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3 旧社会为什么是卖妻而不是卖夫?

之前,我们讲过两个故事:一个是非洲部落里没有货币,也没有金融工具,他们就用山羊和女人作为财富载体;另一个故事是在旧社会的中国,也没有金融,尤其是没有避险工具,那么,灾荒一到,就有一些人家被逼得活不下去,把妻子或女儿卖掉,用得到的钱让一家人活下来。实际上,最近几年,印度还是有农民因为灾荒或者负债太重,而被迫卖妻求生存的报道。

讲完这些故事后,有朋友就会问:为什么旧社会家庭总是会把妻子、女儿卖掉,而不是卖掉丈夫、儿子呢?怎么总是女性倒霉呢?

从交易成本谈起

我们先想象一下,假如是把丈夫张三卖掉,卖给李家的女儿做丈夫,那么,张三过去以后会怎么想呢?根据我小时候看到的那些上门女婿的情况,我知道,张三过去李家以后会非常难受,会一刻也不想老实待着的,会随时想着跑回张家!他会一直认为,自己不应该在李家,而应该在张家。

因为从出生开始,张三的父母和周边的人会不断地跟他讲:“你是张家的人,你是张家未来的继承人!你将肩负延续张家香火的重担!将来你要孝敬父母!”就是这样,张三的心里埋下了种子:他活着是张家的人,死了也是张家的鬼!所以,张三被卖给李家以后,永远也不会认同李家,每多待一秒,张三就越发无地自容,失败感、内疚感会占据他的全部身心!一有机会他就会往外跑,跑回张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丈夫卖掉,或者把儿子卖掉,是一个没办法稳定的交易,这个交易不会安全可靠。所以,丈夫、儿子是别人买不起的,也是别人不敢买的!交易成本太高,交易的不确定性太大。

相比之下,如果卖的是妻子、女儿,交易就可以很稳定、很安全。因为女孩从一出生开始,父母和周边的人就会跟她讲,你长大后不会是我们家的,以后你要嫁到别人家,到别人家去生活,帮别人生小孩、建立家庭,等等。从小到大,一个女孩就这样被不断地教育、提示,到最后,她的心里很清楚并且也会告诉自己:她是女人,今后是别人家的人!所以,把妻子、女儿卖给别人,就不会出现太大的交易不确定性,妇女被卖掉做别人的妻子,她不会每时每刻想着逃回娘家,或者想着逃回前夫家!因为她会觉得自己反正不是这家的就是那家的。也就是说,卖妻、卖女的交易会非常安全,交易成本会很低。

文化就是这样发挥作用的。实际上,我们从清朝刑科题本中,也看到过十八九世纪一些儿子被卖掉的交易,而且交易价格比妻妾、女儿的价格要低很多。我乍一看觉得很奇怪,不是谁都想要儿子吗,怎么价格还更低呢?但是,细想下来这些价格很合理,因为男人要不起,不敢买,买了会跑路!

还是“养子防老”惹的祸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会把男人、女人内训成这样呢?孔子之所以说要“修身养性”,就是要把文化的规范内化到你的心里,让你在违反这些文化规范的时候,即使没有被人看到,也没有被人知道,你自己也会感到深深的内疚、无地自容!文化影响人的行为的最好方式是不需要刑法,也不需要别人,你自己就知道错了,自己比别人更着急纠正!

儒家选择的是男性这条线,以“亲子”这条血缘线为主心骨,来安排不同辈分之间的抚养义务和孝敬义务关系,也就是“养子防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妇女只是帮助生孩子的配角,要遵循所谓的“夫为妻纲”,“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既然儿子、丈夫是整个“养子防老”体系的主心骨,那肯定从男人出生的那一刻起,长辈就开始不断灌输:“你是张家的人,你是张家未来的继承人!你将肩负延续张家香火的重担!”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卖掉丈夫、儿子。在父系社会里,丈夫是家里所有产权(包括妻子、子女)的所有者,主人当然不会把自己作为资产卖了。而妇女被变卖,则不会是问题。

儒家社会对男性看得有多重呢?清朝从康熙二年(1663年)开始,正式对“一产三男”的妇女进行旌表,规定凡一产三男或男女并产,八旗由礼部具题,直省由该督抚具题。由部题覆行户部,准给米五石、布十匹。也就是说,如果妇女一胎生三个男孩,朝廷就正式奖励大米和布匹。但是,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后,如果一胎生多个且不都是儿子,就不予旌表!乾隆时期一共给予785位妇女“一产三男”旌表,每年奖励13位!也因“一产四男”给4位妇女旌表。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鼓励老百姓多生儿子,少生女儿!可是,在那时候的技术条件下,奖励能有何用呢?

那么,父系社会、男权社会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在游牧狩猎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几乎都是母系社会,都以女性来定位财产的归属,而且也以一妻多夫为主。可是,就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谈到的,自从人类进入定居农耕时期,不再外出游猎谋生,特别是铁犁使用后,生产活动中男女的优势就变得严重不对称,男人的体力优势突出,由此导致父系男权社会体系的形成。等到孔子、孟子推出儒家文化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定居农耕时期数千年,显然已经是一个男权社会。所以,孔孟基于男性推出“养子防老”儒家文化体系,就不奇怪了。

所以,到最后,还是因为旧社会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去应对跨期交换的挑战,才导致灾荒时期卖妻而不是卖夫。

要点:

1.儒家“养子防老”体系以男性血亲为基本轴线,男性是整个体系的主人。所以,在面对灾荒危机时,主人不会把自己卖掉,但可以卖掉作为附属品的妻女。

2.巩固男权体制的方式是要求每个人“修身养性”,把儿子是一家香火的延续人、孝道的轴心载体这些观念内化到每个男性的内心深处。这样,卖丈夫、卖儿子就成了极为不确定的交易;即使有人卖,也没人敢买,交易成本太高。而卖妻妾的交易不确定性比较低。 aKqMDYKlxDbn2txEv/zkAnQD9wihh1QGkltmILJp0141Al+uyb8B5+1XOGQbwf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