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以妥协和宽容维持团队平衡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妥协”是一个贬义词,甚至将妥协视为立场不坚定的表现。然而,任正非并不这样认为。在任正非看来,对原则性的东西是不能妥协的,但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事物,要懂得适当妥协和宽容,这样反而更容易成功。尤其是在团队合作方面,如果双方在一些本就有望达成共识的问题上各执一词,互不让步,结果只会导致合作失败,甚至两败俱伤。

任正非曾经指出,企业中的员工开展工作,无非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同物打交道,另一方面是同人打交道。在同物打交道时,不懂得妥协和宽容也许并不影响什么,如一个科研工作者,每天在实验室做实验,跟各种实验器具打交道,即使性格有些孤僻,也无伤大雅。但是,如果是跟人打交道,尤其是在企业中工作,或者是在企业担任管理者和领导者时,就必须学会以适当的妥协和宽容来维持团队的平衡。

这一点不难理解。在一个组织或企业当中,少则几十人,多则成千上万人,如果没有妥协、没有宽容,就没有团结,也就不可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所以,在华为内部,任正非积极倡导华为员工要用灰度思维看待问题,也就是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不要过于简单、绝对,不要把黑与白绝对对立起来,也不要把事物僵化为固定不变的范式。

杰克·韦尔奇曾说:“我的成功,10%是靠我个人旺盛无比的进取心,90%是倚仗我那支强有力的合作团队。”在企业中,不论是高管班子的构建,还是团队组织的建立,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宽容、彼此互补,是企业和团队健康发展的前提。

2000年末,为了解决华为优秀人才流失的问题,任正非召开了一次高管内部会议,参会的人员包括孙亚芳、郭平、费敏、徐直军、胡厚昆等人。在会上,任正非首先提出:“目前,华为的人员结构太过薄弱,需要引进新的人员,激发企业内部活力。”但徐直军认为:“华为当前更需要的是保持现有人员的稳定,减少员工熟悉环境的时间,提高市场部的工作效率。”胡厚崑也提出:“无论是研发部门,还是市场部门,保持人员的稳定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在一旁一直没有发言的孙亚芳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不可否认,华为的人才流失现象已经成为事实。我们应该想办法让优秀的人在华为内部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位,而不是离开华为。”

很显然,几位高管的意见都与任正非的意见相左,这时任正非的最终决定就变得十分重要。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任正非并没有任何的不满,也没有继续为自己的观点辩解。会议最后做出决策:将内部外聘的权力下放到华为的各个部门,由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其实,不论是华为,还是其他企业内部,不论是高管之间,还是员工之间,都应该借鉴华为内部高管团队的做法,领导者不做高高在上的“君”,下属也不必做唯唯诺诺的“臣”,而是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妥协又彼此信赖的伙伴关系,这样才更容易维护团队的氛围,维持团队的平衡。

在团队工作中,存在冲突是正常的。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团队成员需要无惧冲突,直面分歧,实事求是地进行交流,而不是因为害怕冲突就掩盖问题。明明问题泛滥,却刻意营造出一种一团和气的氛围,这才是对团队、对组织最大的伤害。团队内部应该鼓励“建设性的冲突”,就像华为的“蓝军”一般,敢于进行逆向思维和审视,论证“红军”的战略、产品和解决方案中的漏洞或问题,这样才能帮助“红军”少走弯路。

当然,团队内部就某些问题出现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无法决断的情况也在所难免,但大家应该意识到,共识并不代表完全一致,而是需要保持一定的灰度思维。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这一点更加重要。而华为的灰度工作哲学,就是认为灰度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强调的也是一种妥协与宽容的智慧。尤其是面对一些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稳定与变革、个体与组织等矛盾时,更需要以辩证思维看待,不能采取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的简单二元思维处理。

对于那些难以达成一致的冲突,也可以设置决策原则。只要坚守原则,就能提高成功的概率。比如,华为坚持的“以客户为中心”原则,就是坚持以客户价值为先,保持利他思维;再比如,华为坚持的“长期主义”原则,就是在考虑当下利益的同时兼顾未来,站在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企业决策。而在得出结论、形成行动方案之后,团队成员就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以这样的理念进行团队建设,既能考虑到不同成员的利益,又不至于偏离整体目标,团队内部才有可能更加平衡,也更有可能实现长期的发展。 8vv2YoCyr5sl7tDdphq9vr017SM5ajAXOodynHhvN049Yypz7WUKecEsAE4MsDr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