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qián,前)道六年 (一) 十月六日。过荆门十二碚 (二) ,皆高崖绝壁,崭巗突兀 (三) ,则峡中之险可知矣。过碚,望五龙及鸡笼山,嵯峨正如夏云之奇峰。荆门者,当以险固得名。碚上有石穴,正方,高可通人,俗谓之荆门,则妄也。晚至峡州 (四) ,泊至喜亭下。
八日。五鼓尽,解船,过下牢关。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 (五) 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 (六) 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 (七) 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雕 (八) 。西望重山如阙 (九) ,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欧阳文忠公 (一〇) 有《下牢津》诗,云:“入峡江渐曲,转滩山更多”,即此也。系船,与诸子及证师 (一一) 登三游洞。蹑 (一二) 石蹬二里,其险处不可著脚。洞大如三间屋,有一穴通人过;然阴黑险峻尤可畏。缭 (一三) 山腹,伛偻 (一四) 自巗下至洞前,差 (一五) 可行;然下临溪潭,石壁十余丈,水声恐人。又一穴,后有壁可居。钟乳 (一六) 岁久,垂地若柱,正当穴门。洞外溪上,又有一崩石偃仆 (一七) ,刻云:“黄庭坚弟叔向 (一八) 子相侄㯳同道人唐履来游观,辛亥旧题,如梦中事也,建中靖国 (一九) 元年三月庚寅。”按鲁直初谪黔南 (二〇) ,以绍圣 (二一) 二年过此,岁在乙亥。今云“辛亥”者误也。泊石牌峡,石穴中有石如老翁持鱼竿状,略无少异 (二二) 。
九日。微雪。过扇子峡。重山相掩,正如屏风扇,疑以此得名。登虾蟆碚,《水品》 (二三) 所载“第四泉”是也。虾蟆在山麓,临江,头鼻吻颔绝类 (二四) ,而背脊疱 (二五) 处尤逼真,造物之巧,有如此者。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绿润。泉泠泠 (二六) 有声,自洞出,垂虾蟆口鼻间,成水帘入江。是日极寒,巗岭有积雪,而洞中温然如春。碚洞相对。稍西有一峰,孤起侵云,名天柱峰。自此山势稍平,然江㟁皆大石堆集,弥望 (二七) 正如濬渠积土状。晚次黄牛庙,山复高峻,村人来卖茶菜者甚众。其中有妇人,皆以青斑布帕首 (二九) ,然颇白皙,语音亦颇正。茶则皆如柴枝草叶,苦不可入口。……其下即无义滩,乱石塞中流,望之可畏;然舟过乃不甚觉,盖操舟 (三〇) 之妙也。……夜,舟人来告:请无击更鼓,云“庙后山中多虎,闻鼓则出”。
十日。……过鹿角、虎头、史君诸滩。水缩已三之二,然湍 (三一) 险犹可畏。泊城下,归州秭归县 (三二) 界也。与儿曹 (三三) 步沙上,回望正见黄牛峡庙后山,如屏风叠,嵯峨插天。第四叠上,有若牛状,其色赤黄。前有一人,如著帽立者。昨日及今早,云冒山顶,至是始见之。因至白沙市慈济院,见主僧志坚,问地名“城下”之由。云“院后有椘故城,今尚在”。因相与访之。城在一冈阜 (三四) 上,甚小,南北有门,前临江水,对黄牛峡。城西北一山,蜿蜒回抱。山上有伍子胥庙 (三五) 。大抵自荆以西,子胥庙至多。城下多巧石,如灵壁、湖口 (三六) 之类。
十一日。过达洞滩。滩恶,与骨肉 (三七) 皆弃轿陆行过滩。滩际多奇石,五色粲然可爱,亦或有文成物象及符书者。犹见黄牛峡庙后山。太白诗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欧阳公云:“朝朝暮暮见黄牛,徒使行人过此愁;山高更远望犹见,不见黄牛滞客舟。”盖谚谓“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故二公皆及之。
十二日。入马肝峡。石壁高绝处,有石下垂如肝,故以名峡。其傍又有狮子岩。岩中有一小石,蹲踞张颐 (三九) ,碧草被 (四〇) 之,正如一青狮子。微泉泠泠,自岩中出。舟行急,不能取尝,当亦佳泉也。溪上又有一峰孤起,秀丽略如小孤山 (四一) 。晚抵新滩。登㟁,宿新安驿。夜雪。
十三日。舟上新滩。由南㟁上,及十七八 (四二) 。船底为石所损,急遣人往拯之,仅不至沉。然锐石穿船底,牢不可动。盖舟人载陶器 (四三) 多所致。新滩两㟁,南曰“官漕” (四四) ,北曰“龙门”。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官漕差可行;然亦多锐石,故为峡中最险处,非轻舟无一物,不可上下。舟人冒利 (四五) 以至此,可为戒云。游江渎北庙。庙正临龙门,其下石罅中有温泉,浅而不涸,一村赖之。妇人汲水,皆背负一全木盎 (四六) ,长二尺,下有三足。至泉旁,以杓挹 (四七) 水。及八分,即倒坐旁石,束盎背上而去。大抵峡中负物率 (四八) 著背,又多妇人。不独水也,有妇负酒卖,亦如负水状,呼买之,长跪以献。未嫁者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十五日。……过白狗峡。泊舟兴山口。肩舆 (四九) 游玉虚洞。去江㟁五里许,隔一溪,所谓香溪也。源出昭君村 (五〇) ,水味美,录于《水品》,色碧如黛 (五一) 。呼小舟以渡,过溪,又里余,洞门小,才袤丈 (五二) ;既入,则极大,可容数百人,宏敞壮丽,如入大宫殿中。有石成幢盖、旙旗、芝草、竹笋、仙人、龙虎、鸟兽之属,千状万态,莫不逼真。
二十一日。……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 (五三) 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 (五四) 而下,皆茅茨 (五五) ,了无片瓦。……谒寇莱公 (五六) 祠堂,登秋风亭 (五七) ,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飃 (五八) ,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羣山环拥,层出间见 (五九) ,古木森然 (六〇) ,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肌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予自吴入椘,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 (六一) ,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厅事 (六二) 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 (六三) 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 (六四) ,谒妙用真人祠。真人 (六五) 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 (六六) ,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 (六七) ,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 (六八) 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六九) 。……祝史 (七〇) 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七一) ,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二十四日。早抵巫山县,在峡中亦壮县 (七二) 也。市井 (七三) 胜归、峡二郡。隔江南陵山极高大,有路如线,盘曲至绝顶,谓之一百八盘,盖施州正路。黄鲁直诗云:“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归梦绕羊肠。”即谓此也。县廨有故铁盆,底锐似半罋 (七四) 状,极坚厚。铭在其中,盖汉永平 (七五) 中物也。缺处铁色光黑如佳漆,字划淳质可爱玩,有石刻鲁直《作盆记》 (七六) 。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唐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 (七七) ,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唐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 (七八) 相连。杜诗 (七九) 云:“白帝、夔州各异城。”盖言难辨也。关西门正对滟滪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肩舆入关,谒白帝庙。气象甚古,松柏皆数百年物。
二十七日。早至夔州。州在山麓 (八〇) 沙上,所谓鱼腹永安宫 (八一) 也。宫今为州仓 (八二) ,而州治 (八三) 在宫西北,甘夫人墓 (八四) 西南。景德 (八五) 中,转运使丁谓、薛颜所徙,比白帝颇平旷,然失关险,无复形势。在瀼之西,故一名“瀼西”。 (八六) 土人谓山间之流通江者曰“瀼”云。州东南有八阵碛 (八七) ,孔明 (八八) 之遗迹。碎石行列如引绳 (八九) ,每岁江涨,碛上水数十丈;比退, (九〇) 阵石如故。
题解: 《入蜀记》六卷,是作者从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赴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市)通判仕时纪行的日记,被称为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起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止同年十月廿七日。记述由浙江出发,一路经运河,历长江,入三峡沿途的山川形势和蜀道风光。文笔简练峻洁,描述细腻生动,对所见景物均历历如绘。此文所选,即入三峡一段记述。
注释: (一)乾道六年:公元一一七〇年。乾道:宋孝宗赵昚(shèn,慎)年号。(二)荆门……碚(bèi,倍):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市西北;碚,意义和峰相同。这里是地名用字。(三)崭岩突兀:形容山岩的险削。(四)峡州:今湖北省宜昌市。(五)独拔:独特挺拔。(六)坼(chè,彻):裂开。(七)罅(xià,下):裂缝。(八)雕:同“凋”。(九)阙:同“缺”。(一〇)欧阳忠公:欧阳修,謚文忠。(一一)证师:和尚名。(一二)蹑:踩。(一三)缭:绕。(一四)伛偻(y ǔ lǚ,雨吕):俯身弯腰。(一五)差:尚,勉强。(一六)钟乳:岩石的一种形态。泉水中含有碳酸钙,日久凝结为石,形状像古代钟带隆起的部分。(一七)偃仆:倒下。(一八)叔向:黄庭坚的堂弟。(一九)建中靖国:宋徽宗赵佶年号。(二〇)鲁直初谪黔南:鲁直,黄庭坚的字;谪,贬官;黔南,指黔州南,今四川彭水市。(二一)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二二)少异:稍异。(二三)《水品》:指唐张又新《煎茶水记》。(二四)绝类:(嘴巴和下巴)极像。(二五)疱:皮肤上的小疙瘩。(二六)泠泠(líng líng,零零):形容水声清越。(二七)弥望:满眼望去。(二八)次:停留。(二九)帕:覆盖。(三〇)操舟:指摇船技术。(三一)湍:水急流。(三二)秭归县:在今湖北省。归州本是唐代析秭归、巴东两县设置。(三三)儿曹:儿辈。(三四)冈阜:土山。(三五)伍子胥:伍员(yún,云),春秋时楚人,佐吴王夫差称霸,后被吴王所杀。(三六)灵璧、湖口:灵璧,即灵璧县,在今安徽省,以产磬石著名;湖口,在今江西省,有名胜石钟山,也产奇石。(三七)骨肉:亲属。(三八)太白:李白的字。(三九)张颐(yí,移):张口。颐,面颊。此处形容山石似狮的形态。(四〇)被:覆盖。(四一)小孤山:在安徽省宿松县,当长江中流,为著名胜迹。(四二)及十七八:走了十分之七八的路程。(四三)陶器:瓷器、瓦器的统称。(四四)官漕:官方的运粮船。(四五)冒利:贪利。(四六)盎:盆。(四七)挹:舀。(四八)率:多是。(四九)肩舆:篼子,一种山轿。(五〇)昭君村:王昭君(名嫱)的出生地。(五一)黛:青黑色颜料。(五二)袤(mào,冒)丈:长一丈。(五三)井邑:此处为“地方”之意。(五四)令廨(xiè,懈):县官衙门。(五五)茅茨:草屋。(五六)寇莱公:寇准,宋宰相。真宗时因抗辽爱国著称。生前曾封莱国公。(五七)秋风亭:寇准所建,后成为城中胜迹。(五八)飂飃(li ù lì,六力):萧索貌。(五九)层出间见:一重一重地更迭显示。见,同“现”。(六〇)森然:丛生貌。(六一)十五州:指秀、常、润、真、昇、太平、池、舒、江、蕲、黄、鄂、荆、峡、归等十五州。(六二)厅事,厅堂。(六三)令:县令。(六四)巫山凝真观:巫山,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观,道教庙宇。(六五)真人:仙人。(六六)霄汉:天的最高处。汉,指银河。(六七)太华衡庐:指华山、衡山和庐山。(六八)悉:完全,都。(六九)纤丽奇峭:秀丽而陡削。(七〇)祝史:观中道人。(七一)纤翳(yì,义):一点点阴影。(七二)壮县:繁盛的大县。(七三)市井:此处为市面之意。(七四)罋(wèng):盛水的陶器。(七五)永平:后汉明帝刘庄的年号。(七六)《作盆记》:《豫章先生文集》等未收,恐系逸文。(七七)匹练:一匹白绢。指狭长如带状。(七八)夔州与白帝城:夔州在四川奉节县;白帝城在奉节县东。(七九)杜:杜甫。(八〇)山麓:山脚。(八一)鱼腹永安宫:宋夔州即汉鱼腹县。三国时,蜀汉刘备改为永安。后刘备为东吴所败,退守永安,死于永安宫。(八二)仓:粮仓。(八三)州治:地方政府所在地。(八四)甘夫人墓:刘备妻子的墓地。(八五)景德:宋真宗赵恒的年号。(八六)瀼(rǎnɡ)西:即指奉节瀼水西岸地。(八七)八阵碛(qì,气):相传诸葛亮聚石作成八阵图,以习兵事。碛,沙石堆。(八八)孔明:诸葛亮的字。(八九)引绳:如绳之直。(九〇)比退:等到水退。
淳熙丁酉 (一) 六月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泊嘉州 (二) 。遣近送 (三) 人马,归者十九 (四) 。㽞家 (五) 嘉州岸下,单骑入峨嵋 (六) 。有三山为一列,曰大峨、中峨、小峨。中峨、小峨,昔传有游者,今不复有路。惟大峨一山,其高摩霄 (七) 。为佛书所记普贤大士示现之所 (八) 。自郡城出西门,济 (九) 燕渡,水汹涌甚险,此则雅州江。其源自嶲州卭部 (一〇) ,合大渡河穿夷界 (一一) 千山以来。过渡,宿苏稽镇。
壬辰早,发苏稽,午过符文镇。两镇市井杂沓类壮县 (一二) 。符文出布 (一三) ,村妇聚观于道,皆行而绩 (一四) 麻,无索手 (一五) 者。民皆束艾蒿于门,燃之发烟,意者熏祓 (一六) 秽气,以为候迎之礼。午后至峨嵋县宿。
癸巳,发峨嵋县。出西门登山,过慈福、普安二院、白水庄、蜀村店、十二里龙神堂,自是涧谷舂淙 (一七) ,林樾雄深 (一八)。 ……至中峰院。院有普贤阁,回环十七峰绕之,背倚白崖峰。右傍最高而峻挺者,曰呼应峰,下有茂真尊者庵,人迹罕至。孙思邈 (一九) 隐于峨嵋,茂真在时,常与孙相呼相应于此云。
乙未,大霁,遂登山峰。自此至峰顶光相寺、七宝岩,其高六十里,大略去县中平地不下百里。又无复蹊蹬 (二〇) ,斫 (二一) 木作长梯钉岩壁,缘之而上,意 (二二) 天下登山险峻无此比者。余以健卒 (二三) 挟山轿强登,以山丁三十夫曳 (二四) 大绳行前挽之。同行则用山中梯轿。出白水寺侧门,便登点心山。言“峻甚,足膝点于心胸” (二五) 云。过茅亭觜 (二六) 、石子雷、大小深坑、骆驼岭、簇店。凡言店者,当道板屋一间,将有登山客,则寺僧先遣人煮汤于店,以俟蒸炊 (二七) 。又过峰门、雷洞平 (二八) 。凡言“平”者,差可以托足 (二九) 之处也。雷洞者,路在深崖,万仞 (三〇) 磴道,缺处则下瞰 (三一) 沉黑若洞然。相传下有渊水 (三二) ,神龙所居。凡七十二洞,岁旱则祷于第三洞。……光明岩上所谓“兜罗绵云” (三三) ,亦多出于此洞。过新店、八十四盘、娑罗平。娑罗者,其木叶如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间开,惟此山有之。初登山半即见之,至此满山皆是。大抵大峨之上,凡草木禽虫,悉非世间所有。昔固传闻,今亲验之。余来以季夏 (三四) ,数日前,雪大降,木叶犹有雪渍斓斑 (三五) 之迹。草木之异,有如八仙 (三六) 而深紫,有如牵牛而大数倍,有如蓼 (三七) 而浅青。闻春时异花尤多,但是时山寒,人鲜 (三八) 能识之。草叶之异者,亦不可胜数。山高多风,木不能长,枝悉下垂。古苔如乱发鬖鬖 (三九) ,挂木上垂至地,长数丈。又有塔松,状似杉而叶圆细,亦不能高,重重偃蹇如浮图 (四〇) ,至山顶尤多。又断无鸟雀;盖山高,飞不能上。自娑罗平过思佛亭、软草平、洗脚溪,遂极 (四一) 峰顶光相寺,亦板屋数十间,无人居,中间有普贤小殿。以卯初登山,至此已申后 (四二) 。初衣暑綌 (四三) ,渐高渐寒,到八十四盘则骤寒。比及 (四四) 山顶,亟挟纩 (四五) 两重,又加毳衲驼茸之裘 (四六) ,尽衣笥 (四七) 中所藏。系重巾,蹑 (四八) 毡靴,犹凛栗不自持 (四九) ,则炽炭拥炉危坐 (五〇) 。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但碎如砂粒。万古冰雪之汁,不能熟 (五一) 物,余前知之,自山下携水一缶 (五二) 来,财 (五三) 自足也。移顷 (五四) ,冒寒登天仙桥,至光明岩,炷香 (五五) 。小殿上木皮盖之。……逡巡 (五六) ,忽云出岩下傍谷中,即雷洞山也。云行勃勃 (五七) 如队仗,既当岩则少驻 (五八) 。云头现大圆光,杂色之晕 (五九) 数重。倚立相对,中有水墨影,若仙圣跨象者 (六〇) 。一碗茶顷 (六一) ,光没;而其傍复现一光如前,有顷亦没。云中复有金光两道,横射岩腹,人亦谓之“小现”。日暮,云物皆散,四山寂然。乙夜 (六二) 灯出,岩下遍满,弥望 (六三) 以千百计。夜寒甚,不可久立。
丙申,复登岩眺望。岩后岷山万重:少 (六四) 北则瓦屋山,在雅州;少南则大瓦屋,近南诏 (六五) ,形状宛然瓦屋一间也。……此诸山之后,即西域雪山 (六六) ,崔嵬刻削 (六七) ,凡数十百峰。初日照之,雪色洞明,如烂银晃耀曙光中,此雪自古至今未尝消也。山绵延入天竺 (六八) 诸蕃,相去不知几千里,望之但 (六九) 如在几案间,瑰奇胜绝之观 (七〇) ,真冠平生 (七一) 矣!复诣岩殿致祷,俄, (七二) 氛雾四起,混然一白。僧云:“银色世界也。”有顷,大雨倾注,氛雾辟易 (七三) 。僧云:“洗岩雨也,佛将大现。”兜罗绵云复布岩下,纷郁而上,将至岩数丈辄止,云平如玉地,时雨点有余飞。俯视岩腹,有大圜光偃卧 (七四) 平云之上,外晕三重,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光之正中,虚明凝湛 (七五) ,观者各自见其形现于虚明之处,毫厘无隐,一如对镜,举手动足,影皆随形,而不见傍人。僧云:“摄身光也。”此光既没,前山风起云驰。风云之间,复出大圆相光,横亘 (七六) 数山,尽诸异色 (七七) ,合集成采 (七八) ,峰峦草木,皆鲜妍绚蒨 (七九) ,不可正视。云雾既散,而此光独明,人谓之“清现” (八〇) 。……食顷,光渐移,过山而西。左顾雷洞山上,复出一光,如前而差 (八一) 小。湏臾,亦飞行过山外,至平野间转徙得得 (八二) ,与岩正相值 (八三) ,色状俱变,遂为金桥。大略如吴江垂虹 (八四) ,而两圮 (八五) 各有紫云捧之。凡午至未 (八六) ,云物净尽,谓之“收岩”。独金桥现至酉 (八七) 后始没。
同登峰顶者,幕客简世杰伯隽、杨光商卿、周杰德俊万、进士虞植子建,及家弟 (八八) 成绩。今日复有同年 (八九) 杨愻 (九〇) 伯勉、幕客李嘉谋良仲,自夹江 (九一) 来,甫 (九二) 至而光现。
题解: 本文选自《吴船录》。《吴船录》二卷,是作者在一一八五年(淳熙十二年),从四川制置使(总督四川军务的地方长官)任上召还,由成都沿水程赴临安(今浙江杭州)时,一路所见所闻的日记。本文选录的是作者记述游览大峨山(即峨嵋山)的有关章节。晋王羲之以游峨嵋为“不朽之盛事”,故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洗炼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峨嵋山的瑰丽奇景,令人心往神驰。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 (一)淳熙丁酉:公元一一七七年。淳熙,南宋孝宗赵昚(shèn,甚)年号。(二)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三)近送:短距离护送。古代地方官卸任时,例有许多人员护送。(四)归者十九:回去的占十分之九。(五)㽞家:㽞下家属。(六)峨嵋:山名。在四川省峨嵋县西南。(七)摩霄:高入云霄。(八)普贤大士示现之所:普贤大士,佛教教主释迦牟尼的弟子;示现,显现神灵。峨嵋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以普贤“显圣”闻名。(九)济:渡。(一〇)嶲(xī,西)州邛(qióng,穷)部:嶲州,州名,治所在越嶲(今四川西昌),邛部:今四川省邛崃县。(一一)大渡河、夷界:大渡河,在四川西部,岷江最大支流;夷界,此处指四川北部的少数民族区域。(一二)壮县:繁盛的县城。(一三)符文出布:宣扬迷信的文字张贴出来。(一四)绩麻:拈纺麻线。(一五)索手:闲着手。(一六)祓(fú,弗):除。(一七)舂淙(chōng cóng,冲从):水流声。(一八)林樾雄深:林樾,林荫。雄深:景象雄伟幽深。(一九)孙思邈:唐代大医家,著有《千金要方》。(二〇)无复蹊蹬:无复,不再(有);蹊:小径;蹬:登山的石径。(二一)斫:砍。(二二)意:猜想。(二三)健卒:健壮的差役。(二四)山丁:山上的伕役:曳(yè,夜):牵引。(二五)足膝点于心胸:指攀登崖道时足膝湏上提至胸口。(二六)觜:同“嘴”。(二七)以俟蒸炊:来等待蒸煮食物。(二八)平:假借为“坪”。(二九)差可以托足:勉强可以踏脚。(三〇)万仞:形容极高。仞:八尺或七尺。(三一)瞰(kàn,看):向下看。(三二)渊水:指深潭。(三三)兜罗绵云:兜罗绵,古代西域的一种木棉。此处用以形容绵绵不绝的云。(三四)季夏:六月。(三五)雪渍(zì,自)斓斑:雪渍,雪水浸泡;斓斑,同“斑斓”,颜色错杂而灿烂。(三六)八仙:一名洋绣球,花大,丛集像圆球。(三七)蓼(liǎo,了):水生植物,花小。(三八)鲜(xi ǎ n,险):少。(三九)鬖鬖(sā n sān,三三):毛发长而下垂。(四〇)偃蹇如浮图:屈曲高耸貌;浮图,佛塔。(四一)极:直登。(四二)“以卯初……巳申后”二句:从早晨五六点钟登山,到这时已经下午五点钟了。(四三)綌(xì,细):粗麻布。(四四)比及:将到。(四五)亟挟纩:亟:急,赶快;挟纩(kuàng,况):加穿棉衣。(四六)毳衲(cu ì nà,脆纳)驼茸之裘:毳衲,毛制的衣服;驼茸,骆驼绒;裘,皮衣。(四七)笥(sì,四):放衣服的竹器。(四八)蹑:穿着。(四九)凛栗不自持:冷得发抖,不能支持。(五〇)炽炭,把炭烧旺;危坐,僵坐。(五一)熟物:烧熟食物。高山上气压低,沸点不足摄氏百度,故不易熟物。(五二)缶(fǒu,否):瓦器。(五三)财:通“才”。财自足,只够自己一人用。(五四)移顷:一会儿。(五五)炷香:烧香。(五六)逡(qūn)巡:正徘徊间。(五七)勃勃:纷繁的样子。(五八)驻:驻足,逗㽞。(五九)晕:光圈。(六〇)中有水墨影,若仙圣跨象者:峨嵋山高,上多云雾水气,光线折射,产生种种奇幻景象,本合科学原理,但古人多以迷信思想对待。(六一)茶顷:吃一碗茶的时间。(六二)乙夜:夜间十时左右。(六三)弥望:满眼望去。(六四)少:稍。(六五)南诏:唐时国名,即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六六)雪山:即大雪山。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六七)崔嵬刻削:高峻陡险。(六八)天竺:古印度的别称。按,大雪山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相接,与印度不相接。(六九)但:祇(只)。(七〇)瑰奇胜绝之观:奇异绝妙的景象。(七一)冠平生:指超过生平所见的美景。(七二)俄:不久。(七三)辟易:退避。(七四)偃卧:仰卧。(七五)虚明凝湛:空旷透明,好像液体凝结。(七六)亘(gèn):延续。(七七)尽诸异色:完全呈现了各种奇异的色彩。(七八)采:彩霞。(七九)鲜妍绚蒨(qiàn,欠):鲜美茂盛。(八〇)清现:佛光不依云而出。(八一)差:略。(八二)得得:走路的样子。(八三)相值:相遇。(八四)吴江垂虹:指苏州的垂虹桥。(八五)圯(yí,移):桥。此处所谓“两圯”,是指彩虹的两端。(八六)凡午至未: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三时。(八七)酉:下午五时至七时。(八八)家弟:自称家里的兄弟。(八九)同年:科举时代称同一年考取的人。(九〇)愻:同“逊”。(九一)夹江:四川省县名。(九二)甫:刚刚。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 (一) ,左控垂崖 (二) ,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 (三) ,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四) ,石梁 (五) 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 (六) 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 (七) ,其声溅溅 (八) 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 (九) ,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 (一〇) ,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 (一一) 。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 (一二) ,无足观。独其西阁 (一三) 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 (一四) 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 (一五) 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 (一六) ,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 (一七) ,深昧 (一八) 险绝。于林薄 (一九) 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 (二〇) 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 (二一) 之,璀璨 (二二) 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 (二三) 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 (二四) 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 (二五) 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 (二六) 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 (二七) 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 (二八) 记。
题解: 百丈山在福建省建阳县东北。这篇游记散文写涧水、瀑布、远山、日光和云气等景物,都很细致而准确,能增强我们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文章虽短小,但包容甚丰。这与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圆熟峻洁的文笔是分不开的。
注释: (一)绝壑:又深又险的山谷。(二)控垂崖:控,临;垂崖,陡峭的山崖。(三)胜:优美的景色。(四)涧(jiàn,见):两山间的水沟。(五)石梁:石桥。(六)亭午:正午。(七)自高淙(cóng,丛)下:从高处发出淙淙的声音下注。(八)溅溅(jiān jiān,尖尖):象声词,水急速流动的声音。(九)山门:通往寺庙的引道上的牌坊式大门。(一〇)峡:两山夹着的水道。(一一)蹑……入庵:蹑,踩,踏;庵(ān,安):小庙或尼姑住处。(一二)卑庳(bēi,悲)迫隘:卑庳,低矮;迫隘(ài,爱):狭窄,狭小。(一三)阁:小楼。(一四)罅(xià,下):缝穴。(一五)水石峻激相搏:石峻水激,互不相让,势如搏斗。(一六)乃壁其后:却在它(西阁)的后面筑起一道墻壁。乃:却;壁:用作动词,筑壁。(一七)峭岸:陡坡。(一八)昧:幽暗不明。(一九)林薄:密林。(二〇)瀵(fèn,奋涌):分流涌出。瀵:水同源分流。(二一)烛:照耀。(二二)璀璨:光辉灿烂。(二三)揖:如人作揖。此处为“对”的意思。(二四)殚(dān,丹):尽。(二五)凿石容蹬:在石壁上凿出石级为路。(二六)叙次其详:一一记叙百丈山的详细情况。(二七)识(zhì,志):记述。按,所作小诗为五言六首,见《朱文公文集》卷六《百丈山六咏《。(二八)年月日:作者省略了具体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