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宫观寺庙在三峡场镇结构中的核心作用

在石宝寨与石宝场的关系上,谁也不能否认寨上寺庙对下面场镇兴衰的决定性影响。然而这只是一个方面。由于场镇呈圆环状,围绕寨体和寺庙的街道格局,以及街道不断产生新的走向,最后形成寨街一体的形态风貌。石宝场之所以最后成立只不过为表面上的必然现象,即是说离开了石宝寨,石宝场是不存在的。这就使我们看到一座特殊形态的寺庙在特定场镇形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图腾似的玉印山及山上寺庙成为无可取代的核心因素,也就形成了三峡场镇形态中唯一的圆环状场镇。表里之成,何其一致。

长寿扇沱场仅有王爷庙一座,其扇形港湾具有与玉印山不同的自然形态,但殊途同归,表达了同一个道理,即港湾的独特性、不可取代性使得整个场镇核心祠庙居于不可取代的地位,任何其他宫观寺庙的介入均不具备特定人群基础。因此,一座庙独据场镇之中,也就无所谓非围绕其组团不可,整条街的住户都是船工,都是它的信徒。场镇形态亦如石宝场之理,一个围绕山体转,扇沱场则顺着岸线变,亦成带状弧形。

龚滩杨力行以一大宅在场镇下游岸构成码头搬运工人居住组团,核心空间是杨力行大宅。虽然它不是宫观寺庙之类,但实则起到潜在的宗教意识支配作用。离开行帮头领杨力行,周围居民则生活难以为继。宁厂、云安等产盐场镇,空间核心在盐厂,和自贡一样,民居组团围绕着盐厂转。别无选择的场镇选址使之不能形成如农业型场镇街道的多类型建筑整合。因为搬运工也好,制盐工也好,其居民的职业单纯性、经济贫弱性、居住临时性,使他们不甚需要宗教点化,因此也就不需这种精神载体。这就在一个场镇的某些段落或片区,构成它们职业属性很强的组团形态,当然也就无须宫观寺庙过多地进入。但农业社会里,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新的社会需求就会反映在场镇建设上,其表现形态只能是原有场镇以某种方式向外延伸,于是产生了街道的功能分区,出现一条街中分属不同性质的行业空间分配。比如,某段集中了有地缘关系的一些人,他们在那里开设了若干旅栈、烟馆。久之,他们积累了相当钱财,便有共同建祠庙的要求,由此可能一呼百应,就在适当地点兴建起××庙或××会馆来。这种情况出现的条件是必须同时有稳定的经济支持。首先是多形式的农业经济的支持,单纯的矿业、交通、有宗教性质的场镇,其时效性使其极易繁荣一时,遇有变化,则很快败落。有上述性质的场镇或整体败落,或局部败落。前者如宁厂和扇沱,后者如龚滩。所以宫观寺庙在一个场镇中数量的多少,又反映了一个场镇所依赖的产业背景,当然也就涉及宫观寺庙在场镇发展中的结构核心作用及地位。

唯一经久不衰的是依靠农业发展起来的场镇,当然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交通、宗教等方面的辅佐,但主要经济来源必须是农业。三峡南岸场镇衰落比北岸快,三峡范围内各县治所在地几乎都在北岸,正说明了农业是农业社会城镇发展的基础。而南岸农业基础薄弱,三次川盐川米济楚虽然得以繁荣一时,但时过境迁,就很快萧条了。那么,从中管窥宫观寺庙在两岸场镇结构中的核心作用及形成的场镇空间框架,正是这些所谓的“九宫八庙”的多少,各类不同的体量,各有差异的做法,内涵不同的文化,使其又成为一座城镇的纽带。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有力地控制场镇无序发展,控制着规模、街道走向和尺度、建筑风格、立面装饰;拟定以宫观寺庙为中心建筑组团的距离、组团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间文化与风格的衔接;调整场镇风貌与格调的时代性、场镇发展的连续性和空间变化中的相对稳定性;更重要的是稳定着东方文化,以及以其为主轴在三峡地区展示的文明特征。有宫观寺庙的存在,城镇的灿烂文化才更好地得以体现,农业文明的展示得以有载体依赖。只有这样,城镇空间密度才能形成节奏,从而构成轮廓序列的强弱态势,城镇结构才不致松散,才不致流于非文化空间的材料堆砌,才不致产生城镇文化素质平庸的流弊,从而更有利于乡土情感的培养,有利于以城镇来影响农村,滋养一方百姓。

忠县洋渡场王爷庙戏楼

秭归利溪镇江寺(水府庙)

洋渡场王爷庙平、剖面图

扇沱场王爷庙平、剖面图

王爷庙环境图

三峡场镇中,王爷庙选址多在场镇面迎上游方的“场口”上。无论是单独的或后来围绕其共建的若干民居,甚至形成的街道,均深含古往今来主人与仆从、头领与下属间核心与外围的组团关系。它们表现在建筑上,亦充分显示出社会、群体的人格化,即团体化。它们之间互存互荣,直接影响场镇的兴衰程度,自然影响到场镇规模、格局、风貌等。

扇沱场王爷庙远眺

戏楼鸟瞰

扇沱场王爷庙戏楼

扇沱场王爷庙屋面

扇沱场王爷庙一进天井左右厢房及过厅现状

长寿县扇沱场总平面示意图

一进右厢房外厨房屋面向天井内穿墙打孔的排水洞

扇沱场王爷庙右侧立面

扇沱场正立面外墙上排水龙头

扇沱场王爷庙正立面图

扇沱场王爷庙大门

三峡场镇宫观寺庙在立面处理上几乎都有一个与盆地内部不同的现象,即充满浓郁的山地色彩。盆地内部宫观寺庙多在大门建立“五山”式或“三山”式木构牌坊和牌楼。三峡山地可用地有限,故把牌坊嵌入立面护墙之中,犹如浮雕,勾勒出了牌坊的外形。这既满足了祠庙的神圣仪轨,又可有效抗御江风寒流的侵入,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封闭性。其立面的宽大与浅色调,还利于被在宽阔、多雾的川江行驶的船只在很远的地方看见,一举多得,正是因地制宜、不伤大雅的区域做法。由此带来的屋面排水处理手法则灵活多变。如戏楼屋面排水通过护墙打孔向外排出,又在外墙灰塑龙头,水从龙嘴中外泄,体现出古人处处把功能与文化融为一体的智慧。长寿扇沱王爷庙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地面高差约10米,选址在扇沱场西长江上游一陡岩上,坐南朝北,轴线垂直于江岸,居上下游船皆可在很远地方看得见的位置,又在长寿南岸到巴县必经的旱路上。扇沱场因停泊船只的码头而兴场,无其他公共建筑,其王爷庙是川江山地较典型的王爷庙。正殿大梁上仍存题词:“帝道遐昌·皇图巩固·清乾隆五十九年。”建庙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川江目前保存最好的王爷庙,其实也已破败不堪。另梁上还有“四川重庆府长寿县督捕厅右堂加三级王。特受四川重庆府长寿县儒学正堂加三级□”等字迹。为长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街上老人讲:过去一年要办好几个会,有住庙和尚,人从船上下来必烧香,人一多,庙就大。重庆、长寿、江北等县来此唱戏的戏班子不少,一直很热闹。街上人多趁机做点生意,街道也就越来越长。

特别值得一叙的是:经测绘,祠庙各边长出现市制长度6与9的关系。如正面宽6丈,后面宽9.6丈,总侧面11.69丈,一进外侧面长6.6丈。显然这不是偶然的。清制及风水的掺入使川中各地各建筑物凡涉及数据者往往以汉字“禄、发、久”谐比6、8、9三个数字。又以6谐“顺”,即顺利、平安之意。此喻最为船工重视,因江上行船首先必须安全,即常言万事平安,顺利为首,余下才敢言“发”和“久”。

扇沱场王爷庙屋顶平面图

扇沱场王爷庙平面图

扇沱场王爷庙剖面图

三峡地区多进合院式建筑不一定每进都有一个完整的天井院落。王爷庙第二进采取以平台、平台上加建檐廊的做法强化主殿功能。连续地爬坡登高,若面迎的又是一个宽松的天井,则有碍于主殿的神圣、崇高。当然,在坡地无法展开建筑时寻求这样一个强化建筑精神主题的说法,则可弥补山地可用地不足的局限。故才有左侧裙房的小花园,以排除主殿空间的压抑与幽暗。 qFBjMXqbBO9TGPkCrIUAE5ZqZbD0WgTU9elOrZdRw6XrD1XMXEdSOmvJgIVC57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