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风华少年

春去秋来,李调元五岁了。

云龙坝李宅里办起了私塾,李化楠延聘了擅长八股文的村学究,教儿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尔雅》。李调元天资聪明,记忆力强,所以很快就能背诵这些发蒙书。

稍大一点,老师又教李调元、李鼎元、李骥元以及一些附读学童“制义”。这是一种朝廷颁令的特定的文体——八股文,八股就是全文有八个段落,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撰文的人按照题意,依上述格式,敷衍成篇。内容也是千篇一律“为圣贤立言”,拾取孔孟的牙慧,不得发挥自己的见解。搦管为文,只是将其作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

李化楠具有远见卓识,他在八股制义之外,又抽空亲自教子侄们读经学、《史记》、《汉书》、诗赋辞章,以免他们被八股制义束缚,只停留在时文墨卷里讨生活。

李调元对于诗词对联饶有兴趣,他暗暗揣摩声律方面的学问,学习吟诗,“生平于诗有酷嗜”,“偏于觅句解推敲”。

七岁那年,他吟就一首小诗:

浮云来万里,

窗外雨霖霖。

滴在梧桐上,

高低各自吟。

李调元七岁吟诗的消息传扬出去后,一时之间,他被乡邻们视为“神童”。父亲也惊喜交集,一有空便在家里给李调元讲陶潜、李白、杜甫、苏东坡的诗歌。像春雨润育着幼苗一样,深情绵邈的诗,“长人才识,发人心思”,启沃了李调元灵慧的童心。

渐渐地,有的亲友、客人来访时都想看一看“神童”的风采,试试他的才学。一天,有位客人坐在花厅里,见李调元拿根竹竿,竿尖上包裹着一圈蜘蛛网,奔跑着在院坝里粘蜻蜓。那客人有所触动,笑着问李调元:

“我出一句上联,你能对吗,小兄弟?”

李调元停了下来:“试试看,请命对吧!”

客人指着李调元手中拿着的物件命题:“蜘蛛有网难罗雀。”

李调元转动着眸子,低头沉思。这时,郁热的天空洒下雨点来,地面有几条蚯蚓扭动着躯体正在“滚沙”,李调元灵机一动:

“有了。我对就下联:蚯蚓无鳞欲变龙。”

“巧对,巧对。多敏捷的才思呀!”

这敏捷的才思,来自李调元的苦读、多思,同时也得力于他的好动、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他不是只读死书的“小大人”,他和乡里的野孩子一样,用明慧的眼睛永不餍足地注视着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功课之余,李调元采撷山花,栽植小树;看江畔渔翁撒网,听山间樵夫讴歌。故乡的山山水水,是一部奇妙的大书:金顶云高,碧潭雨霁,竹林、庙宇、高塔、青溪、菜园、淡烟、乔木均位于最协调处,风光入眼,恍如置身于山水画幅中。山水的精英,孕育着灵秀,诱发了他的诗情,他唱出过一曲天籁《游山》:“山乃外之书,奇文各领惬。书乃内之山,插架仰重叠……”

有时,李调元也顽皮贪耍,表现出未驯野性,胆大到爬树捉鸟、拨草寻蛇,在古宅的荒园里展现他的活泼天性。晚年时,他路过儿时发蒙的学塾,回忆起往事,写道“晨兴拨草寻蛇窟,响晚攀枝探鹊巢……”。他在嬉戏中接触了大千世界,获得了知识;在顺利或挫折中锻炼了应变能力,激发了探索的兴趣。

善读善游,相辅相成。李化楠对儿子既不放纵娇惯,也不拘束过严,他让儿子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攻读,使其学问与日俱增。他循循善诱地鼓励儿子闻鸡起舞,鹏飞万里。在《夜坐偶成示调儿》一诗中,他深情地写道:

一灯勤教子,诵读莫辞辛。

书是传家宝,儒为席上珍。

志高搴碧汉,笔落动星辰。

受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

父亲的愿望没有落空。少年李调元早已暗自下定决心,“不共蜗居角蛮触,要从鳌背上蓬瀛”。他像那云龙山上的竹篁新枝,虽然还未直入云霄,但已经迎风摇曳,发出龙吟之声,不同凡响了。 LbhBhP6Rvkw0PGG7mtDY5wrDf4wYswJmSBSjeVVFxpxCKEACsMy6dzZteKE97yD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