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27年 24歲

1月7日 顧頡剛有信致先生。( 《顧頡剛日記》卷二,第3頁

是月 在外叔祖王同愈家習金石目録學。( 履歷表

3月5日 顧頡剛有信致先生。( 《顧頡剛日記》卷二,第23頁

春 王同愈聘先生爲館師,乃得侍坐左右,時蒙教誨。因先生粗知文字之學,王同愈即“授以所批《説文通檢》,命繕清本。既竣,呈公審閲,乃自書叙文,授龍護持”。( 《文集·小篆疑難字字典後記》,第36頁

“這時王同愈先生住在南翔,家裏有幾個孩子要讀書,正在請先生,我就去了南翔,住在王老先生家,一住就是兩年。那裏平日很安静,王老先生常與我談論文章之道。我呢,一邊教書,一邊自己讀書,也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 先生的回憶

“夜則聽外叔祖談故事,有時觀其寫字作畫。一日,余欲學畫,外叔祖爲作樹石,命臨摹數日。余見桌上有《四庫簡明目録標注》,好之,即携至卧室,與莫氏所印略一校對,并非同本。遂向外叔祖請教,公曰:曩任職翰林院,與葉菊裳先生同寓,因向其借録一通。公曰此本葉氏傳自朱氏結一廬,主人名學勤,字修伯,仁和人。咸豐三年進士,官至大理寺卿。當年三家定期,各出所得,交流一次,互相補充。莫氏郘亭批注本,均已一再刊印,獨朱氏未有傳播。”( 先生小筆記本

一九二七年之春輟學家居,專習國學,公遂招爲館師。余以有承公教誨之機會,遂欣然前往。日則教讀,夜則聆公講述文藝、學術及掌故諸事。

一日,余偶從插架檢閲《十六金符齋印存》,公詔之曰:“此愙齋師在廣州撫署時屬黄穆父、尹伯圜與余所編輯。玉印白文最難鈐印,必須耐心細緻,上印泥後,用細竹籤將白文中所沾印泥剔清,則鈐印清晰,工夫較大,又相互争勝,認爲一樂。”余曰:“何以無公名?”公曰:“無韵。”蓋此牌記以韵文叙述,題稱二十部,實僅十七部。書成以漢銅印有“王勝之”三字者贈之。全書原無目録,公興致所至,遂手編一詳目,冠於卷首。

余又閲《中日交涉史料》,有奏參吴大澂之摺不少,讀之頗疑其不實。有言其出關之時,所載服物器皿牲殺之具、伎巧狗馬之戲隨行等事,疑之。公曰愙齋先生無聲色犬馬之好,公事畢,即從事書畫、著述。可見流言之不實也。(《王同愈集序》,第1頁)

6月7日 上午至顧頡剛家探視,并午飯,同席者有丁山、孟恕。( 《顧頡剛日記》卷二,第54頁

6月10日 顧頡剛有信致先生。( 《顧頡剛日記》卷二,第55頁

6月30日 顧頡剛有信致先生。( 《顧頡剛日記》卷二,第62頁

11月10日 丁山發表《與顧起潜先生論説文重文書》。( 《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第1集第4期,第24頁

12月25日 顧頡剛有信致先生。( 《顧頡剛日記》卷二,第115頁 G0V+K75HBdE8LssXbdSkwlajse2zsIO0OKth2/fje2XZzVXHUdqrgp2VsRUy5Di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