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以高昂豪迈而激情洋溢的语言这样说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十天之后,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数十万北京市民在这个中国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所实地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与此同时,新中国诞生的信息也随着电波、文字乃至人们的口耳相传,传到了全国,传到了亚洲,也传到了全世界!

1949,是20世纪乃至百年、千年中国史上的标志性年份。以此为分隔,人们将这个年份之前和之后的年代习惯性地表述为:旧中国和新中国。这个“旧”与“新”,概括理性而又形象感性,说明了当时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感受,并由此形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记忆,烙入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成为1949年以后中国的形象表征。今天,无论身处何方的中国人,说起新中国,一定有发自内心的会意,并领略由此而带给我们的一切。

那么,新中国何以为“新”?又“新”在何处?在新中国建立75年的今天,中国新闻社资深图片编辑李健编的《1949中国影像志》给出了编者的解答。

左图右史,以图证史,既是史家对历史求真求实的主观追求,也是史学发展过程中的客观使然。图片是广义的,包括录像、录音、照片、图画等所构成的影像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晚近以来,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图片已经成为无所不在的信息载体,尤其在当下几乎人手一部可拍照智能手机的情境中,大家对图片的获取和作用更能有深切的体认。在相当程度上,图片较文字更能反映历史的真实,尤其是历史现场实时发生的真实场景,从而以直观又形象甚而不乏冲击力的特有表现方式,见证着历史发生和发展过程。一张图片的信息量往往胜过万语千言。如同我们看到毛泽东等共和国领袖站在天安门城楼的图片,我们立即就能意识到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所以,当下史家日渐重视图片作为基础史料的意义,《1949中国影像志》恰恰呼应了史学和史家的要求,为我们认识新中国建立的意义并对其做出历史的定位和阐释,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性史料。

图片的意义还不仅仅如此。图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史学研究,这当然是其重要的一面。图片还有着更为广大更为普及的功用,即面向广大非历史专业研究的读者,说好中国的历史故事,使千千万万的普通读者,看图而知史,知晓中国从何而来,为何有今,向何而去,新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从而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为人们奠下爱国主义的坚实之基。进而言之,图片之真、图片之力、图片之美,等等,还可有助于人们的人文情怀和素养的构成与积淀,从而在更基础的意义上,为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的创造、发展、演进、传承起到其独到的作用。《1949中国影像志》编者在这方面也表现出自己的追求。

图片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既如前述,而如何让图片发挥这样的作用和意义,却又非纯听其自然所可为。拍摄完成的图片如同档案文献等文字史料,在相当程度上只是素材,运用这些素材,以一定的方式编排成集,方可在特定的主题下,令读者认识到这些图片所传达的意义。有如厨师烹饪,没有好的食材固然做不出美食,但再好的食材,没有大厨的精心操办,也不能脱胎换骨,成为美食。中国新闻社资深图片编辑李健编这部影集,就是她亲力亲为,调理材料,从而形成为可看可读兼有相当意义的纪实摄影图片集的过程。

李健过去编过《北京城市影像志——新中国成立70年北京百姓生活变迁史》《我们正年轻——百年青春影像志》等历史影像书籍,得到了很好的社会与学术反响。对于在什么样的主题之下,将图片编辑为有意义有思考耐看耐读的图录书,有她自己的思考与心得。这次编辑《1949中国影像志》,李健在将全书定义为“新生”的主题之下,主要分列了三个大的版块,即“1949中国光明行”、“1949中国民生”、“1949中国面孔”,从而很好地体现了她的思考。

观察与评论历史的基本场域或维度有两个——时间和空间,这是历史发生、发展和演进的客观面相,而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是那些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或群体的人,是他们创造了鲜活的历史,而且,历史的写作者同样也是人,也具有人的情感与在特定时空下的关怀,这又使历史之所以成为后人眼中的历史所具有的主观面相。

《1949中国影像志》,第一篇“1949中国光明行”,以时间为经,用图片为读者展示了1949年中国历史演进的过程,从年初的平津战役,到其后的渡江战役、解放宁沪,再到向全国进军,将红旗插到祖国的各个角落,最后收束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团结一致,共谋建立新中国的大业,开启了中国的历史新篇。时间的流程在本版块中清晰而又有重点地展示给了读者。第二篇“1949中国民生”,以空间为纬,以解放前后的上海、南京、广州的民众生活为中心,为读者揭示出解放前后、旧新中国社会和生活的对比,从而使旧中国的“旧”和新中国的“新”,旧中国民众生活的动荡不堪,新中国民众心情的愉悦兴奋,等等,都以直观形象、简洁明快的方式展示给读者,也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之所以为新中国取代的历史必然。编者还在这部分内容中穿插反映了当时还没有归属中国中央政权管理的香港和澳门的情况,以及早就在共产党治理下的东北解放区的情况,从而使本部分的内容更具有空间的广阔性与对比性。第三篇“1949中国面孔”,通过个人肖像照及合影的方式,以人为中心,从革命者、文化界、学子、市民、家庭等不同阶层的个体与集体的聚集中,反映出人在历史中的重要性,也直观生动地呈现出1949年中国人面对时代巨变时的精神面貌。作为领导者的共产党人革命者,追求平等而又支持革命的文化界人士,激情洋溢、反映时代呼声的学子,过着普通日常生活的市民和家庭,他们既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改变着世界,也在客观世界不同的时势下积极而勇敢地面对生活。通过图片看这些人当年之所为,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推倒了腐败的为政者的统治,极其生动而又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作为历史发生其中的时间和空间,在历史中活动着并改变着历史的人,就这样在本书中被有机地融为一体,揭示出1949年的中国历史及其后续走向。这是历史中国的新生,也是古老民族的新生。新生,作为本书的总主题,恰如其分地反映了1949的意义,也反映出编者的深邃思考。如书中所言:我们更看到,一种新生的力量和希望,这是1949 中国的群像,他们见证了旧时代的落幕,也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篇。

有了好的主题和编辑架构,还需要有合适的图片相配合,毕竟,一本图录类书籍的基本材料便是图片。这方面是李健所长。她在中国新闻社工作,接触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又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了海量的图片信息,再经过精挑细选,选用其中部分最能反映本书主题的图片编入书中,使读者看图如读史,对历史的理解通过这些图片有了更直观更生动的感受。书中的图片,既有我们习见的那些历史的著名场景,如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领导人开国大典当天在天安门城楼的图片、解放上海时的解放军露宿街头的图片,等等;也有过去比较少见的图片,如上海解放时街头“遵守约法八章 人民安居乐业”的宣传画,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解放军纪律严明的由来。还有解放军女兵跨越戈壁、进军新疆的图片,刚刚11岁的十世班禅的照片,他致电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期望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日解放西藏。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家,全国各民族大团结。

作为对比和参照,本书还独有创意地使用了一些被推翻的旧政权人物的图片,并以“远去的背影”为主题,反映出这些被时代淘汰的人物在走入历史时的落寞与远去。与图片相对应,书中每一章节的开篇文章简明扼要,文采斐然,很好地配合了图片的运用。所有这些,相信都会给本书的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附录的1949年文献作为图片史料的补充和延展,同样真实地印证了1949年中国的巨变时刻。

1949,是令所有中国人难忘的年份!《1949中国影像志》,以1949年1月解放军对天津发起摧枯拉朽般的总攻的图片为开篇,反映了“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的直白道理。以1949年11月的一张祖孙三代八口之家的家庭合照为收篇,他们平静自如面向镜头的面容,反映出新中国开启的民众新生活。新生,也就是破旧立新的过程。所以,《1949中国影像志》引用了时人创作的歌曲《工人大合唱》的歌词:

高声地唱

黑暗的时代

快要过去

快乐地笑

人类的春天

就要来到

锦绣河山新气象

新世界主人出现

旧社会要打倒

新世界要创造

民主自由新世界

我们来创造

这首歌词反映出新中国诞生时人们的欢乐情怀!是的,他们有理由欢乐,在那个告别旧中国、迎来新中国的时刻。在“1949中国面孔”篇章中,我们可以看见那些刚刚进入新生活的人们青春的、开朗的、自信的、热切的面孔,见证着他们的欢乐!正如为新中国奠基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言》所声明:“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是为序。

2024年夏初于成都川大望江校园
汪朝光 9Ewnm+y2GO3lElTRTJWPPDtI2cPCciSVIDt71xuu1V3bpvmhdOlb3QjFomSjio9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