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历史悠久,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越国在槜李战胜吴国,槜李因此而为史籍所记录,“成为嘉兴地区迄今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最早的地名之一” 。嘉兴县沿革如下:
春秋吴槜李地。周敬王时置长水县。后属越。战国属楚。秦改由拳县,属会稽郡。汉因之。后汉永建四年,属吴郡。三国吴黄龙四年,改曰禾兴。赤乌五年,又改嘉兴。晋以后因之。隋省入吴县。唐武德七年复置。八年废。贞观八年复置,属苏州。五代初属杭州,寻属开元府。石晋天福五年为秀州治。宋政和七年为嘉禾郡治。庆元元年为嘉兴府治。嘉定元年于县置嘉兴军。元至元十三年为嘉兴路治。明为嘉兴府治。国(清)朝因之。
图0-1 《嘉兴县沿革》,清光绪《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浙江舆图总局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资料室藏)
研究城南,必先研究嘉兴城。嘉兴很早就有城垣的修筑,今子城遗址即是。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本府城隍肇自三国吴,筑有子城。” 唐末文德元年(888),阮结修筑嘉兴罗城城墙,由此嘉兴形成内有子城、外有罗城的重城制格局。当时的嘉兴城“周围一十二里,高二丈二尺,厚一丈五尺。唐僖宗文德元年,吴越武肃王命制置使阮结筑” 。此为嘉兴大城,而原先修筑之城,在城之中央,遂改称子城。五代吴越国时期,是嘉兴发展的重要阶段。后唐同光二年(924),在嘉兴置开元府,辖嘉兴、华亭(今上海)、海盐三县,此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 后晋天福四年(939),吴越国王钱元瓘升嘉兴为秀州,旋拓扩罗城城墙,周长十二里,高一丈二尺,厚一丈五尺。子城仍为衙署所在,城墙与官府建筑皆为新建。罗城开有四座城门,每座城门旁兼设水门,门外各置吊桥,跨城河,以通往来。水旱门各四:
东曰青龙,后改春波。西曰永安,后改通越。南曰广济,后改澄海。北曰望京,后改望吴。上各有楼。
城南,原指广济门外一带,后广济门改为澄海门。嘉兴城市格局一直保持到元代。元至正十三年(1353),“悉隳郡城”,嘉兴城被毁,门楼均废。到了明代,嘉兴称府。明洪武时知府吕文燧、谢节开始动工兴筑,较之旧城,“缩旧三里,高倍于旧二尺,面阔一丈。增置四门,月城、门楼、吊桥悉备” 。颇可留意的是,当时城下空隙之地,听任百姓置房,“岁课灰价”,为修缮城池之费。嘉兴府城明清时期屡经修葺。这里,需要提一笔,嘉靖三十四年(1555),为抵御倭寇,在城南海盐塘筑敌楼,名“镇海” 。
有了城墙,有了城门,即可确定四至方位,这一区域的形制、空间就可表达出来。
以往对一个区域的研究,主要依据文献资料,利用文字论述者居多。然而,要深入探讨该区域的形成与演变,其空间的延伸、文字的表述还是有其局限性。一个区域的形成与铺展,是有许多维度的,可以通过平面,也可以通过立体,其构图也较为复杂,只有通过对各种空间构图的解析,该区域的功能结构才能充分显示出来。要了解嘉兴城南一带的前世今生,可以有多种路径、多种表达。其中借助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地图,结合一定区域内、较长时段的景观、空间演变,以此解析这一地区的演变,就是一种很好的研究路径。近年来,我们从各处陆续搜集到城南相关地图数十幅,这些地图绘制的时间跨度很大,类型也不同,有古旧地图,也有当代航拍图、卫星图等,体现了多种维度、多种视野,蕴含的信息丰富,且有不同的构图特点。通过对不同空间构图的解析,这一带的景观状况、形态形制、功能结构得以充分显示。
一、早期的图景
图0-2为《秦县境图》,图中有由拳、长水等名。
图0-2 《秦县境图》,邹怡据明万历《嘉兴府志》重绘
图0-3为《嘉兴府总治图》 ,图中的城南,标注“鸳湖”“烟雨楼”“真如寺”。
图0-3 《嘉兴府总治图》,鲍世望据清乾隆年间刊印《嘉兴府典故纂要》拼接
图0-4,为《光绪嘉兴府复原图》。 此时嘉兴城有东门(春波)、北门望吴、西门(通越)、小西门、南门,南门即澄海门。历代地方志及相关文献经常把澄海门以南区域称之为“城南”或“县南”。所谓“城南”即嘉兴府城以南。
图0-4 《光绪嘉兴府复原图》,引自来亚文《宋元与明清时期嘉兴城中的“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5年第3期
二、光绪《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中的地图与道里记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资料室藏有浙江舆图总局编辑的《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图0-5),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石印本,内有舆图、道里,可谓集浙江全省水陆交通之大成。“舆图”部分包含浙江全省总图以及各府总图(二十里方图),还有厅州县舆图(五里方图)。另有省、府图,各有图说与方域记,县图有沿革与道里记。该书体现了我国旧制图方法向近代新式地图制图方法的转变,书中蕴含了大量地理、人文信息,对于浙江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嘉兴城南有关的有《嘉兴府图说》《嘉兴县道里记》及多幅地图。
图0-5 清光绪《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浙江舆图总局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资料室藏)
图0-6,为《嘉兴府图说》,内中提到运河、长水塘等,均与城南有关。图0-7,为《嘉兴府里二十里方图》(局部),绘制了城南一带水陆道路样态,有南湖、运河、长水塘,以及三塔湾等。
图0-6 《嘉兴府图说》,清光绪《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浙江舆图总局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资料室藏)
图0-7 《嘉兴府里二十里方图》(局部),选自清光绪年间编《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
图0-8,为《嘉兴县五里方图》(局部),该图更加详细,清晰标注了嘉兴县南部、西南部一带的河流、地名,真如塔、福昌桥、三家桥、二四王桥、打钉桥、睦家桥等,沿着长水塘,有长水桥、秀水桥等,还有小石桥、开禧桥,周边有兴隆桥、长寿桥,以及姚家荡、桃花庙、万卉桥等。图0-9,为《嘉兴县水路道里记》(节选),记述了与城南一带有关的运河、长水塘等道里情况。
图0-8 《嘉兴县五里方图》(局部),选自清光绪年间编《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
图0-9 《嘉兴县水路道里记》(节选),清光绪《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浙江舆图总局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资料室藏)
三、清末民国时期的地图变化
随着近代嘉兴城市的发展,城南一带逐渐发生变化,修筑道路,兴建铁路,开设工厂,景观有所变化,格局亦异。
图0-10,为清宣统二年(1910)版《嘉兴府图》(局部)。 该图涉及城南部分地名,与《嘉兴县五里方图》(局部)所标示基本相同。但发生变化的是,长水塘的东侧有了铁路,沪杭铁路于1909年正式通车。
图0-10 《嘉兴府图》(局部),清宣统二年(1910)九月石印
此前我们比较关注水路,民国《修订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内有《嘉兴县道里记》,其中涉及陆路,记载南门:“又名澄海门,无干路。” 可见城南一带仍以水运为主。
1928年绘制的《嘉兴县全图》 ,图中标注“沪杭甬铁路线”“运河”等(本书第三章收入该图)。
图0-11 《嘉兴县道里记》(节选),民国《修订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
图0-12,《嘉兴县简明乡镇分图》,1930年代。图中标注“真如乡”等。
图0-12 《嘉兴县简明乡镇分图》,1930年代
图0-13,《浙江省第十区各县一览图》,1940年代绘制。在大运河、长水塘、沪杭(甬)铁路之间,标注河流、桥梁及部分市镇。
图0-13 《浙江省第十区各县一览图》,1940年代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变化
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前,城南一带为真东乡、真西乡,还包括蚂桥乡和塘濮乡、国界乡一部分。1956年,真东乡、真西乡合并为真如乡。实行土地改革后,走集体化道路,1958年10月合并真如乡、蚂桥乡、洪合乡成立南湖人民公社。辖区紧靠南湖,南湖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以此命名人民公社,极富象征意义。从此,南湖公社闻名于世。1961年4月,又析分为南湖、洪合、蚂桥3个公社。“(一九)五八年大公社时建造,(一九)六一年分成三个公社,即现在的南湖、洪合、马桥三个乡。” 值得关注的是,在南湖人民公社时期,一些村落的老地名被新的大队名称所取代,如民主、红卫、胜利、五一、七一等。到了1981年,各大队又出现改名热潮,此前各大队的名称过于政治化,且多有重复,如红卫大队、胜利大队等名字在很多公社使用,于是又纷纷改回老地名。关于这一现象在第五章中有详细解读。图0-14为1982年刊印的《嘉兴市(县级)城区图》。原来的名称不再使用,地图中已采用新的地名,如珠庵、真如、天带桥、开禧桥、月河桥、莫家泾、三乡桥、乘堂桥、梁林桥、七号桥。南湖公社办公地设在八号桥。
图0-14 1982年《嘉兴市政区图》,选自嘉兴市南湖区志编纂委员会编《嘉兴市南湖区志》。嘉兴城南街道提供
从南湖公社到南湖乡,再到城南街道的设立,这一带的行政隶属关系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变动,一些机构与单位名称亦屡有变化。
1983年10月,嘉兴市市区设立城区人民政府,南湖公社归属城区管辖。 1983年11月,南湖公社更名南湖乡。图0-15,为1987年《嘉兴市城区行政区划图》,标注“南湖乡”范围,还有一些村名、桥名等。
图0-16,为1989年绘制的《嘉兴市城郊图》(南湖乡一带)。此时南湖乡政府已迁移到四号桥,1985年“南湖乡人民政府驻地由原来的八号桥迁至四号桥西堍” 。图中标注“京杭大运河”“杭申公路”“沪杭铁路”“长水塘”等,交通便利。图中还标出一些企业名,如嘉兴第六毛纺厂、市石油溶剂厂等。至1990年,南湖乡有隆兴、珠庵、南湖、西南湖、长桥、真如、六号桥、七号桥、天带桥、红旗、新联、开禧桥、永联、月河桥、莫家泾、三乡桥、八字桥、乘堂桥、梁林桥、南湖水产20个行政村、214个自然村、247个村民小组,6 404户,总人口23 321人。
图0-15 1987年《嘉兴市城区行政区划图》,选自嘉兴市南湖区志编纂委员会编《嘉兴市南湖区志》。嘉兴城南街道提供
图0-16 1989年《嘉兴市城郊图》(南湖乡一带),嘉兴市测绘管理局提供
1993年12月,浙江人民政府发文《关于嘉兴市城区更名为嘉兴市秀城区的通知》,南湖乡归属秀城区。 1996年3月,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中共秀城区委、秀城区人民政府《关于秀城区四个乡分别委托两个开发区管理的决定》,其中南湖乡委托南湖综合开发区管理。 图0-17,为1998年《嘉兴市秀城区行政区划图》,标注“南湖乡”,此时为秀城区管辖。
图0-17 1998年《嘉兴市秀城区行政区划图》,标注“南湖乡”。嘉兴城南街道提供
2000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关于嘉兴市调整本级行政区划的批复》,嘉兴市调整本级行政区划后,秀城区辖建设街道等5个街道和南湖乡等9个乡(镇)。 2001年10月,撤乡建街道,因城市发展和区域调整,辖区地处嘉兴市南,又驻于城南路上,因而以“城南”命名,故更名为城南街道。2002年7月,城南街道委托嘉兴经济开发区管理,行政区划上仍属秀城区管辖。2005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兴市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的通知》。 图0-18,为《嘉兴市中心城区图》(2006年印制),标注“城南街道”,此时这一带城市化加快,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出现了大量楼宇,新机构不断涌现,村落变为社区,辖区范围也不断调整。2005年,城南街道有府南、百妙、良秀、金穗、禾源5个社区,南湖、长新、真如、马家浜、八字桥、月河桥和梁林桥7个行政村。2010年6月,南湖村、府南社区划归长水街道。
图0-18 《嘉兴市中心城区图》,标注“城南街道”。选自《嘉兴概览》,嘉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06年刊印
图0-19,为2009年《嘉兴市区南湖区行政区划图》;图0-20是《嘉兴经济开发区地图》;图0-21,为2019年《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示意图》。这3幅图中,均标注“城南街道”,但侧重点各异,蕴含的信息也不同。
图0-19 2009年《嘉兴市区南湖区行政区划图》,标注“城南街道”。嘉兴城南街道提供
图0-20 《嘉兴经济开发区地图》,选自《嘉兴城市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2017年版)
图0-21 2019年《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示意图》。嘉兴城南街道提供
2018年3月,文博社区成立,并调整良秀、金穗社区区域范围。图0-22,为城南街道提供的《城南街道社区示意图》,图中详细绘制百妙、良秀、文博、金穗、禾源、长新、天佑7个社区,以及社区面积、办公地点。
图0-22 《城南街道社区示意图》,约2019年。嘉兴城南街道提供
2020年7月,新成立姚家荡、银河、新月3个社区,街道增至10个社区。图0-23,为2023年《城南街道辖区范围及社区划分图》。
图0-23 《城南街道辖区范围及社区划分图》,2023年。嘉兴城南街道提供
如今的城南街道,辖区面积40.62平方千米,下辖10个社区,常住人口15.6万人,户籍人口4.02万人。 自城南街道成立以来,开启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序幕,整个区域面貌、形态、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区逐步成长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区。
不同时期的地图,类型不一,或从整体,或从细部,蕴含着不同的内容与信息,从独特的视角反映城南一带在历史时空中的沧桑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