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早春嘉蔬

p0IzUj4fBFygVxp02q7xuf2sLz17p43JovFBtTtbIVpDhgM9tfNHB1jD99Iqmrhf

黄瓜

瑞雪纷飞的正月初,在北京古老的四合院的小北屋中,花盆炉子中的火烧得正红,炉上水壶喷冒着蒸气,桌上一盆红梅开得正好,一盆水仙亭亭玉立,主人正招待远方的来客,在小小的桌子边,对面落座,喝杯春酒,吃顿便饭,首先端上来的就是一盘酱羊肉,一盘生切的翠绿的嫩黄瓜丝。屋中过暖,主客稍感口干舌燥,喝一口白干,吃一口酱羊肉,再吃一箸黄瓜丝,凉凉的,又香又脆,嘿,好爽口呀!

这京朝风味,在今天非常容易办到,但在过去,却是十分珍贵的。要知道,六七月间,那时一根黄瓜,不值一文小钱;而在正月里,那带着小嫩黄花的翠绿的黄瓜,它的身价却高贵非常,足可以和什么海八珍、陆八珍同入满汉全席了。

清人《京都竹枝词》云:

黄瓜初见比人参,

小小如簪值数金。

微物不能增寿命,

万钱一食亦何心?

这就是说的当年正月里的黄瓜,作者得硕亭是颇感慨的。北京这种风气早自明代就很讲究了。传说中有这么一件事:

在明代,有一年新正时,皇上要吃黄瓜,御膳房派太监出去购买,天寒地冻,哪里去买呢?这个太监由宫里走出大明门,来到“天街”上,正好看见一个人拿着两条翠绿的鲜黄瓜卖。太监如获至宝,连忙过去买。问多少钱一条,卖的人说:“五十两银子一条,两条一百两。”太监说:“你穷疯了,天底下哪里有这么贵的黄瓜。”那人说:“你嫌贵不要买,我自己吃。”说着就把其中一条三口两口吃掉了。太监一看急了,急忙要买他另一条,他说这一条要卖一百两,太监又与他争,他又说:“你嫌……”太监急坏了,怕他再吃掉,没容他说完,就连忙说:“我买!我买!”这样就一百两银子把根鲜黄瓜买走了。

黄瓜 齐白石绘

这当然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但这传说正证明了正月里北京特别讲究吃黄瓜,而这时黄瓜是极为珍贵的。北京冬日天寒,土地上冻,一般冻土有一尺多厚,在户外是绝对长不出蔬菜、花草的。那正月里摆在菜铺的案子上、摆在人家饭桌的盘子中,那碧绿的、满身芒刺、顶上还带着一朵小黄花的鲜嫩的黄瓜,是哪里来的呢?老北京都知道,是花洞子里培育出来的。它当年是北京正月里蔬菜中的“天之骄子”。《光绪顺天府志》记云:“胡瓜即黄瓜,今京师正二月有小黄瓜,细长如指,价昂如米,用以示珍也。其实火迫而生耳。”

“火迫而生”就是说在花洞子中种的。那时花洞子是用简易木架搭成的一长溜暖室,后面土墙,顶子用高粱秸搭成抹泥,前高后低。那时没有玻璃,前面朝南全用旧账纸 (一般东昌纸) 糊好,沿后墙分几层培成土台,下面通火道,一头是炉子,一头是一缸大粪,花木、蔬菜都种在这几层土台上。花木叫作“唐花”,蔬菜 (主要是黄瓜、扁豆、茄子等夏菜) 叫作“洞子货”。北京是元、明、清以来的首都,园艺技术特别讲究,这种洞子货从明代以来就注重培植了。明代万历时王世懋《学圃余疏》中记道:“王瓜,出燕京者最佳,种之火室中,逼生花叶,二月初即结小实。”

清初查慎行《人海记》中记云:“汉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尽夜蕴火,待温春乃生,事见《汉书·召信臣传》,今都下早蔬即其法。明朝内竖,不惜厚值以供御庖。”

王世懋的记载说明了明朝“洞子货”生产的情况。查慎行的记载,又把温室园艺技术上推到汉代,可见其历史之久远了。查慎行笔记中的“内竖”就是太监。十分巧合,也足以证明前面所引的那个传说中的故事,虽说杜撰,却是有些根据的了。

今天,北京郊区专种蔬菜的大型温室更多了,在正月里可以培育出大批的带着黄花的鲜黄瓜,翠绿的嫩扁豆,大量地供应首都的居民,那正月里把鲜黄瓜看作人参的日子永远过去了。那美丽的雪窗,温暖的小屋,甘醇的春酒,带着芒刺和小黄花的翠绿黄瓜,其情趣该多么值得人思念呢! A9jWX0eD/8Qxa4K6TOBS2oacpr1f8fmq2CS0fCrxmzylzq8IY81+F8lHG1H0y5UO



韭黄·菠菜

杜少陵《赠卫八处士》诗有云:“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所谓春韭,在早春的蔬菜中是珍品,也是美味。最嫩的是韭黄,又名黄芽韭,是北京正月里的最珍贵的嘉蔬。康熙时柴桑《燕京杂记》云:“冬月时有韭黄,地窖火坑所成也。其色黄,故名。其价亦不贱。”

不过黄芽韭很耐寒,除去“洞子” (即温室) 培植而外,在向阳的韭菜畦上,厚厚地铺上一层烂草、马粪等,春天稍一回暖,地气上升,照样可以发出肥嫩的黄芽韭。

北京人是很爱吃韭黄的,韭黄炒鸡蛋、韭黄肉丝,自然都是美味。如果做馅,猪肉韭黄,包饺子、蒸包子,也正是小康之家待客的高级茶饭。而最引远人相思的则还有“韭合子”,把面和得软软的,把猪肉韭黄馅拌好,把面擀薄,上面多摊点馅,再盖一张皮子,用大碗翻过去转边一按,去掉周围的面边,正是一个皮薄馅多的韭合子。加油在平底铁锅中烙熟。焦香四溢,一吃满嘴流油,那味道之鲜美,只有能干的家庭主妇才做得出。再大的餐馆,不管什么堂,什么居,总是做不出这样好的美味来。

人们说笑话,说是把麦苗当韭菜,嘲笑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其实在北京,韭菜和麦子还真有点关系。乾隆时谢墉《食味杂咏》注云:“土产则圃人以麦种之蒜畦,芽出割之,气味居然韭也,此法晋人已有之,然而瘦硬寡味。”

韭菜(《毛诗品物图考》)

除谢墉这样说而外,另外大经学家郝懿行《晒书堂笔录》中又说:“冬天韭菜,乃从粪料蒸郁而成,食之损人,京厨肴膳,杂以麦苗,不尽用韭也。”

照这二位的说法,那就真是麦苗可以当韭菜了,只是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这样的办法?

菠菜(《三才图会》)

北京早春名蔬,春韭之外,尚有菠菜,所谓“红嘴绿鹦哥”,也是十分名贵的。《帝京岁时纪胜》“二月”条云:“菠薐于风帐下过冬,经春则为鲜赤根菜,老而碧叶尖细,则为火焰赤根菜。同金钩虾米以面包合,烙而食之,乃仲春之时品也。”

所谓“风帐下过冬”,就是用秫秸在菜畦上扎起一排短墙似的风帐,菜畦上用草帘子、乱草、马粪等盖着菜畦过冬的,这种菠菜,根部又粗又红,呈嫩红色,十分鲜艳。棵株极低,但叶子向四面铺开,极为茁壮,是北京早春极好的菜。将这种菠菜和金钩虾米做馅烙合子,吃起来又软又香,较之韭合子,又别有一番滋味了。这种菠菜在开水中一烫,待凉后和绿豆芽加麻酱、醋、蒜拌了吃,香喷喷,凉阴阴,那更是难得的美味了。

《京师食物杂咏》注云:“菠菜京师三月黎明时,城外肩挑入市者接踵,比他菜多数倍,以其值贱于豆腐,故贫富家家需之。”

待到春三月到来,一场春雨过后,那菜畦之中,韭菜也绿了,菠菜也高了,菜的旺季也到了,那时每天黎明,韭菜、菠菜被菜农大量地肩挑进城,价钱自然比豆腐还要便宜了。 A9jWX0eD/8Qxa4K6TOBS2oacpr1f8fmq2CS0fCrxmzylzq8IY81+F8lHG1H0y5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