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极月 十三日——现如今不太说“极月”这个称呼了,但我觉得,这个故事还是更适合使用古腔古调的“极月十三日”。那日下午四点左右,我造访赤坂半七老人家,结果荞麦面馆的外送工扛着小笼屉荞麦面条的食案,先我一步进了半七老人家后门。我来得不凑巧,心下有些迟疑。

换作现在的我,定会先在附近转一圈,瞧着时间差不多了再过去。但年轻人嘛,到底直来直去一些,故而我虽迟疑了一阵,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拉开了格子门。不一会儿,熟悉的阿嬷迎出来,马上领我去了里屋。

“哎呀,你来得可巧。”老人笑着说,“来,吃点荞麦面。不打紧,阿嬷的份我会给她补上的。来,为了庆祝,先喝一杯!”

“庆祝什么?”

“岁末大扫除呀。”

这年头已没有所谓的大扫除日,岁暮清扫都是各随己意,但半七老人却说大扫除就得在极月十三日做。

“我是旧世代的人,所以换用新历后,岁暮清扫还是放在十三日这天。这是江户时代以来的习惯。”

“江户时代的岁暮清扫都在十三日进行?”

“对。虽然偶有例外,但多数人家都在十三日大扫除。因为江户城在十二月十三日大扫除,江户人也便有样学样了。于是,十二、十三日这两天就会有人来卖清扫用的细竹枝。有关赤穗义士的戏剧或评书中经常出现的大高源吾 便是扮作此类细竹枝小贩。此外还有人来卖荒神 绘马。先将灶台上的煤烟子清扫干净,再用新绘马换下旧绘马。在往昔,细竹枝小贩和绘马小贩,两者都能让人感受到过年气息,但明治以来就完全消失了,看来还是斗不过文明开化的潮流,哈哈哈……不过像我这样因循守旧的人还是遵从旧例,极月十三日全家大扫除。虽然家里只有我和阿嬷两个人,但还是叫了荞麦面庆祝。哎呀,人老了就是话多。来,趁面还没坨,赶快吃吧。”

“那我就先道声喜了。”

我恭敬不如从命。老人非常愉快地说,夏淘井,冬扫除,没有比这更畅快的事了。今日似要下雪,天冷得刺骨,但看老人的神情似乎不甚在意。往昔的人到底硬朗些,我想。

吃了面,饮了茶,话题便如往常一样转到了旧事上。由前头大高源吾化身细竹枝小贩一事引出话头,我俩说起了元禄十五年(1702)极月十四日,即江户大扫除之日的第二天晚上,大石一党冲入本所松坂町吉良家宅为主君复仇的事 。这话题与老人造诣颇深的戏剧有关,我本以为他会开始讲评《忠臣藏》,已暗自准备接话,不料今日的话题竟奔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去了。

“众所周知,义士遗物成了泉岳寺的宝物流传下来。以大石为首的各个相关人士的信件、诗笺等各式旧物似乎也有存世。但这些都是复仇那方的遗物,倒没见过遭复仇那方的东西。上杉家 兴许还留着些物什,但世间并未有风声。然而,江户时期却独独有这么一家留了。虽不知现在是否依旧红火,但日本桥的伊势町有个叫河边昌伯的大夫,自先祖以来六七代都居住在此,名声响亮。元禄时代的河边大夫不知是他家第几代,据说极其擅长外科。赤穗众人复仇那晚,吉良上野介府邸曾派出快轿接他入府医治伤者。当然,主人上野介已被砍下头颅,谈不上医治或包扎,所以河边大夫应该是缝合了吉良的儿子与家臣们的伤口。听说他当时不知怎么的,得了吉良上野介平素穿的窄袖便服,就此代代相传。窄袖便服有两件,一件白绢质地,一件是八端织 。听说上面留有血迹,想来是吉良临死时身上穿的衣服。因为是吉良的遗物,不怎么受欢迎,但河边家并非将之视为吉良的遗物,而是当作先祖的遗物珍重保存。据说那是地地道道的真品。”

“就算是吉良的遗物,元禄时代的东西能留到现在也是罕见。”

“大家都说稀罕。我虽无缘得见河边家的窄袖服,但却在别的地方见过吉良的短刀。”

“留下的东西倒不少。”

“这事也有趣,因为吉良的短刀被用来复仇了。这世上常有一些因缘颠倒的奇闻,就如吉良被人寻仇,而他的短刀倒被人用来复仇,此事着实不可思议。但那场复仇并不像往昔说过的《青山复仇案》那样怪异。”

半七老人横眼瞧着我的手探进怀里摸索,歇口气抽了管烟。

“哈哈,我就想着你该要翻出你的‘生死簿’了。”

老人叫来阿嬷点亮油灯。这个黄昏,雪虽未下,门外经过的鲫鱼小贩的叫卖声却招来一阵岁末寒意。

“不过,您今天大扫除会不会累着了身子?”我又迟疑道。

“哪里的话。虽说是大扫除,就这巴掌大的地方,累不着。清扫完去泡了个澡,又吃了荞麦面,眼下也没事情要做,就照例讲讲那些故事吧。”

老人精神十足地开始讲述。

“开场白还是那么长,兴许会让你无聊。你就当是我的老毛病,当作耳旁风吧。嘉永六年(1853)十二月初的一个寒冷日子,我去四谷找熟人,途中绕到麹町三丁目买了有名的助惣烧 做手信,碰上了卖瓦版的小贩。他说浅草天王桥有人寻仇。

“寻仇案发生在十一月二十八日,常陆国上根本村 农民幸七的妹妹阿高在叔父的帮助下,在天王桥杀死了兄长的仇人与右卫门。与右卫门是上根本村名主。辖地内有十七名农人向代官所状告他侵吞年贡失败。之后,名主与农户之间便有了罅隙。农民的领头人幸七急病骤亡,大伙都说他是被名主毒杀的。于是,幸七的妹妹阿高便想为兄长报仇,只身一人来到江户,作为婢女进入玉池那位千叶周作 家做事,闲暇时修习了剑术。虽忘了她叔父叫什么,但听说是家乡的大夫。那位叔父在十一月中旬来到江户,告知阿高仇人与右卫门将来江户缴纳年贡。阿高便向主家请辞,等与右卫门路过天王桥时,在叔父的帮助下如愿报仇。

“然而,由于与右卫门毒杀幸七的证据太过薄弱,这桩复仇案的善后事宜就变得十分棘手。但是,一介女子在大街上成功为兄长报仇,此事当下引起震动,甚至登上了瓦版。所谓的‘瓦版’就像如今的号外新闻,卖得很不错。

“当时那瓦版小贩很有意思地叫卖着号外新闻,经过助惣烧的铺子时,一个年轻男子跑过来,抢着买了份瓦版,站在大路中央就专心致志地看了起来。那人是个十八九岁长相俊俏的男子,穿着衣领上有字号的短褂。也不知是好这一口,还是故事太有趣,他看得浑然忘我。我出于职业习惯注意到了他,心想这里头大抵有文章,但眼下也不能做什么。我用布包好买下的助惣烧,出了铺子,此时恰巧有个路人叫了我一声‘头儿’。

“我一看,原来是附近秣料铺的老板,当时一般称之为饲料铺或草料铺。那饲料铺老板叫直七,四十来岁,人很有意思。你知道,饲料铺做的是与各处武家宅邸打交道,为他们提供马饲料的生意。我早先就认识这男子,所以与他闲聊了几句就走了。之后我就往四谷去,走到麹町四丁目左右时,那直七竟从后面追了上来,身边还带了个人,正是那个专心致志读瓦版的年轻人。

“直七叫住我,说:‘抱歉,请您借一步说话。’我正好也有些在意那名男子,便随二人去了附近的鳗鱼铺二楼。这就是故事的开端。” 0iMXXO8LDZW4iSaBkiLOB0ct9P3JD3xOp+5LlbYn5dy/Z/bd4KlxLU2xQCJ8kj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