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202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沉没的甲午》在此时出版增订本,是对历史的回望和铭记。

本书初版于十多年前的2010年,追溯起来,当时的写作来自一个非常偶然的缘故。

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第二厅第六处参考日本参谋本部在甲午战争后编纂的《日清战史》,学习其体例,引用其内容,又根据中方档案史料研究、核校,编出了一部短小精悍的《甲午中日战争纪要》。因是军方机构所编,该书内容简明、扼要,通篇充斥军事用语、地理名词、时间、数字,绝少文学修饰,是甲午战争后中国官方编订的第一部甲午战争史。2009年,凤凰出版社编辑刘晓燕在图书馆看到了这部书,觉得其内容很有价值,形式十分特别,但距今日久,其过于“干涩”的内容显然无法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于是萌生了新作一部类似甲午战争史著的念头。当年夏天,我接到这一特殊的约稿,几乎不假思索便承允下来。8月18日确定了全书框架,而后按约在9月20日、10月10日、10月30日、11月15日分四次交齐全部书稿,《沉没的甲午》初版就这样在2010年的2月面世。回想过往,面对如此宏大的题目和严苛的写作时间要求,之所以敢于应承,我的信心或是源自对甲午战争历史研究的由衷热爱。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的锥心之痛。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开始探寻自强之道,推进洋务近代化事业,于磕磕绊绊中挣扎前行,希冀求强求富。然而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的日本,施行侵略扩张国策,截断了清王朝徐图自强的通路,清王朝数十年近代化建设的心血,随着甲午战争失败,几乎被摧残殆尽,甲午战争由此具有了类似命运分水岭般的地位。战争之前,中国社会普遍的自我认识是“天朝上国”,而战争惨败后,尤其是败于原本落后但后来居上的日本后,这才突然发觉中国早已身处即将“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这种在全社会造成的震惊、痛苦令人难以忍受,正如梁启超所说,唤醒了千年大梦。不仅中国,甲午战争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日本、朝鲜在近代的命运,实际也都受到这场战争结果的影响,这使得甲午战争有着超出战争本身的重要意义,研究甲午战争也具有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因何而败?责任者是谁?教训是什么?这些围绕甲午战争而起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是一代代中国人常说常新的历史话题,直至21世纪的今天,这些历史之问仍然在回响。每每发生一些社会现象,人们便会习惯性地想到甲午战争、北洋海军,以史为鉴。

也由此,本书原本应当是类似《甲午中日战争纪要》那般的著作,即围绕甲午战争中的各场海陆战役,分章节简单扼要地介绍其始末经过。而在实际的写作中,我长期研究积累的有关甲午战争的新观点、新成果以及新材料,无可抑制地涌动出来,本书就变成一次对甲午战争历史面目的大曝光,最终折射出的就是我对甲午战争战败原因的思考。

本书以甲午战争的时间顺序为总脉络,具体则分为独立成篇的章进行论述,用类似史话的笔法,以求可读。书中各章不仅涉及著名的战役,也公开剖析诸如战争中的反间谍行动等一系列特殊事件,还写及盛军统领卫汝贵、盛星怀等特殊人物。篇章中多有完全不同于既往甲午战争研究论断的观点,通过解读史料的方法,破除传统的“好人”“坏人”脸谱式的历史表述和总结归纳,用更客观的观察和更立体的分析,将甲午战争战败的深层原因揭示出来,揭露清王朝在这场战争中必然失败的残酷现实。我希望通过这样对历史进行剖析,反映出甲午战争时的中国已九州沉沦、万马齐喑,以及这场战争的战败是一个国家全方位的总体失败。也由此,本书定名为“沉没的甲午”。

本书出版后,由于视角特别,且援引大量首次公布的史料为依据,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书中的一些发现、观点,在客观上对甲午战争历史研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令人欣慰的是,本书初版后,书中关于甲午战争的基本认识不断得到认可和加强。十余年时间里,中国的甲午战争历史研究继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尤其是在田野调查、海外史料挖掘等方面有了更多宝贵的收获,这也使得《沉没的甲午》具备了进一步扩充的基础和必要性。

2014年前后,我首先开始对《沉没的甲午》书中的各篇文章进行修订、增删,补充新的史料,修正偏颇之处。在此基础上,2022年,根据新发现的史料、研究成果,我增写了一些篇章,如北洋海军主力停留旅顺经过、怀字军兴亡等。时值甲午战争130周年之际,天喜文化及天地出版社再版此书。本次增订版的章节数量增加至二十九章,较初版有了大幅的扩充,内容的涵盖上更趋广泛,有助于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反省那场影响了近代中国命运的战争,思考那次前车之鉴。

本书在修订、增写的过程中,一如既往,得到了朋友、同好的热情帮助。王鹤先生从日本防卫省防卫史料研究所帮我找出甲午战争中清军档案等诸多一手材料;崔永元先生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从日本搜集甲午战争日方史料,此次也无私地提供了大量这类史料;重庆的研究者刘致先生在2014年后自费前往辽东,对沈阳至营口、丹东一线的甲午古战场进行了细致的田野调查;大连的刘勇先生长期对大连、旅顺一带甲午古战场进行田野调查;威海的高洪超、李湘鹏先生也长期对甲午威海战场进行田野调查……他们的研究成果使本书获益颇丰,在此一并致以由衷的感谢!同时也想借助本书,向坚守甲午战争史研究的研究者们,以及关注这段历史的朋友们致敬!

陈悦
2024年2月于福州 //HjN2LCQyNWK9HABjSpEd3F9hRbmbc3Evszg2iPD2DMzK9O2kmNZkgUFTCiCJO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