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立第二中学三年级读书。学校分文理科,先生入文科班,按该校班级次序为 1920 届丁班。
五四运动起,省立二中为河南运动重镇。该校教务长韩席卿(早年曾师从冯友兰之父冯台异)与当时在开封他校任教的冯友兰、嵇文甫、魏烈臣、徐旭生等人成立心声杂志社,社址在青云街冯友兰住处,“介绍中外新思想、新潮流,传播新学,提倡民主”
。同级甲班学生曹联亚等创办“青年学会”,编辑《青年杂志》,写白话文。小先生一届(1921 届乙班)、后为历史学家的尚钺亦是当时河南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先生因不喜白话文,未参与校内白话文运动。
时曹联亚所在班级国文教员张星蔚
反对白话文,教务长韩席卿站在“青年学会”一边,“将张某调换到其他班级教课”
。张星蔚被调换到的正是先生所在班级。先生因擅长骈文、诗词,颇得张星蔚赞许,故先生日后将张星蔚视为知遇恩师。
是年,与本乡梁氏完婚。梁夫人为普通农家女子,性温和,本无名,后先生因于诗词中每见“河梁秋色”句,为夫人起名为梁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