卫生院,婆婆和孩子都跟在自己身边。
陈攻后来回忆小时候跟妈妈一起生活的印象:
很多次半夜三更,我睡得正香,被妈妈叫醒,要我吃一碗香甜的“鸡蛋茶”。作为妇产科医生,妈妈几乎一年三百六十五个夜班,妈妈上夜班时喜欢带着我,母爱在这一点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值班室也是产房,冬天有一个大火盆,特别温暖,我做完作业就上床,有几个实习的护士拿着我的作业本开始读:“有碧绿碧绿的黄瓜、金黄色的扁豆……”躺在值班室洁白温暖的床上,我慢慢进入了梦乡……几乎半夜都会醒来,因为几乎每晚都有产妇分娩,我总是会被孕妇的呻吟声和护士们嘈杂的脚步声吵醒。记得有一次,有一对超生的夫妇过来生孩子,前面那个男同志就提到他们夫妻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希望这一胎是男孩,结果晚上生下来后,妈妈焦急地问:“是个儿子还是个姑娘?”护士犹豫了一会儿,说:“是个姑娘。”可以想象当时产妇的丈夫有多么失望。
每次接完生,产妇的家属都会对“接生婆”或妇产科医生有所答谢——这是中国千百年来的礼节,当地的礼物一般就是四个荷包蛋做的“鸡蛋茶”,然后会送一袋涂成红色的鸡蛋,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吃红蛋”,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家里的鸡蛋一年四季没断过。在我的印象中,那个时候虽然大家都很穷,但几乎从未有过医患纠纷,通过妈妈的手接生的母子平安是常态,从未发生过产妇或胎儿死亡等恶性事件,都是健健康康地来,平平安安地离开,从来没有听见一句抱怨妈妈的话。我在自己女儿出生时,也特别笃定“妇产科是医院里最特别的科室之一”,几乎医院其他科室的病人及家属都愁眉苦脸,只有妇产科病人与家属是满怀期待地来,欢欢喜喜、千恩万谢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