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辛弃疾奔宋

在中国历史上,辛弃疾以词赋闻名于世,提到豪放派宋词,除了苏东坡,就是辛弃疾。如果按照人的一辈子功业算,辛弃疾的排名应该要比苏轼还要靠前。辛弃疾堪称宋朝文武双全第一人。

大词人、大英雄辛弃疾,本来不是南宋人,是北宋灭亡后陷于金国占领区的汉人。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辛弃疾出生于历城,就是今天济南市历城区。恰恰在这一年,金国兀朮又一次南下。宋高宗君臣都是投降派,在秦桧主持下议和,称臣割地赔款,阴谋杀害大英雄岳飞。而后,就是歌舞升平,沉醉在虚假的太平之中。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北方,包括山东在内的广大金人占领区,汉族人民依旧怀念故国。

辛弃疾的父亲死得很早,他是由祖父辛赞抚养成人的。辛赞当时是金朝的一个地方官,知开封府,官职还挺高。但辛赞是汉人,虽然做着金国的官,却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他常常带领辛弃疾等儿孙辈登高望远,指点江山,追忆北宋兴亡的岁月,讲述汉人丧失家国的前因后果。在祖父的影响下,辛弃疾从小对兵法韬略非常感兴趣,希望日后能够为复国尽力。

辛弃疾从小就胆识过人。在他十五岁到十八岁的那几年,祖父辛赞曾交给他特殊任务,就是趁着到金人的首都燕京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一路上搜集情报,注意观察金人占领区的山川形势,而且还要绘制成地图,以备将来使用。所以,经过两次孤胆英雄式的考察,辛弃疾自青少年时代起,就对金人统治区的山川形势和女真贵族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后来到了南宋,他就根据这些资料写成了重要的军事论文《美芹十论》和《九议》,并上报南宋皇帝。

令人遗憾的是,辛弃疾当时搜集的这些情报并没有给他的祖父辛赞帮上忙,因为辛赞在1160年去世了。这一年,辛弃疾二十一岁。在祖父多年的培养下,辛弃疾已经锻炼出了勇敢和自信的品格,但如今作为金国官员的祖父去世,辛弃疾将要何去何从呢?

根据《宋史·辛弃疾传》的记载,似乎是命运给了他一个神秘的指示。有一次,他和同学党怀英用蓍草占卜各自的官运,结果是“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就是说,党怀英得到了一个坎卦,辛弃疾得到了离卦。根据《易经》,坎是北方之卦,而离是南方之卦,由此党怀英便决定留在北方,后来他真的做了金朝的大官,而辛弃疾就决意南归,也就是投奔南宋。更巧合的是,辛弃疾没有等多久,机会就来了。什么机会呢?就是金国皇帝完颜亮的南下攻宋。

辛弃疾行楷书《去国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九月,金主完颜亮率领六十万大军分四路大规模南下,他的目的就是在百日之内灭掉南宋。由于完颜亮南下之前和南下过程中横征暴敛,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就是山东济南府耿京领导的汉人起义。在短时间内,耿京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二十多万人马,还在梁山泊附近建立了根据地。一直在祖父影响下立志要收复中原的辛弃疾得知消息后热血沸腾,在当地召集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立刻投奔了耿京。耿京看到辛弃疾加入队伍也非常高兴,知道他有文才,就让他担任“掌书记”,专门负责起义军秘书处工作。辛弃疾本身就是文武双全,跟着耿京“上马击贼,下马草檄”,在起义军中干得风生水起。

当时有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在辛弃疾劝说下,也拉起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前来投奔了耿京。但这个义端和尚是个投机分子,在义军里混得不如意,于是就在某一天偷偷开溜了,还顺手牵羊地偷走了辛弃疾保管的耿京天平军的大印。耿京大怒,由于义端和尚是辛弃疾保荐的,所以耿京要对辛弃疾军法处置。辛弃疾更生气,对耿京说你给我三天时间,我一定把义端和尚或者他的脑袋以及大印都带回来,否则,你就要我脑袋。耿京想想,看了看辛弃疾,就答应了。辛弃疾单人独骑,纵马往金营方向飞奔,恰好拦截住正想投奔金军的义端和尚。话也不用多说,辛弃疾一剑结果了义端和尚的性命,揣着大印和这个叛徒的人头向耿京报告。根据辛弃疾后来的朋友陈亮形容,辛弃疾的长相非常独特,“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辛稼轩画像赞》)。可以想见,这位美男子非常阳刚,他的眼光炯炯有神,锋芒逼人,可以照应天下的英雄豪杰;他的肩膀坚厚有力,肌肉发达,足以承载国家之重。此事过后,辛弃疾在起义军中的名声更加响亮。

江西铅山西山辛姓族藏《稼轩公画像》

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之时,金国国内的完颜雍自立为帝,结果,完颜亮在自己军中被杀,金军大乱,慌忙撤退。而新上台的金世宗完颜雍,内外交困,就摆出一个非常低的姿态,派出使者向南宋求和。同时,他对北方金国国内的抗金义军采用招安手段,宣布大赦令,“在山者为盗贼,下山者为良民”(章颖:《南渡四将传·魏胜传》),就是只要你离开山寨,就既往不咎。金国国内的许多义军仓促成军,成分复杂,组织纪律性很差,一夜间作鸟兽散。在这样的形势下,辛弃疾建议耿京率领人马去投奔南宋。耿京觉得这个主意靠谱,就派出副手贾瑞和辛弃疾一起去与南宋朝廷接洽。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正月,辛弃疾和贾瑞一行十一人到达了建康,受到宋高宗的接见。宋高宗见到辛弃疾等人非常高兴,封官行赏,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贾瑞为敦武郎閤门祗候,辛弃疾被封为右丞务郎(这是一个从九品的文官)。宋高宗为了表示重视,还专门下发了正式的任命文书和官员用的仪仗,并且从枢密院派了两个官员,带着这些任命文书和仪仗,准备与辛弃疾一起送到耿京军中去。

走到处州(今浙江丽水),再往前就是宋金边界了,南宋枢密院那两个专员不敢往前走了,就让辛弃疾和贾瑞等人先回去,通知耿京到宋朝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来接受这个任命的文书和仪仗。岂料到了海州,辛弃疾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耿京已经被害!

原来,就在辛弃疾、贾瑞等人在南宋安排事情的时候,耿京被起义军内叛徒张安国杀掉了。这个张安国原来也是一支义军的头目,后来在金人诱降下忽然叛变,杀掉了耿京向金军投降。金国任命张安国为济州(今山东济宁)知州。

得知耿京被害,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辛弃疾痛心疾首。但是,如今他们已经到了海州,难道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到南宋地界去吗?辛弃疾拍案而起,表示绝对不会含恨忍耻地回去见皇帝。于是,他在当地招募了五十名骑兵,飞奔前往济州捉拿叛徒张安国。当时,张安国正在驻扎有五万金兵的大营里喝酒。大伙在营帐中正喝得痛快,忽然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身后跟随一队骑兵,天神一般出现。或许是太突然,那些金兵将领眼睁睁看着这个小伙子抓小鸡一样把张安国抓起来横放在马背上,突驰而去。当时金国的济州距离宋金边界淮水还有一段距离,沿途驻扎了不少金国军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辛弃疾等人“束马衔枚”,日夜兼程,一路狂飙赶到淮水,最后把叛徒张安国押送到临安处斩。

辛弃疾的英雄壮举,一时间在南宋朝野上下引起了轰动。南宋人洪迈在《稼轩记》中说:“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就是说,辛弃疾勇闯金营生擒叛徒,这种伟大的英雄气概,连懦弱的人见了都要为之振奋起立,高宗皇帝见到了他的风采以后也是连声赞叹!

辛弃疾写有一首《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首词就是讲他年轻的时候,举旗起义,在耿京军中簇拥着千军万马,率领着身穿锦衣的骑兵渡江南下的情景。其词气势豪迈,一下子就把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英雄的形象无比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已经当了三十六年皇帝的宋高宗赵构到德寿宫退养,当太上皇了,接替他的是太子赵昚(shèn),也就是历史上的宋孝宗。宋孝宗并不是宋高宗的亲儿子,他是赵匡胤一系的后人。宋孝宗在做皇子的时候,就对极力主张投降的秦桧非常不满意。他当了皇帝之后,正好又碰上完颜亮被杀之后的金国内乱,所以宋孝宗就很想趁此收复失地,为徽钦二帝报仇雪耻。于是,他一面贬斥秦桧党人,一面又下诏为岳飞父子平反,对主张抗金的大臣和将领们委以重任,积极地进行北伐准备。

辛弃疾回到南宋之后,朝廷给了他一个江阴签判的小官。但辛弃疾抗战心切,就向当时的南宋江淮宣抚使张浚献计,说金国军队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北伐可以先从关陕、西京、淮北和海上四路佯攻,一旦金国驻防在淮河防线的兵力分散,宋军就可以发动几万精锐部队奇袭金兵防守薄弱的地方,直杀山东,等金国调兵遣将进行补防的时候,宋军已经收复了山东,而后宋军就可以趁机进军中原,直捣燕京。

对于辛弃疾所献计策,张浚当时模棱两可。第二年,也就是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正月,张浚被任命为枢密使,开始具体负责北伐的事情。他向宋孝宗提供了一份他本人草拟的作战方案,其中有一条就是先取山东。但张浚这个人志大才疏,在南宋绍兴初期就曾多次误事。他往往轻敌,根本没有把淮河沿线的金兵当回事,只想用最常规的方法集中南宋在江淮的所有兵力,渡过淮河直接和金兵硬干。在他指挥下,南宋大将李显忠和邵宏渊开始出兵北伐。 pkbHYBus5pTNWvumLk1vbQFVHiqfTH8azXriRCEzAW2JVPk8UOR2fRCIK6g9+or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