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中国天学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一个含蕴极广的概念。就广义而言,“天”被用来指整个自然界。这个自然界,或者说“天”,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并非像近代科学的“客观性假定”中那样是无意志、无情感、可认识、可改造的客体,而是一个有意志、有情感、无法彻底认识、只能顺应其“道”与之和睦共处的庞大神秘活物。这或许就是一些现代中外学者所盛称的古代中国人的“有机自然观”。所有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的大道理,最终都可归结为一点:人如何与天共处,即如何知天之意、得天之命,如何循天之道、邀天之福。

这里先插入一段技术性的说明。在古人心目中,所谓“天”,是自地面以上算起。古人没有大气层的概念,所以一切气象学方面的内容也全都归入“天文”之内。这种传统概念直到现代仍然极其广泛地存在于中国人心目中,实在是颇为有趣而又令人惊异的现象。

比如,许多中国城市居民 (包括许多教授和工程师) 都认为天气预报是由天文台管的事,尽管所有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在播送天气预报时,都明确无误地指出其来源是“中央气象台”或各地的气象台,但几乎丝毫没有动摇那种认为天文台管天气预报的错误观念。这也难怪,中国最早的现代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在它建立之初 (1872年) 确实包括了天气预报的业务。

事实上,我们今天将气象预报习惯称为“天气预报”,以及诸如“天晴了”“天下雨了”“要变天了”之类的说法,仍是和古代的观念一脉相承的。而现代天文学与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大体可以说是以大气层为界,天文学研究大气层之外的一切,而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则限于大气层之内。 WgDRNemTx0iPjANjlTTLRdWayPe4mNMeo/RwPx1Jb3bXKnk4dwXrPh0hKSEyBtE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