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正非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管谁胜利了,都是我们的胜利,我们大家一起庆祝;不管谁失败了,都是我们的失败,我们拼死去救。”
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任正非在1994年的市场营销胜利祝酒词中有这样一句:“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这句话便体现了华为团队的工作哲学:成功时大家要一起庆祝,失败时也要共同面对,一起解决困难。这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不仅体现出了华为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扶持的工作态度,同时也将“没有成功的团队,就没有成功的个人”的工作理念不知不觉地深植于团队成员心中,使之成为华为人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
在华为内部,有一个充满神秘感的部门——“蓝军参谋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的员工都不知道这个部门的存在,直到2013年,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提到,才让这支“潜伏”长达十余年的“部队”浮出水面,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华为团队成长的关键机制——“红蓝军”对抗机制。
其中,“红军”代表的是华为的企业团队,“蓝军”代表的是华为竞争中的假想敌,它需要站在客户、竞争对手的立场来审视华为,指出华为的缺点和不足。简而言之,“蓝军”就是专门跟华为“唱反调”的反对派。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与“红军”形成对抗,激发华为团队成员赢的欲望,并通过这种方式将员工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过滤掉,消除员工身上的惰性。
这就是华为利用“战争”PK来修炼团队“狼性”的方法,同时也造就了华为“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英雄观和团队奋斗文化。
团队奋斗也是华为文化的真正内核。在华为成立初期,任正非就曾说过:“下一个时代是群体奋斗、群体成功的时代,这个群体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别人干得好,我们为他高兴;他干得不好,我们帮帮他。这就是群体意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团体的力量往往更容易成功。2011年,华为的徐海明在某国负责一个光纤海缆路缆项目,但因为友商干扰,以及融资优惠问题存在争议,华为在与客户签署合同后,一直无法落实融资。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徐海明充分发挥了项目组各个成员的优势:让技术专家到现场讲解方案;让项目组成员在银行与该国政府斡旋,积极推动融资谈判;让会说该国语言的客户经理到该国各地考察,积极响应客户需求;让网络维护专家去该国各地维护客户网络,提高客户网络的使用质量……在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启动了项目。
这一项目的成功启动,深刻地体现出华为团队奋斗的重要性,其中既体现出了团队成员互助的力量,也体现出了团队成员之间互补的优势,正如任正非所提倡的那样:“时代呼唤我们要融入群体文化,在群体奋斗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个性。”
华为一直都非常重视团队作战的力量,但这并不代表团队中的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掩盖自己的锋芒,去努力适应团队的需要。相反,华为也尊重员工个性,并且充分发挥员工所长,使员工优势互补、团结有序。这样才能满足公司在各个经营形势下及各种业务场景中对人才的利用,才能为公司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2019年,任正非在某战旗交接仪式上,说出了自己近年来的目标,即“要在艰难困苦中完成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迎接胜利的‘铁军’”,这支“铁军”的战略凝聚点,就是华为的团队作战精神。在任正非看来,华为如今的团队口号不应该是“生存”,而应该是“胜利”,因此华为需要有野心的人才、有团队精神与奋斗精神的人才,组建起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
在任正非看来,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有好的一面。打造团队的过程也是如此,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方有缺点,就全盘否定他的优点,而是要用灰度思维去看待员工的问题,这样反而更容易让员工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员工产生一种价值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为团队共同的目标奋斗,从而在关键时刻真正做到“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