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华夏,地广九州。九州之上,冈峦纵横,河网密布。既有蓊郁奔腾之名岳巨川,又有清幽秀丽之培塿 (一) 溪流,共同构成中华大地上之锦绣文章。
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二) 。”其意谓山水之于人类,不惟能供其观览游赏,且能移情养寿,塑性明志。然以余观之,山水之用并非止此。君不闻孟轲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三) 之慨,子在川上,而有“逝者如斯夫” (四) 之叹乎!彼“慨”此“叹”,即启示我们,山水作为天地间物之巨者,其于人类灵感之触发,智慧之启迪,其用何其巨也!所谓“地灵人杰”者,其义不亦在此乎!再者,山水作为天地间物之寿者,可谓“阅尽人间春色” (五) 。而造化刻镂在其体骸上的印痕,又为人类蕴藏了多少瑰宝和奥秘,足供人类穷其千年万载去探求,去解密,去开掘。由此观之,山水于人类文明之贡献,又岂可等闲视之哉!
清儒张潮 (六) 在其所著之《幽梦影》中,曾言:“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又言:“文章是案头之山水”。此所谓“文章”者,虽非偏指写“山水”之文章,然于此类文章而论,其言尤为得之。它无异于昭示我们,欲游赏山川胜景,并非亲历亲涉一途,即于书斋文案之上,亦可了此心愿,如郑次公之游钓台 (七) ,不亦为人生之美事乎!诚然,古代智勇之士,诸如郦道元 (八) 、徐宏祖 (九) 等旅者,虽穷其一生,也未能尽览华夏一众山河,更何况芸芸众生哉!况且一个文化修养不足之人,即使到得一处名山大川,往往也只能观其表象,未能窥其堂奥,致贻“有眼不识泰山”之诮。再者,即使有一定文化素养之人,贸贸然到得一处名山大川,面对眼花缭乱的景观风物,恐怕一时也会茫然无措,亦不免会留下管窥蠡测、挂一漏万之憾。凡此种种,则莫如暂息一时之脚步,退而求诸案头之山水,从阅读古人之山水文章中,去领略古代山水之风光,体察古人山水之情怀,以陶情冶性,增智修身,岂不乐乎!
余于青壮之时,亦曾因工作之便,踏足过祖国一些名山胜水,诸如泰山、黄山、庐山、青城山、峨嵋山、阿里山和西湖、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日月潭等。然不惟数量有限,且概为走马观花,故心中留下太多遗憾。而今余已年届耄耋 (一〇) ,其精神体力亦已颓矣。为弥补心中之遗憾,也只得瞩目于“案头之山水”矣。戊戌年 (一一) 春夏,我历经半载穷搜徧索,爬罗剔抉,并付诸楮墨 (一二) ,终于辑成今之《中国古代山川风物廿四记》抄本一册。册中所辑篇什,计二十有四。外辑《附录》二十篇。总而分之,可为两类:一为侧重自然风光,一为侧重人文景观。既有历代记游名篇,亦有鲜为人知之记游佳作,以期一新读者心目。所有篇什,均以朝代、作者生年先后叙次。凡所辑录之文,从结撰、遣词而言,皆为明秀之作 (一三) 。读之,即令人有身临其境、饱览无遗、身心愉悦、酣畅淋漓之感。
嗟呼!先贤之作,乃名山事业 (一四) ,孰敢私之?故不揣謭陋,付梓刊行,以俟后世仁人君子焉!
是为言。
己亥年 (一五) 九月初一日识
注释: (一)培塿:小土丘,本作“部娄”。(二)“孔子云”句: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因为智慧的人生性流动,仁义的人生性安静;所以智慧的人,极其快乐;仁义的人,极其长寿。知,同“智”。(三)“孟轲有……之慨”:见《孟子·尽心上》。(四)“子在川上……之叹”:见《论语·子罕》。(五)阅尽人间春色:见毛泽东词《念奴娇·昆崘》。(六)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安徽歙县人。清代文学家、批评家。曾任过清廷翰林孔目。撰著甚多,除《幽梦影》外,还著有《虞初新志》《花影词》《心斋诗集》等。(七)如郑次公游钓台:见本《记》第二一篇《游钓台记》。郑次公即郑日奎,字次公。(八)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观察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一书,为有文学价值之地理巨著。(九)徐弘祖:明地理学家。字振声,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省)人。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因见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专心从事旅行,足迹所到,北至燕、晋,南至云、贵、两广。旅途中备尝艰险,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死后季会明等整理成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一〇)耄耋(mào dié冒迭):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一一)戊戌年:公元二〇一八年。(一二)楮(chǔ楚)墨:纸和墨。泛指笔墨纸砚。此处指用小楷抄写。(一三)明秀之作:李圣许(为张潮文友)在《幽梦影·九七《下批注曰:“文章必明秀,方可作案头山水;山水必曲折,乃可名地上之文章。”明秀:明白晓畅,文辞优美。(一四)名山事业:指著作事业。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一五)己亥年:即二〇一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