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外来剧种

吉安地方戏曲既影响渗透到了周边省、地市,也受到了京剧、赣南采茶戏等其他地方剧种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京剧的影响,京剧的到来让吉安戏、吉安采茶戏越来越规范化、程式化,行当角色越来越精细化。而赣南采茶戏、高安采茶戏仍然影响着今天吉安的很多县。

京 剧

光绪年间,就有京剧班在江西各地演出,并有不少京剧科班,如抚州的“森太”“鑫达祥”,南昌的“玉云堂”“老冕喜”等科班,樟树的“唐家班”,新干的“易家班”。辛亥革命时期,京剧在江西影响很大,“吉安戏”受其冲击和影响,纷纷向京剧靠拢,学唱京调。“吉郡临庆堂”“吉郡福兴堂”两个著名的吉安戏班社,于 1922 年前后分别改名“京汉临庆堂”和“京汉福兴堂”。男旦也改由女的扮演,在演吉安戏的同时,也演京剧。1927 年,吉安樟山人周飞鹏(原是南昌“老见喜”京剧科班演员)卖田得银圆八百余元买箱组班,班名“京楚乐中华”,演土京剧。起班时只有 16 个京剧演员和少数吉安戏演员,在吉安市天后宫演出,这便是吉安第一个京剧戏班。1931 年,京剧戏班张家班首次到吉安演出。1935 年,吉安河街万寿宫内新建一剧场“开明大舞台”(后迁仁山坪新声剧院),剧场从上海请来著名京剧武生演员李雪樵等来吉安作首场演出。抗日战争战期,京剧名人云集吉安,刘筱衡、郑亦秋、尚景坡、张艳琴、汪雪芳、刘奎英、莜花楼、盖天红、高百岁、范宜俊等,均在吉安亮相,是京剧在吉安最兴旺的发展时期,由原先一个京剧院(“开明大舞台”)发展到后面“复兴大舞台”(后来的工农兵电影院内)、东南大戏院(后来的人民电影院内)三个固定京剧演出场所。同时,国民党的铁铮剧团、铁光剧团和“银联雪社”“吉太名票”“吉安业余剧社”等都演京剧,并有两家京剧清唱馆。新中国成立前只剩下“复兴舞台”,1950 年改名“新兴剧院”,又名“新兴剧团”,1956 年定名“吉安市京剧团”,直至 1985 年撤销。

话 剧

话剧传入吉安,首先是在学校。特别是在 1931 年—1945 年,曾上演过《放下你的鞭子》和《孔家山》等剧目。1970 年成立“吉安市话剧团”,创演了《小红星》《雷雨》(选场)和《太阳花》等,培养出了王萍萍、王晓春、熊春林、吴芳等优秀演员。1984 年,吉安市话剧团撤销。

高安采茶戏

新中国成立前,高安采茶戏班在新干演出,并在民间授徒,致使一些高安采茶曲调如“老本调”“花旦本调”“小花调”“北字调”“神调”等广为流传。所以新干采茶剧团成立后,自然而然地走了高安采茶戏的路子。当然,由于新干地处赣中,与高安毕竟有着地域上的差别,而和吉安有着更加亲缘的关系,所以新干的剧种风格,又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赣南采茶戏

由于地域关系,赣南采茶戏于清末民初便传入遂川、万安和泰和县的部分地区。初名“茶兰灯”,其剧目、音乐、表演及装扮几乎均与赣南采茶戏相同。遂川、万安成立专业剧团之后,曾经一度改演吉安采茶戏,但群众不习惯,意见很大,所以还是坚持演赣南采茶戏。 Ely3vUBsRYqrfCs1p0lXPG4Jdm1eHo4Xb/PyoHTK+g3AqmzHI+EThqVyea4QS2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