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天道”与“人道”合论的郑子产 (《左传·昭公十七年·昭公十八年·昭公二十年》)

公元前524年的冬天,彗星在大火星 (心宿二) 的旁边出现,光芒西达银河。

几位星象学家聚到一起,运用占星术的原理研究这一异常天象。众人经过一番分析,得出一致的结论。

申须说:“看这天象,诸侯各国恐怕会有火灾吧?”

鲁国的梓慎说:“应该在三个月之后,到时,大火星运行到的地方将要发生火灾,肯定会波及四个诸侯国,用天象推算,恐怕就是宋、卫、陈、郑四国吧?”

郑国的裨灶听说后,便对郑国的执政者子产说:“宋、卫、陈、郑四国将要在同一天发生火灾。如果让我用公室所藏的宝器来禳祭,咱们郑国一定可以避免这场大灾难。”

子产认为裨灶危言耸听,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第二年的夏天,大火星开始在黄昏出现。一连几天,东北风越刮越大,火灾终于发生,据说烧死好几十万人。

裨灶说:“让我不幸言中了吧?再不采纳我的意见,郑国还会发生第二次大火灾。”

郑国上下很害怕,纷纷恳求子产,一定要采纳裨灶的意见。

子产还是不同意。

子大叔是子产的接班人,当时还不太精通治国之道,平时又对裨灶很敬佩,这时便忍不住向子产请教,说:“宝物不是用来保佑百姓的吗?如果发生火灾,郑国将要受到非常大的损失,甚至会导致亡国呀。既然裨灶可以挽救危局,您又为什么舍不得这些宝物呢?”

子产开导他,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

天道深奥幽远,人道通俗浅近,如果不将“天道”与“人道”相比较,又怎么会精通“天道”与“人道”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再者说,单襄公曾经说过,“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国语·单襄公论晋有乱》) ?裨灶是什么身份,在这种场合,怎么可以一再彰显自己、奢谈天道?裨灶这个人,不过是喜欢预测、爱发议论罢了,说得多了,哪能不让他蒙对一两次?

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子产深知,人定胜天、天定胜人,遇到天灾,稳定民心、互助自救才是最重要的。

子产最终还是没有按裨灶所说的办,郑国后来也没有如裨灶所说,再发生火灾。裨灶的预测,一对一错,归零。

事后看来,子产当时所采取的应灾措施井井有条,处理得当,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难怪两年后子产去世时,孔子流下眼泪,称赞他是“古之遗爱也”。

顺便说一句,对比孔子相隔数十年的两次评价,一次“遗爱”,一次“通大道”,可以明确看出孔子思想从“德”向“道”的演变过程。

“天道”与“人道”,是《老子》中常用的一对哲学术语,“天道”与“人道”合论,二而一,是老子首创,子产最先公开使用,或者说,这种“天道”与“人道”合论、相对而言的用法,至少在当时已经开始出现。

公元前524年,老子正值47岁。 /KJ4meO3xAZbiZt/hgIMEQ/HJeICSylFhnms4Q4dIvp7qbywk71kn4UU7NfL+M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