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季富政先生从美术、语言文学专业的造诣出发,涉猎建筑。长期以来,他在教学之余,致力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博览群书,不顾严寒酷暑,亲身实践,足迹遍及全川。他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地方建筑的形象素材,收集了有关当地传统文化的丰富史料,其中速写、照片逾百上千,行文、畅论达数十万字,为四川地区地方建筑文化特色的形成及其发展提供了有形有象的依据,发表了有情有理的见解。

读他的文章,我有如下一些感受:

第一个特色是他立足于文化来论述建筑,这是探索建筑发展的深层次构想和举措。中国建筑文化如同文学、音乐、绘画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世界建筑文化中也是独树一帜、自成一格的,反映着对人、对自然、对社会的尊重和关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水平和成就可以从这里探根溯源,了解它的发展轨迹,区别它的良莠因果,认识它的审美特征,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推陈出新、继往开来。

第二个特色是他把有些文章论述的中心摆在一些人想做却很少做到、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听起来似乎很普遍,但又说不出个道理的内容上。从命题中就可看出他在这方面的独特构想,诸如名山寺庙与民居、方言与情理、风水与环境、山水画与建筑等的互补关系与相互影响,以及一些造型奇特、风格独具的小乡小镇和民居、碉楼之类的民间建筑等。像这样的课题需要发掘的还很多。这些课题看起来似乎很小、很简单,它却更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心态和追求。大课题需要探讨,小课题也需要开拓。不厌其烦地去深入研究它们,在深度和广度上同时并进,对深刻认识并理解我们的文化层次大有裨益。

第三个特色是他把建筑、建筑环境和形象绘画结合起来。建筑和建筑环境总是作为人的视觉对象而存在的,人、建筑、环境三者永远是相依共存而不可分的。讨论建筑常常离不开画,评议建筑往往离不开形象。形象的东西用图和画的方式表达,比用文字描述和语言解释更为清楚直接,更容易被人认识和理解。因此,以画代言、以图表文、以象纪实、以形达意,几乎成为所有建筑师述怀寄志、达情表意的有效手段。图文并茂,将创作与欣赏之间的意和象、感和受、内和外、主观和客观等对应关系都充分联系在一起,在吟文运篇中也可获得额外的审美享受,阅读起来,自是比那些缺图少像的文章要有趣得多。

总而言之,季君的文章,言之有物,读之有味。此话对否,还请广大的读者朋友共同研究。

汪国瑜
2019年3月
于清华园半窗斋 prPAZgFXZoeKgWMPxdrmjqoBWz+b7cPHrk8vOS7uTAwZzP+ZwGB2wJ6aLoiX9L2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