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春至秋,先后投考北京大学、武昌高师、南京高师等校,未获取。投考北京大学时,访河南省立二中校友、时即将从北京大学史学系肄业的王祝庆,又与河南省立二中校友(1917 届丙班)、时在北京大学国文系读书的许诣端
结识,相见恨晚。三人因谈中州古今学术,立志发扬光大。先生后在《鄦王刘厉学叙齿引》一文中曾记述此事曰:
辛酉秋,再求友于燕都,得识淮阳鄦诣端正斋于北京大学,恨相见晚也。鄦君学赋于杭州张孟劬,问诗于顺德黄晦闻,窥其所作,眠靓的丽,建安、天监之遗也。其佳者,往往不减任彦升,命名才也。时适多三肄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在焉,三人者因思历史、辞赋、小学之科皆中州故物也,而不自收拾,听其拨落陨越,邻千余祀矣。吾侪婞生兹土,既游太学,得所师承,缅文献之中丧,伤涂堲之无闻,箕裘绳武,谋赞绪此丕丕基者,固吾侪之分内事,而无容旁贷者矣。
又投考山西大学,被该校预科录取。按该校规定,预科学制为二年,学生预科毕业成绩合格后可转为本科生。
秋,正式到山西大学读书,入预科一部(文科)。该校本科国文科教师亦承担预科一部教学,故得识江瀚(叔海)、郭象升(允叔)、黄侃(季刚)诸名师。尤其听黄侃授课时,获益匪浅。先生有意从事语言文字学之研究,实发端于此。时先生已撰成《光州方言征故》《古今称谓字通考》各一卷,以之求教于江瀚和黄侃。先生在《上秦宥衡先生书》中对此有记述:
中学竟版业,转入太原,得从江叔海、黄季刚二先生游,始窥其汉学径遂,而文字形音义之书尤所耽悦。于古今体势之蝉嫣,方言代语之贸化,音义转变之巠爪,类能伦脊穆若,制割六理,稠适棽俪,粲若白黑。循是著成《光州方言征故》《古今称谓字通考》各一卷,间有阐发,若出神授。质诸江、黄二先生,皆谓足与观诂训之会通,追杨、郭之芳躅。然私心未敢自信,臧之箧衍,祕不示人。
编者按:当今学人述及先生投考山西大学缘由时,归之于黄侃当时正在山西大学任教,先生因仰慕黄侃学问而前往投考。此亦有所据,见先生弟子回忆。先生早年服膺于章、黄之学,冀问学于章太炎、黄侃门下。但先生入山西大学后不久,黄侃便因家事等原因离开该校,先生未能多得教诲。待先生入清华学校研究院时,适黄侃到北师大任教,因常进城旁听黄氏讲授《文心雕龙》等课程,先生正式成为黄门弟子,实在彼时。
又按:先生对郭象升亦较为佩服。曾见先生旧藏《四唐人集》(长沙叶氏影印汲古阁本)卷六《读诸家诗》“辞赋文章能者稀,难中难者莫过诗”句上有其朱笔眉批一句:“盼遂游并时,曾以‘难中难’对‘味外味’,大为允叔师称赏。”郭氏曾撰《张仲景姓名事迹考》一文,最初发表在1926 年山西《医学杂志》上,先生读后很受启发。后先生在燕京大学任职时,作《补后汉书张仲景传》一文,1936 年刊于燕大《文学年报》第 2期。在北师大任教某年,有山西学生考入,先生得知后,便问道:“你可知道郭象升先生,可曾读过他的书?”当这位学生作肯定回答后,先生便高兴地赞扬起郭先生的学问。事见先生学生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