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姑苏岁暮

多亏了苏州老友,画家、诗人王西野兄帮助,使我能在苏州广结“红”缘,完成了剧组的任务。

那天下午,我们匆匆赶到苏州,下榻姑苏饭店。当晚,即和西野兄研究工作,要布置一条二百多年前的姑苏小街——《红楼梦》中写的是“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实际可以看出是以“七里山塘”的山塘街为背景的——都应该有一些什么摊贩,先草草作一计划:什么卖桃花坞年画的呀,卖虎丘泥人的呀,支着绣床卖苏绣的呀,卖糖粥的“骆驼担”呀……以及卖花、卖鸟、测字、算命等等,一下子罗列了几十种。这时离开拍不过半月左右。这些古老的摊贩、稀奇的道具,该到哪里去找呢?决定第二天邀请几位能帮忙的开个会。

恰巧第二天是星期日,又是农历腊月二十七,家家忙着准备年菜。而那天又下着大雪,事情很急,只好包了个车,冒雪挨家把客人从厨房中请了来。都是熟朋友,大家一听说拍《红楼梦》电视剧,都感到很兴奋,愿意主动帮忙。

苏州刺绣研究所主任、著名画家、刺绣专家徐绍青兄,把所中珍藏的乾隆年间木版桃花坞年画和康熙、乾隆年间的绣品、帐沿、衣裙、荷包等都拿了出来,并由研究所中年轻的女刺绣家来担任临时演员,届时摆摊表演。苏州博物馆领导也大力支持,拿出馆藏清代前期的虎丘泥人——俗名“落架”来参加摆摊,并由馆中的一位会捏泥人的老先生充当临时演员。这种泥人就是《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所写:“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宝钗见了……不禁笑起来了。”

这些用泥捏的人头像,加上粉彩,与真人面部颜色神情一样,身体不用泥捏,而是木架子。外穿小衣服,衣服还可以按季节更换,配上小桌子、小椅子,像生活行乐图一样。我读了几十年《红楼梦》,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泥人小像。

沿街叫卖赤豆糖粥、馄饨等的“骆驼担”也找到了。这种古老的竹制小贩担子在苏州街头已消失多年,这次好不容易找到一副。这种担子造型特殊,两头翘起,一头下面可放小火钵,上置锅子,保持温度;一头有小架子、小柜等,可放碗、筷、调羹等;中间毛竹片扁担,扛在肩上,十分轻巧。而放在地上,样子像匹骆驼,所以叫“骆驼担”。这种古老的带有江南地方色彩的吃食担子,也像北京旧时的馄饨担、杏仁茶担一样,使用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北京的是木制,而“骆驼担”则是竹制,更为轻巧。

现在电视播出了,看见荧屏上“十里街”“甄士隐”门前的摊贩,不禁想起前景,感到真像是昨天的事一样。 zZrLfmewLSB4C8Iew6Fe+/d08HNeM5YaiH75wS4ppzSVqGrXXb2YJ+etpuWIEsF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