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村寨选址

羌族居住区域位于川西北高山河谷地带,即岷江上游及其支流广大地区。其聚落与村寨选址首先考虑耕地和牧场,即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源的保证,同时充分顾及选址的安全性。因此形成了河谷、半山腰、高半山三大分布特点,聚落与村寨亦按三种地势展开。

河谷

无论岷江两岸还是支流,经河水的冲积,都形成若干大大小小的平坝或缓坡,谓之第一台地。那里土地肥沃,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是良好的村寨选址。但沿河岸的地区又是年降雨量仅500毫米的干旱河谷地带,因此,选址又多在两流相交的地方。所谓水源充足,指流溪沟的水源可自流灌溉于田土,或饮用,或利用落差置磨房,或引水寨中成渠以荡涤污垢,等等。

河谷台地的村寨选址多为缓坡,建筑大都沿等高线横向展开空间布局,且都布置在无法耕种的岩石荒坡上,以尽量不占耕地为准则,充分保证生存资料的来源。因此,建筑随山势变化而变化,以至有的石砌建筑于绝崖之上,呈现层层叠叠的壮观景象,即古人“依山居止”之谓。

除了地形、耕种、水源,羌族宗教以巫师为社会主导地位的干预也是不可忽视的选址因素。任何聚落与村寨的发端皆由单户或少量住宅开始。因此,房屋朝向及位置向来有面对东方日出之地的规矩,或“对包不对山”的习俗。“包”为低浅山峦,略同汉族风水“朝案”之山。所以相当数量的羌族聚落与村寨分布在面朝东方的河岸一旁,即羌人阳山、阴山一俗的阳山之地。这种选址十分利于保证日照的时间,利于庄稼生长,也利于身心健康,后来村寨多数分布在阳山之方。当然,所谓“阳山、阴山”是由河谷深切,两岸高山高差太大形成。所以村寨朝东布局也是一种因地制宜的选址,是羌族长期和自然斗争的结果。

茂县曲谷寨与河西寨剖面图

处于河谷的曲谷寨海拔约1500米;而附近的高半山河西寨高2500米左右;在岷江羌区下段的羌锋寨海拔仅1000米左右;附近的和坪寨属高半山地区,海拔仅1600米左右,和北部河谷海拔相差无几。因此,所谓河谷、半山、高半山三类地势的界定,多以某一特定地形的相对高度而言,或者是一种高差的民间比较。

理县通化寨总平面图(河谷村寨选址)

处于河谷的村寨,多选址在河流与小溪交汇之处,谓之第一台地,实则是两流间冲积而成的缓坡与平坝。小溪往往是沿着一条更狭窄高峻的山谷溯上延伸,因有进退自如的古老防御意识存在,即有敌来犯,可沿小溪撤退进山,谓之“退路”。所以河谷羌寨选址不唯土地肥沃一理。这是生存的另一侧面。

通化寨鸟瞰

岷江河谷之郭竹铺寨选址

河谷地带有气温较高、农事方便、经济相对发达、交通便利等因素,使得比较大型村寨出现,并吸引半山、高半山的住户下迁。其中也有早期聚落选址得当的原因。它为当代政府鼓励羌民下迁奠定了历史与社会基础。

半山腰

河谷两岸半山腰的台地与缓坡,是羌族村寨的又一分布带。在地形上它是和河谷村寨选址相对而言的概念,两者相差高度伸缩性很大,是河谷与高半山之间的开阔地带。羌村寨选址于此仍是由耕地因素决定的。所谓开阔地带不是平地,而是指陡坡间面积大小不同的台地。这里的“台地”往往也是倾斜的坡面,不过坡度缓和一些而已。半山腰耕地占羌族农业耕地的比重稍少,因此,村寨的分布亦较少,选址显得更加艰难奇险,是充分发挥石砌技艺的地方。根据地势及生产、生活、防御的需要,村寨或随等高线布局,或垂直于等高线布局,呈现出多种格局。因为半山羌族村寨是在住宅的顶部形成平台,构成人为的晒场,以解决生产、生活、防御之需,因此村寨选址对地形地势不做过多要求。更甚的是,过去械斗不断,着意选址悬崖之上者亦不是少数。这样的选址体现了既利于生产、生活,又利于防御的原则。比如亚米笃寨,选址于半山一凸出的悬崖上,中开一条似街道的多梯巷道,生产、生活上,各家屋顶平台相连,收获的庄稼可由山上背负直达各家屋顶。如遇犯敌,亦可压缩其于巷道之中,然后投之以檑木和石头。因此,半山腰的羌寨选址最能体现住宅的集体防御功能。

茂县下寨、亚米笃寨、纳普寨选址概况

垂直于等高线的纳普寨和亚米笃寨之选址

高半山

高半山在古老的羌寨选址中占很大比重。川西北羌族居住区域全是平原和高原的过渡山地及高山地带,唯山顶及接近山顶缓坡台地呈现出大片牧场及可耕土地。天然的海拔高度又提供了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这里自然成为保存村寨选址古风最纯正的地方。

选址于半山腰的亚米笃寨既利于生产又利于防御

低半山的杨氏将军寨选址

围绕中主寨的选址和远古西北游牧时代的羌寨布局类似

三龙乡河心坝寨选址在高半山凸出的台地上

古羌人早在西北时的聚落选址就不是孤立现象。比如公元前4600~前4000年间的陕西临潼姜寨,“有中心广场,广场周围的房屋分成五群,每群的中心有一座大房子,周围有20余座房子环绕着,整个聚落井然有序,颇能反映出母系氏族社会的环境特色”(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羌族为西北古羌人正宗嫡传,至今仍保留母系氏族残余习俗。那么从聚落发展成村寨的历史来看,亦必然传承上述聚落选址及布局遗风。拿茂县曲谷乡罗窝寨的选址布局作为例子:其接近山顶的宽阔缓坡耕地旁有四群房屋构成三角形布局,中上一群有一座大宅的官寨,其他三群房屋与之形成三角式防御体系。四组村寨井然有序,围绕有大宅的官寨选址,即官寨的选址制约着其他三个村寨的选址。这充分体现了局部服从整体、局部又制约整体的古老选址意识,犹如姜寨古羌人聚落的放大、翻版。围绕“大房子”而展开的选址现象中,蕴含了通过建筑而展现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结构,建筑于此或为媒介,或为载体,淋漓尽致地呈现了这个民族的来历和发展。

选址综述

因为羌族居住地域的特殊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社会结构等复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生产生活资料的来源取决于耕地、牧场的多寡,所以无论山有多峻险,只要存在生存的可能,那里就会有人居住或有聚落存在。那里也因此就呈现多种形式的选址特点,亦直接制约村寨布局的展开。其中又以高半山、半山地带最有古代遗存的选址特色。概括起来有如下多式:

三龙乡河心坝寨东侧透视图

围绕土司或头人居住的寨子展开的环护式。

上为主寨,为家族、长者或大姓的规模大寨,下为分家后的小寨或外姓小寨。

和其他村寨相距较远而独立成寨者。

高半山、半山之地亦起伏不平,形成若干山峦山包,其顶上建寨,相互亦有照应。

在大致相近的海拔高度上并排建寨。

中隔一河形成峡谷,在两岸山上建寨。

围绕主寨展开的环护式

上为主寨(大寨)下为次寨(小寨)式

独立成寨式

两小山包建大小寨呼应式

同等高线并列式

隔河谷顾盼式

河谷地带连续村寨选址式

当然,除此之外,河谷地带的村寨也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连续建寨的模式上。

综合起来共同的规律是:一、近水;二、近耕地;三、靠山。其中半山和高半山近水主要指近山泉和井水。 S6YjJ6M4MS20HwxAj6YpqXzlk8VG2Jev2+e1qUFRyppkFhLvxPieOQ3EBfiP4O+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