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之所以会感到尴尬,是因为担心自我暴露或受到他人的评价。在社会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为规范,人们会依照这套行为规范,对他人的行为做出积极或消极的评价。为了融入群体,我们会将这些行为规范内化。例如,当大家都在表态时,我们可能会觉得保持沉默是不合适的;在公共场合摔倒,我们可能会担心被人注意或嘲笑。同时,我们也会用这些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有时,我们会置身于一些充满矛盾的社交场景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运用机智和灵活的手段来妥善处理。
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尴尬的事情,人多的地方矛盾也多,有的人有话不直说,全往心里拨,说好话还不一定就能讨好人,甚至有时候还会在无形中得罪人。
当然,不是因为好话不能讲,而是好话也要看场合说。例如,当众人正在吵架的时候,不合时宜的夸赞就变成了一种偏袒,容易“引火上身”。
因此,会说话的第一步就是摆正心态,先审时度势。
在电视剧里常有这样的场景:早上上班到电梯门口就碰到比自己高好几个级别的领导,即将迟到的你只好硬着头皮和大领导同乘一部电梯,而电梯里只有你们两个人,这时你内心焦灼地想:我该说些什么呢?
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劝你别急。因为在不确定对方的情绪的时候,尽量保持安静,最怕多说多错。礼貌地打招呼之后,就可以安静地站在角落里。
如果有不得不说的事情,就要先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用一两句话简明扼要地表达。因为乘坐电梯的时间很短。
“领导,早上好。有一个紧急通知,市考察团因行程变动,希望提前到上午10点到,请问您10点有其他安排吗?”
“领导好,有件事情需要您点头,是关于经费支出的申请,如果您有空,我去您办公室详细汇报。”
简单概括情况,表达的内容要有逻辑、有条理,先重要后次要,不用说得太着急,语速要稳定,事与事之间要停顿,给领导反应或问话的时间。
除了正式工作内容,有合适的机会可以和领导闲聊谈家常,但是下属尽量不主动开口,也切忌过分“自来熟”。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与领导单独相处的情况。比如陪领导出差途中、开会空档领导坐旁边……遇到这些情况,我们普遍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我想和领导聊天、寒暄,但不知道聊些什么,导致气氛很尴尬。
其实,无论我们和领导聊什么,总原则是在不冒进的情况下,把领导聊高兴。当然,有一些需要避讳的话题,如果领导不主动提起来,我们尽量不要去问,也不要去聊。比如领导的私生活、对某个同事的看法等。
那么,要和领导聊什么?怎么聊呢?
可以聊领导的兴趣爱好。如果我们知道领导爱喝茶,就可以跟领导聊聊茶文化,如果我们不懂这些,以请教的姿态和领导聊天也是好的。
我:“李总,听说您爱喝白茶?白茶与绿茶有什么不同吗?”
领导:“不同的地方太多了,口感、茶汤颜色、制作工艺、发酵程度都不同,这是一个比较深的问题。”
除了聊领导的兴趣爱好,还可以聊聊行业现状或社会热点,如果领导的性格比较平易近人,那么可以适度聊聊业内八卦等话题。
我:“听说今年高考新增了AI智能巡查系统,实时分析研判考试异常行为。”
领导:“听说AI能对财务进行预警、风险评估等,这方面你可以和小王研究一下,以后像数据处理、报表编制这类工作,可以靠AI解决。”
我们在与领导交谈时,如果话刚说出就立刻认识到自己错了,说明我们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但是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收是收不回来了。因此,我们要学会一些救急的妙招。但是不要过分解释,以免越描越黑。
我:“王董,项目的方案已经发您邮箱了。”(其实忘记发给领导了。)
领导:“我没收到。”
我:“抱歉,王董。怪我,我熬夜加班赶出来的,可能太困了,错以为已经发您了,现在就发您。”
(这样的解释很容易让领导误认为我们是在变相“邀功”。)
我:“王董,项目的方案已经发您邮箱了。”(其实忘记发给领导了。)
领导:“我没收到。”
我:“抱歉,王董。我忘记发您了,现在就发。看来不能生病,一生病就脑子不好使了。”
(自嘲的方法能够让我们轻松化解尴尬,当然,并不是每一次都能用这种自嘲的方法。)
我:“王董,下午3点的会议,需要通知谁参加?”
领导:“下午3点有会议?”
我:“抱歉,我口误了,下午5点。”
(很多时候,一些小错误,领导是不会在意的,所以没必要过多解释,但是要及时承认错误,并改正。)
明明是其他同事犯的错,领导却误会是你的问题,并当众批评你。
此时,你不要当众反驳和解释。当众反驳和解释不仅会让领导下不来台,还容易在不冷静的情况下越描越黑,让领导反感。
我:“抱歉,领导,发生这样的事情确实是我没考虑全面,我立刻查实一下问题的原因,然后给您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查清原因后再私下找领导解释清楚,并给出解决方案,不仅能消除领导对你的误解,还能让领导对你的处事能力刮目相看。
同样地,当客户当众质疑你,而这个误会不是一时半刻能够解释清楚时,可以尝试不在事情的对错之间纠缠。
客户:“你介绍的这个款式在实际投放数据之中并没有你之前承诺的效果。”
你:“首先要感谢您对我们产品的信任,您愿意投入市场进行测试,说明您肯定对它有一定的信心。不过我们也留意到近期市场上有同类型的产品出现,可能我们的配套营销策略还需要调整一下。不如我们彼此把数据同步一下,接下来大家一起看看怎么把效果提升上去。”
不要把提出反对意见的客户放到自己的对立面上,要把他拉到自己这边,让对方觉得我们也是在为他好,是为他服务的,出现了错误和纰漏可以跟进调整,而不是产品、服务本身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