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击灭二李稳帝基

赵匡胤帝位没坐热乎,国内就有人造反了。赵匡胤两次亲征,干掉了和他叫板的两个人:镇守泽潞的后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驻地在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先送了李筠和李重进每人一顶“中书令”的高帽子,这是国内武将最高的荣衔。赵匡胤就怕他们两个首先捣乱。

结果,赵匡胤派出封官的使臣到了潞州(今山西长治),李筠根本不见,马上要起兵,李筠左右切谏。这些人倒不是害怕主公“造反”,五代时换“皇帝”如走马灯一样,一家换于另一家并不稀奇,李筠手下这些参谋们的本意,是让他缓缓神再观察一下,不要轻举妄动。

李筠的儿子李守节当时泣谏父亲不要给“大宋”添乱,新君即位,最恨的就是首先出头的前朝“忠臣”。起先,李筠听劝,置酒张乐,大摆宴席,请宋朝使臣相见。但双方刚刚落座,李筠忽然命人于壁上高悬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并亲到像前下拜,悲不自胜,泪如雨下。

如此,李筠左右谋士一时皆惶恐不安,忙向赵匡胤的来使解释:“李令公饮酒过多,表现失常,请勿怪罪。”

赵匡胤派出的使者也不好说什么,本来这些太监就胆小,特别是出使到“敌营”的太监,直怕自己大脑袋被割,自然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赵匡胤听得使臣回来一五一十的禀报,依旧不想直接兴兵,亲自写诏“慰抚”,并召李筠之子李守节入京,封为皇城使(寄禄官,类似内务部管事的虚衔),以示对李氏父子的“无猜”。

李筠得诏,马上让其子李守节入朝,实为派儿子入朝侦伺情报。此招甚怪,既然李筠反心已定,何苦要搭上儿子一条性命,亲送其入虎口?

得知李守节入朝,赵匡胤也出乎意料,迎头就问:“太子,你怎么来了?”

李守节闻言大惊失色,忙跪地叩头,哭诉道:“陛下,您怎么这样问我?朝中肯定有人讲我父子的坏话。”

赵匡胤倒有帝王气度,徐徐言道:“朕听闻你数次劝谏你父亲,皆不为其所听。你父亲遣你来京,是想让朕杀掉你,彰显朕的不仁,他也好有借口起兵。你回去吧,转告你父亲,朕未为天子的时候,你父亲想做就做;既然现在朕已为天子,他何不为了朕而做出小小的退让呢?”

赵匡胤此语,不失语重心长,既无威胁,也无要挟,甚至有些哀求的意味在里面。

当时,北汉皇帝是刘钧,他家的后汉天下原被后周太祖郭威所夺,因此与中原政权一直为敌。听闻李筠要造反,刘钧马上派人秘密联系,相约共同举兵。

李筠听了儿子回来一番汇报,又知北汉将派兵马来援,就下定决心起兵。他马上命幕府文士书写檄文,四处散发,历数赵匡胤“篡位罪状”,同时遣人到北汉求兵。李筠精兵奇袭泽州,杀掉留守的宋朝刺史,占领了州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赵匡胤不得不硬着头皮,派手下得力大将石守信、高怀德等人率大军进讨。临行,他心急火燎地嘱诫道:“千万别让李筠率军西下太行,要立刻引兵扼其关隘,否则,不能破敌!”

李筠起兵之初,他手下谋士闾丘仲卿就劝他:“您孤军举事,其势甚危,虽倚河东(北汉军)之援,恐亦不得其力。大梁(宋军)兵甲精锐,难与争锋。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争天下,此乃上计。”

但李筠不听,说:“我乃周朝宿将,与世宗(柴荣)义同兄弟。禁卫之士,皆我昔日属下,闻知我起兵,他们肯定临阵倒戈,何患不成功!”

可以想见,李筠这位大将有此书生气,不败也难。赵匡胤新朝甫建,大肆封官行赏。京城内定,大臣、兵头有名有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代末的军将大都是名利之辈,谁还会响应李筠这位“老上级”做叛贼。不过,李筠当时确实占据有利地形地势,他的驻地是潞州,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深处太行山屋脊,易守难攻,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李筠在后周时期曾经凭借潞州有利地势,以一城之力抵抗住北汉和契丹联军的大举进攻。而且,他手下深谋远虑的谋士也不少,特别是闾丘仲卿。他指出不要和宋军的精锐部队争锋,应该急下太行山,直抵河南沁阳、孟州一带,堵塞虎牢关,据守洛阳,而后东向而争天下。可惜的是,这些建议李筠都没有听从。

当时,北汉皇帝刘钧深觉复国有望,就约契丹兵一起来援李筠。但李筠婉拒了契丹兵入境。于是,刘钧御驾亲征,“倾国自将”而来。临行,刘钧的大臣也劝谏:“李筠举事轻易,事必无成。陛下扫境内军马亲赴之,臣未见其可也。”刘钧不听。

李筠和刘钧两方相会于太平驿,刘钧马上封李筠为“西平王”,位在其宰相卫融之上。李筠暗自悔恨——面前的北汉皇帝太名不副实,不仅“仪卫寡弱”,举止言谈也看不出有真命天子的样子。

李筠不爽,刘钧也不高兴。宴谈期间,李筠一口一个“不忍辜负周朝旧恩”,讲个不停。而先前后周太祖郭威“黄旗加身”,篡的就是刘钧他们刘氏家族的后汉,汉与周是世仇,李筠对后周大表忠心,明摆着是不给自己面子。

虽如此,覆水难收,双方不得不联军。刘钧表示留宣徽使卢赞做李筠军队的监军。为此,李筠心中恼怒,很讨厌这个友军派来的“监事长”。听闻李筠与卢赞不和,刘钧派宰相卫融做和事佬前往调解。

眼见北汉军派不上用场,李筠悒悒不乐。他留下长子李守节据守上党,自率三万军马南出,与宋朝争锋。宋军大将石守信为百战良将,勇谋兼施,欲在新朝立大功。两军在长平一照面,石守信就大败李筠,斩首三千级。而后,石守信在泽州城外大破李筠大军,杀掉李筠手下大将范守图以及北汉的监军卢赞。

北汉援军数千人急匆匆赶到泽州,正赶上李筠兵大败,这些人全都不发一矢,投降了宋军。宋朝大将石守信图省事,索性下令把这几千降军全部杀个精光,既立威,又警示北汉不要没事派人来找死。

李筠大败之后,只能逃入泽州城内,凭城固守。不久,御驾亲征的赵匡胤赶至城下。皇帝亲自督战,宋军士气倍增,肉搏登城,终于攻陷泽州。李筠长叹一声,投火而死。

宋军入城后,顺便还生俘了北汉的宰相卫融。泽州已被攻下,守卫潞州老巢的李筠之子李守节马上投降,其父不为宋朝“忠臣”,其子却甘为新朝“顺子”。

赵匡胤心情很好,赦之不杀,委任李守节为单州团练使。不过,李守节没过几年就不明不白地死了,年仅三十出头,恐怕也不是善终。

宋朝军队攻杀李筠,确实起到了杀鸡给猴看的作用。后周原先占据一方的节度使们,如成德节度使郭崇、保义节度使袁彦、建雄节度使杨延璋、安国节度使李继勋等人,纷纷单骑来朝,无论真心还是假意,都不得不向大宋称臣。

收拾完李筠,赵匡胤的目光马上转向下一个目标: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李重进是沧州人,他的母亲是后周高祖郭威的亲姐姐,也就是后周的福庆长公主。从血统上讲,他比后周世宗柴荣(郭荣)更接近“帝系”,因为柴荣只是郭威妻子的侄子,与郭威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在五代时期的后晋、后汉时期,李重进就跟随舅舅郭威四处征战。公元951年,郭威即位为后周太祖皇帝,李重进先后被封为大内都点检兼马步都军头、殿前都指挥使等职务,一直负责管理禁军,很有军事才能。所以,如果论亲情,他和后周高祖郭威是实实在在的甥舅关系。论才能和资历,他丝毫不逊于柴荣。而且,李重进比柴荣还要年长,但是郭威病重去世,留下的皇位却轮不到他。当时,郭威肯定也明白李重进的心情,所以他临终颁布遗命时,特意让外甥李重进向自己的养子内侄柴荣下拜,以定君臣之分,当众让李重进彻底放弃了继承帝位的幻想。柴荣即位后,李重进很快就在高平之战中立下大功,被任命为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柴荣死前,估计也是忌惮李重进的声威和地位,怕他对自己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有威胁,就把他调往淮南去镇守扬州了。

论情论亲,其实对于后周太祖郭威来说,当时的李重进肯定要更有血缘优势。但是,他为什么最终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内侄柴荣呢?无他,因为爱情。

郭威的原配妻子柴氏是柴荣的亲姑母,郭威临死前,柴氏已经病死了许久。郭威传位给柴荣,确实是看中了柴荣的才干,而最重要的还是他和结发妻子柴氏感情非同一般。美人柴氏是邢州龙岗人,年轻时生得十分漂亮,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宫内的一名嫔妃。公元926年,后唐庄宗被杀后,即位的后唐明宗皇帝把大批唐庄宗在宫内的妃嫔和宫女都遣散回家,柴氏也在其中。这位柴美人带着金银细软往回走,他的父母(也就是柴荣的祖父母)前来迎接,双方就在黄河边上相遇。当时由于天降大雨,一连下了十几天,这一家人只好暂住于旅舍。有一天,一个身材伟岸却破衣烂衫的男子冒着大雨从旅舍门前经过。柴氏见到这个伟男子之后十分惊讶,便向旅舍主人询问道:“此何人耶?”旅舍主人答道:“此马铺卒吏郭雀儿者也。”柴氏挺大胆,随即就把这个年轻人召过来聊了一会儿。这一聊,柴氏发觉这个人不仅形貌不凡,而且言谈举止十分得当,马上生出怜爱之心,决定嫁给他。

当时,柴氏的父母坚决反对这门婚事。他们见这位郭雀儿一身破衣烂衫的,像个乞丐,就对女儿说:“汝帝左右人,归当嫁节度使,奈何嫁此乞人?”(你是皇帝身边的人,回家后最起码要嫁个节度使,怎么能嫁给这个乞丐呢?)岂料,柴美人坚持己见,非要嫁给郭威不可。由此,当时穷得叮当响的郭雀儿与“白富美”柴氏在旅舍中结为夫妻。不仅如此,柴氏还把自己从宫内带回家的大笔金钱留给自己的夫君,对他说:“君贵不可言,妾有缗钱五百万资君,时不可失。”

郭威之所以外号叫郭雀儿,就是因为他当时就是一个流氓无产者,脖子上刺有一个黄雀的刺青,平日里游手好闲,饮酒赌博,放浪形骸。有了妻子的资助,郭威才有机会利用这些钱财结交豪杰和招兵买马,最终投靠在刘知远麾下得到重用。而后,刘知远建立后汉当了皇帝,郭威也当上了枢密使这样的高官。

郭威与柴氏结婚后,一直没有子女,就将十几岁的柴荣(柴氏的哥哥柴守礼之子)收为己子。当郭威当上皇帝之时,柴氏已经故去多年,但郭威并没有忘记这位贤妻,下诏追封柴氏为圣穆皇后,而且从此不再册立皇后。公元953年,柴荣被封为晋王、开封尹,成为事实上的皇位继承人。

所以,李重进作为与郭威有直系血缘的外甥没能继承帝位,还是因为郭威重情义。他肯定知道,当初如果没有自己那位“白富美”的夫人柴氏的襄助,他自己的人生很难实现真正的逆袭。

周世宗柴荣在世时,李重进与柴荣的姐夫张永德争权,二人明争暗斗,搞得不亦乐乎。“点检做天子”那块木牌,当时很多人都怀疑是李重进派人故意放置以陷害张永德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张永德被削夺禁军职权,李重进也没捞到大便宜。后周小皇帝柴宗训刚上台,凭着柴荣的遗诏,大臣范质等人就用一纸诏书把李重进打发到了京城以外的扬州做节度使。

李重进与张永德争权夺利,折腾半天,最终却让“赵点检”做了天子,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当然,到底是李重进还是赵匡胤鼓捣的那块“点检做天子”木牌,也是千古之谜。

赵匡胤称帝后,马上下诏,让老战友韩令坤取代李重进的位置。“重进请入朝,帝赐诏止之。”李重进心中愈加犯疑。

李筠起兵的时候,李重进派帐下亲吏翟守珣怀密信前往联络。岂料,翟守珣没去见李筠,而是拿着密信到汴梁见了赵匡胤。当时,赵匡胤唯恐“二凶并发”,两条战线上打仗,心中没底。于是,赵匡胤便厚赐翟守珣,让他回去劝说李重进不要轻举妄动。在李重进犹疑之间,李筠已被赵匡胤平灭了。

此时,赵匡胤就不再客气,正式下诏徙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并派中使陈思诲带着铁券赐予李重进,以示安慰之情。李重进这才回过味来,软禁陈思诲,扯旗举兵。起兵的同时,他还派人向南唐求援。可惜,南唐中主李璟先前被周世宗柴荣打怕了,从心理上畏惧中原政权,不敢掺和造反,李重进只得孤军起事。

有了上次平定李筠的胜利,赵匡胤胆气倍增,再一次御驾亲征。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十一月,宋太祖率百官六军,乘舟东下。宋军首攻扬州,即日拔之。扬州如此牢固坚城,竟然一天就被攻下,可见李重进起兵是多么仓促。

城陷后,有人劝李重进杀掉中使陈思诲,李重进也不失厚道,说:“吾今举族将赴火死,杀此何益!”言毕,阖家自焚。不过,那个使者陈思诲也没活成,很快被乱兵所杀。

赵匡胤君临扬州,人主之气顿浓,杀掉李重进的同谋者数百人,把没有自焚而死的李重进兄弟和儿子都送闹市砍了头。 lQuyNq+2u6B9sm9NqinKHB0aoInoY6Vy3whfXO6lUXWiwzRHpTV0xYosDxDKi3g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