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狼性”走向“人性”的灰度文化

人们常常将华为的企业文化提炼为“狼性文化”,把任正非视为“狼主”,把华为的团队看作“狼群”。虽然后来任正非多次强调,华为并没有正式提出过“狼性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为曾一度提倡员工要学习和发扬狼的特性。

1998年,任正非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文章中,比较详细地概括了“狼”的优点,明确了华为需要建立一支具有狼性的团队:“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企业要扩张,必须有这三要素。”

华为之所以一直被看成具有“狼性”的企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华为人特别擅长团队作战,总是有一股团结作战、同仇敌忾的气势,也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屡屡取胜。

在华为刚刚起步和成长的阶段,国内通信市场大多已被摩托罗拉、爱立信等西方企业垄断,华为只有依靠自己的“狼性”——强大的组织力和行为力,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在左冲右突、不断进攻中获得一些市场边缘地带的份额。

虽然此时的华为还没有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但华为的“狼性”精神却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公司的内外部事务当中,为华为团队注入了强大的凝聚力。在华为,团结一致的文化意味着所有员工都以共同的目标为导向,共同努力实现企业的使命。不论来自哪个部门、哪个国家,华为的团队都积极合作,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全球战略之中。

以1999年华为进军俄罗斯市场为例。早在1994年时,任正非就瞄上了俄罗斯这块市场,希望能将华为的交换机打入俄罗斯市场。但此时的俄罗斯虽然经济状况不佳,架子和傲气却依然存在,对华为派过去的员工很不友好。俄罗斯人甚至根本不相信中国能研发出什么高科技的产品来。

尽管在与俄罗斯方的一次次“交锋”中败下阵来,甚至连续好几年在俄罗斯都“颗粒无收”,任正非和华为团队却一直没有放弃。在这几年中,华为换了四任分部总裁,一次次地坚守、攻击,终于突破性地在俄罗斯卖出了一根价值38美元的光纤,实现了零的突破。

随着俄罗斯客户与华为员工的交往越来越多,俄罗斯客户渐渐被华为员工的精神打动,华为员工哪怕没有订单也要苦守,坚决不肯放弃,双方慢慢建立起了信任的桥梁。终于,在新千年之际,俄罗斯大环境趋于稳定,经济逐渐回暖,华为团队此前努力埋下的种子开始慢慢发力。

2000年,华为斩获乌拉尔电信交换机和莫斯科MTS移动网络两大项目。2003年,华为又承接了建设俄罗斯3797公里超长距离320G的彼得堡到莫斯科国家光传输干线的订单,这一年,华为在俄罗斯终于实现了销售额过3亿美元的目标。

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华为团队也越来越认识到,必须要用“狼性”、韧性去攻克客户,才有可能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这时,华为团队的“狼性”工作风格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华为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推进、团队工作压力过大等因素影响,华为也越来越意识到“狼”的两面性,意识到“人性”才是企业最终要追求的目标。在人们的印象中,狼往往有着凶残、暴虐、缺乏人性的一面,但狼也有机敏、进取、团队合作等优点,这对企业、对人的激励作用才是更值得在团队当中提倡的。

因此,任正非在后来的讲话中便有意减少和淡化“狼性团队”的话题,而是更重视丰富的人性文化,强调华为人是兄弟姐妹一家人,应该互相仁爱、彼此善待。他还经常说:我们一定要关怀部下,这是我们的弟兄;现在的华为人不要忘记过去的华为人的贡献。华为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甚至对竞争对手也不再那么“狠”了,而是开始强调共生共荣的合作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华为团队的工作方法已经发生改变,正在逐步实现从“狼性”到“人性”的转型,团队之间更加和睦共处。即使对外部对手,也由此前的单向竞争逐渐转向合作竞争,摈弃了以往那种敌对式的竞争、零和竞争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与对方合作共赢的良性竞争。

这种转变也印证了华为的灰度工作哲学,体现了华为对灰度的正确把握,让华为更有人情味和包容性。正如任正非所说的那样:“在变革中,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

这就是任正非的灰度领导力艺术,也是华为团队在不断学习和践行的一种工作方法。在保留了机敏善战、群体协作的“狼性”精华的同时,华为团队更加注重仁爱关怀、合作共赢,团队也变得更加开放、包容,更有人文情怀。 Lz6XqNb7+vbbI7duQjIeMXxss1DFmurhXUBRDZTfXrx+r9zVNZMKQy2D5LfXAM7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