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峰值停滞近千年

人口数量增长的原因很多。开垦土地、精耕细作、修筑水利、改良农具与农作物等,都有助于人口增长。其中效果最显著的方式,莫过于社会结束动荡,进入和平时代。

数据很足以说明这一点。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全国人口总数一度接近4000万 ,经历秦末乱世,到汉初文景时期已只剩下约1400万—1800万 。经过百余年的和平,到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又增长至5959.4879万 。不久后新莽政权崩溃,绿林、赤眉、铜马等流民军兴起,人口又进入锐减阶段,到东汉光武中兴时只剩下2100.7820万 。此后又经历百余年的和平时光,到汉桓帝永寿二年(156),总人口又增长至5647.6856万 。不久后进入乱世,先是诸路军阀混战,后是魏、蜀、吴三国争雄,至西晋太康元年(280),全国人口已只剩下1616.3863万 。南北朝时代略过不提。再往后,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多年承平又让全国人口数恢复至4601.9956万 。不久后隋末大乱,至唐朝贞观时代已剩人口1235.1681万 。此后经百余年太平,至天宝十四年(755),人口又增长至7000万的规模

上述人口起伏情况,大体如下面这张简图所示。为方便后面的讨论,简图增入宋初太平兴国五年(980)的人口数据3540万,与北宋末大观三年(1109)的人口数据1.4亿——考虑到疆域面积相近更好比较,这里采用了包括宋、辽、西夏和大理在内的总人口数据。

秦汉至唐宋人口变化简图

可以看到,简图中的每一个峰值,相对于前一个谷值,都是一次人口总量的大恢复。这种大恢复的主因,正是时代自残酷的乱世进入难得的太平年岁。同时还可以注意到,自秦汉到隋唐,人口总量大恢复的变化不大,其峰值始终在6000万这个水平徘徊,无法突破7000万这个上限。而且,从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近6000万人口,到唐天宝十四年(755)的约7000万人口,七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在大体相当的疆域里,峰值人口只增长了约1000万,增长速度可以说是犹如蜗牛爬行——可以设想,如果秦帝国统一后与民休息而非疯狂虐民,国祚稍长,其峰值人口大概率也能攀升到五六千万的水平,如此,蜗牛般爬行的时间跨度甚至达到了千年之久。故此,《中国人口史》第三卷才会评价说:

北宋以前我国人口增长缓慢。

这种缓慢的人口峰值增长,实是在提醒我们:自秦汉至隋唐这段时期里,必然存在某种共通的、制度性的限制因素,在制约着人口峰值的提升。

众所周知,自秦汉至隋唐,铁制农具普及了,水利灌溉设施更多更好了,有许多农作物引进与更新,种植技术也有进步。此类因素全部加在一起,可以让粮食亩产发生很大的提升。吴慧的经典著作《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认为“唐代的亩产比汉代增长了四分之一还多” ,便是一个很中肯的结论。可是,自汉至唐,人口峰值数据却仅提升了六分之一。可见这个共通的、制度性的限制因素,大幅抵消掉了生产力提升(粮食亩产增长)对人口增长的正面影响。自唐入宋的情况则大不相同。据吴慧的研究,宋代的粮食亩产较之唐代,增长了12.5% ,相当于生产力水平提升了八分之一。大体相当疆域下的宋代人口峰值数据较之唐代,却整整提升了一倍。这意味着限制因素已解除或部分解除,其对人口峰值数据的压制效果已消失或部分消失。

那么,这个自秦汉至隋唐始终存在的限制因素,究竟是什么? mzMU7AANCNAFH1pK3q+H9akObGo29IhtGxhkiYMplL82LyfuqvVAnRVr6VP4HIS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