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赵匡胤的修炼之路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当皇帝之前到底如何艰难呢?《宋史·太祖本纪》说,赵匡胤的高祖赵朓、曾祖赵珽,自唐代起都是县令、刺史等类文官,直到他的祖父赵敬,才在五代后周年间因军功获得“左骁骑卫上将军”的职位。

五代乱世之时,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受当时大军阀“赵王”王镕指派,率五百铁骑驰援后唐庄宗,被当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看中,荣升为禁卫军军官。此后,五代数姓皇帝更迭,走马灯一样地换,赵弘殷依恃有马有枪,不仅没有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被“清洗”掉,官还越做越大。到了后周显德年间,赵弘殷已经“累官检校司徒、天水县男”,做了男爵了。他和儿子赵匡胤同在军中,自己负责掌管禁兵,赵匡胤是禁卫军骨干。不过,赵弘殷在盛年之际忽然暴病而死,他死后,还被授予“武清军节度使、太尉”的荣衔。由此可以揣见,后来的史臣编写的赵弘殷以上数世祖曾为县市级文官的历史,基本都是编排而出的。五代乱世纷纭,英雄莫问出处,只要力气大、脑子活、能上马抡刀使大枪,封王封侯倒是件容易的事情。

赵弘殷长年生长军中,不仅自己一刀一枪博得功名,也带携儿子辈在改朝换代的大熔炉里健康成长,成为块块好钢。最最关键的是,赵匡胤、赵匡义(光义)兄弟自幼在禁军中长大,叔叔大爷兄弟辈的军中同袍情谊,成为他们日后“陈桥兵变”中最有力的人员基础。

赵匡胤是赵弘殷第二子,生于洛阳夹马营,其生母是杜氏。不必细说,史书上一讲真龙诞生,自然是“赤光绕室,异香经久不散”,就连娃娃得的新生儿黄疸,也被史家绘声绘色地描述为“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待赵匡胤得了天下,老妈一叨咕昔日情景,才知道自己儿子原来是“金龙”转世投胎。

青少年时代,赵匡胤还有两件事让时人称异:一是曾身骑一匹顽劣烈马,鞍勒不施,疾驰于城上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赵匡胤)首必碎”,不料小伙子拍拍身上土,一跃而起,毫毛无伤;二是与战友在房子里赌钱,有两只鸟在外面啼鸣,赵匡胤想吃烤雀,出门捉鸟,刚刚出门,房子忽然倒塌。两件“传奇”,如果仔细分析也是稀松平常:骑马头碰门楣,可能是武将头盔上的铁尖绊挡,让赵匡胤跌落于地,否则,其人再神,也逃不过物理定律;人刚出屋,墙就塌,虽属小概率事件,但相信不少人都会遇到,也不是什么上天神助。无论如何,人要成了名,啥事都可以凭空附会,何况赵匡胤是开三百多年宋国基业的君王。

赵匡胤青年时代,英雄逢时,正赶上五代最后两位英明帝君在位,那就是后周的开国君主郭威和他的继位者周世宗柴荣。赵匡胤有幸跟从这两个皇帝东征西杀,从而得显威名。

赵匡胤有机会在郭威手下干事儿,实际上就是他帝王之路的幸运开始。郭威是五代十国后周的开国之君,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之君。当初这两个开国之君的见面,真可谓双龙会。不过,刚开始那会儿,这两个人还都没开国呢。当时的郭威正在给五代的倒数第二个朝代后汉皇帝打工。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很赏识郭威,任命郭威做枢密副使,等于让他掌握了禁军的实际权力。可惜,刘知远当上皇帝没多久就病死了。刘知远死后,他不争气的儿子汉隐帝刘承祐继位。起初,刘承祐对郭威不错,不仅封这位老臣做枢密使,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于权兼文武的真宰相。郭威率领军队北伐,大败契丹军队,立下奇功。岂料,功高震主,汉隐帝起了杀心。过分的是,这位年轻皇帝把在京城的郭威的儿子们都先杀掉了。于是,郭威愤而起兵,最终率领军队把后汉隐帝给杀了,从而建立了后周,郭威自己当了皇帝。当然,郭威当皇帝的过程非常巧妙。汉隐帝被杀之后,郭威没有直接上位当皇帝,他先让当时后汉的太后在名义上掌权,然后让一个后汉宗室,当时任徐州刺史的刘赟做皇帝。然后,他自己假装要出城带兵北伐。北伐途中,他手下的将士们弄了一面黄旗给他加身,当时的戏份和后来的赵匡胤差不多,只不过郭威加身的不是黄袍而是黄旗。而后,郭威又让人把先前准备扶立为傀儡皇帝的后汉宗室刘赟给杀了。刘赟的父亲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当时任后汉的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听到儿子被郭威所杀,于是他割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仍沿用后汉的乾祐年号,史称“北汉”。

郭威“黄旗加身”当皇帝的整个过程,大头兵赵匡胤是全程见证和参与的。还是大头兵的赵匡胤一边仔细观察,一边仔细揣摩,从郭威的一举一动,知道了如何收买人心和抓住机遇,知道了如何名正言顺、按部就班地夺取国权。郭威这出帝王大戏,其实也为赵匡胤做了一次彩排。也恰恰是因为参与了郭威的帝王大戏,赵匡胤才有机会从普通大头兵成为军官。

人生的机会都是一环套一环。赵匡胤当了禁卫军军官,才有机会结识柴荣。柴荣是郭威的内侄,也是郭威的养子。在夺权过程中,郭威成为绝户。于是,郭威当了皇帝,只能把原配妻子柴氏的侄子柴荣收为自己的养子作继承人来培养。这个柴荣,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世宗。认识柴荣这个大贵人以后,赵匡胤的命运才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柴荣也非常欣赏赵匡胤。郭威当了三年皇帝病死以后,帝位就传给了他的养子柴荣。柴荣自己做储君的时候,就非常看重赵匡胤,把赵匡胤从滑州副指挥使职位上调到京城开封做禁军军官。赵匡胤从滑州副指挥使这么一个地方军官,忽然被调到京城做开封尹太子柴荣手下的马直军使,然后再被调到中央禁军做高官,当年他父亲赵弘殷走了四十年的长路,赵匡胤几年就走完了!

柴荣继位刚一个月,北汉的国主刘崇就和契丹联合入侵。柴荣迎战,高平之战爆发。恰恰是周世宗取得大胜的这场战役,奠定了赵匡胤的一生基业。高平之战爆发前,后周大臣分有两派:一派主张出兵,周世宗柴荣本人和他手下的少壮派将领都主战,他本人也要亲征;另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在五代做了四代高官的老臣冯道,他坚决主张不出兵,更不主张皇帝亲征。但是,周世宗柴荣新皇即位,他自然想通过亲征控制禁军,提高自己在国内的威信。为了打仗顺利,他提拔赵匡胤、张永德等青年禁卫军军官。这位张永德,是太祖郭威的女婿。

高平之战发生在今山西省高平市。当时,柴荣把军队分为左路军、右路军和中军三部。岂料,后周军队刚和北汉的军队交手,右路军统帅就带领骑兵逃了,剩下的几千步兵也都降了,后周的右路军顿时完全崩盘。此时,在中路的周世宗柴荣本人就非常危险了。柴荣身边有两个大将赵匡胤和张永德,作为禁军统帅,这两个人的表现都非常突出。危急时刻,赵匡胤对张永德表示:“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皇上这么危险了,我们怎么能够不去玩命呢!于是,赵匡胤和张永德舍生忘死,各带属下兵士两千人,从左右两路包抄北汉军队。赵匡胤更是一马当先,锐不可当,最终打得北汉国君刘崇拍马逃跑,契丹军队也不战而退。周世宗乘胜追击,继续带领他的军队拼命进攻,最终取得大胜。高平之战,是赵匡胤起家的关键一战。这场战役得胜之后,周世宗柴荣马上下诏,把右路军逃跑的统帅和他手下的七十多个将领全部抓起来,全部斩首。周世宗柴荣提升赵匡胤的军职,让他负责对禁军进行全面整顿。

赵匡胤奉诏整军,可以说是历史给了他绝好的机会。他任命了一大批中下级军官,建立了自己的派系,由此,他在后周禁军中打下了坚实的人脉基础。日后的陈桥兵变,那批所谓闹事儿的中下级军官,其实都是先前赵匡胤任命和提拔的人。这些人肯定会服从他的命令,拥护他最终黄袍加身。

赵匡胤奉诏整军,周世宗检阅禁卫军部队,军中风貌大变,虎狼之师成型。由此,周世宗对赵匡胤更是满意非常。

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的一代明君,有雄才大略。高平大战,柴荣大败北汉和契丹军队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统一全国。恰恰是在接下来的统一之战中,赵匡胤又立了大战功。

周世宗柴荣特别欣赏文臣王朴提出的《平边策》。当时,身为比部郎中的王朴认为,后周统一天下应该采取五个步骤:第一步,攻占长江以北。第二步,夺取长江以南。第三步,拿下后蜀所占领的蜀地。第四步,解决北边的契丹问题。第五步,解决北汉小国。

王朴所上的《平边策》,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先南后北!也就是先打南方,后打北方。后周的南边是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属于当时十国中最大的一个国家南唐。南唐,也就是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李后主李煜所在的国家。南唐跟后周相接的边界线有两千多里,所以南唐军队对后周的进攻防不胜防。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十一月,周世宗柴荣正式发动了对南唐的战争。后周大军势如破竹,一直打到淮南寿州,也就是今安徽寿县。寿州是南唐在淮河流域的一个军事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唐这个国家,在五代十国中名气非常大。南唐一共三代国君,开国之君叫李昪(biàn)。周世宗打南唐的时候,当国的国君叫李璟。南唐最有名的国君是它的亡国之君李煜。在周世宗柴荣攻打南唐的过程中,赵匡胤作为禁卫军高级将领,立下大功,接连取得了几个大胜仗,涡(guō)口大捷、清流关大捷、滁州大捷。几场大仗下来,最终打得那位南唐中主李璟心服口服,想要对周世宗求和。他派出使者表示说,要把淮河流域的六个州送给周世宗(当时南唐在淮河流域一共有十四个州)。由于自己手下有赵匡胤这样的虎将,柴荣摇头不答应,命令军队继续进攻。南唐中主李璟一看柴荣得寸进尺,也恼怒了,就派自己的弟弟做元帅,带领大军过来重新开打。这样一来,敌众我寡,作为先头主力部队统帅的赵匡胤压力非常大。但是,赵匡胤毕竟是个狠角色,敢于和敌军硬碰硬。他率领手下人马以少胜多,击杀南唐军队一万多人,取得了著名的六合大捷,等于是把南唐派来的所有援军全都打垮了。

听到赵匡胤得胜消息之后,周世宗柴荣大喜,马上给赵匡胤加官晋级。先前对契丹和北汉的高平之战以后,赵匡胤被柴荣提升为禁军的都虞候,这个官职,已经属于后周禁军的殿前司高级军官。这次,周世宗柴荣又把赵匡胤提拔为禁军的都指挥使。都虞候上面是副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上面是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官职上面只剩副都点检和都点检两个官阶了。 rhteKDNI8IbMOTghyxA5q+bg8ofNBjkLo+Ss9inwKP2bAUG9j7eiQSMl2ztOXPp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