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适当“放手”,孩子才能主动成长

最近,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触动了很多人。这条朋友圈的内容是一个孩子的一条留言。

他提到,他妈妈不让自己碰手机,说玩手机会上瘾,每次拿起手机,都会被阻止。但是,他只是想玩会儿手机放松一下而已,并且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自控力。上了中学以后,就算他短暂地休息一下,妈妈也会责怪他为什么不把这时间用来背单词。于是,他在学习机上偷偷下载了帆书App,希望在这里能够找到理解自己的人。

看了这条留言之后,我感觉很心酸,便给他回复了很长一段话。我对他说,我们都能理解被管束过严的痛苦感觉,好在他能读书,能自救。

在现在这个时代,不使用手机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此,许多家长如履薄冰,时刻监控着孩子。

一个孩子如果总是被骂、被控制,总是被威逼利诱,那么他一定会特别迷恋手机,迷恋到有一分钟就玩一分钟,根本停不下来。就算父母把手机没收、设置密码,他也一定会想办法弄到手机。比如,有的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喝一大杯水,半夜3点被憋醒,玩上两个小时手机再睡觉。这个时候,家长也许还在对自己的手机管控方法沾沾自喜。

我还发现,被家长管得特别严的孩子,要么特别喜欢喝可乐,要么买起鞋子来没有节制,或是有其他的成瘾行为。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家长管教的那只“手”,抓得太紧了。

在家长的强行管教下,孩子的大脑没有办法正常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要知道,这些物质能够让孩子产生快乐的情绪。孩子感觉不到快乐,就只能依靠外部的刺激让自己感觉到还活着。

我们再次回到幂次法则。孩子所承受的压力和行为表现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临界点,一旦压力超过这个点,孩子可能会突然出现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更直观一些,孩子的头脑承受力就像快要烧开的水,90℃时看起来和常温水没什么两样,但如果某一天,他承受不住这种高压的生活,就会像100℃的水一样,猛地沸腾起来。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如何去做呢?

适当“放手”,孩子才能主动成长。

揠苗助长的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养育孩子就和照顾植物一样,要尊重他的天性,让他从力所能及、能够学到的东西开始学习,让他获得尊严感、成就感,这样孩子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我曾推荐过一本书,书名叫《园丁与木匠》。

做父母,就像在园子里种花,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营养丰富、充满爱、稳定的环境,来滋养整个生态系统,使得各式各样的鲜花茁壮成长,让具有不同性格特色的孩子们自己创造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我们可以把家长分为“木匠型”和“园丁型”。

木匠型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是把孩子当成一块木头,每天不停地锯,锯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到最后,家长往往特别累,孩子也非常痛苦。这样的家长把孩子变成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高考。

而园丁型家长教育孩子的状态像在阳光下浇花,大部分时间用来喝喝茶,有杂草的时候动手除一下,整个过程轻松而愉快。

我曾提到,在幂次法则里,孩子的成长会出现断崖式的变化。不论是园丁型家长还是木匠型家长,他们所做的一切在“拐点”之前都在不断积累、叠加。但是,孩子的大脑健康程度,也就是曲线“拐弯”的方向截然不同。

我儿子嘟嘟上五年级的时候,每天晚上有大量的时间跟我玩。我们在家里打棒球、打扑克,有的时候还看漫威。他对漫威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甚至读完了一本很厚的关于漫威的书,要知道,那本书实际上是给大人看的。

嘟嘟每天回到家后,最多用十几分钟就能写完作业,基本上我给他签个字就完事了。家里没有人辅导他的作业,更没有人要求他的分数一定要考得多高。但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从来不用我们费劲儿、操心。

有些家长肯定会疑惑:“我家孩子不管他,也能变得优秀吗?”

优秀可不是“管”出来的,如果能把孩子内心的力量调动起来,让他自己主动去成长,他就会自发地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嘟嘟听完我讲的《爱因斯坦传》后,为自己设立了目标——去加州理工学院求学。他问我:“爸爸,我该怎么做,才可以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

我对他说:“这件事非常艰难,但如果你想要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话,爸爸愿意支持你。”

我明确地知道,他将来并不一定会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我也不会逼迫他选择某个职业。我在乎的,是他的内心有变得优秀的动力。

我能够预见,这条曲线的“拐弯”,一定是朝着正确的方向。

就像我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中提到的,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是让孩子对自己无条件地信任、无条件地依赖,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对他无条件的爱。这种爱里面不存在交换,不存在恐吓,更不存在威胁。

不管教,也是一种勇气;“少”,也是一种智慧。

核心要点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适当“放手”,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天性,避免过度控制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成瘾行为。

1.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使用手机可能只是为了放松,家长应该理解这一点,而不是一味禁止。

2.适度放手:家长应该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有机会自我管理和成长,而不是过度控制。

3.避免极端管教:过度的管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其他成瘾行为。

4.快乐的重要性:孩子需要感受到快乐,家长的严格管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5.幂次法则与临界点:孩子的压力和行为表现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临界点,压力超过这个点可能导致孩子情绪或行为产生剧烈变化。

6.园丁型与木匠型家长:园丁型家长为孩子提供爱和稳定的环境,让他们自由成长;而木匠型家长则试图“制造”孩子,让他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7.孩子自主的重要性:孩子如果能够自我驱动,他们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

8.无条件的爱与信任: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信任,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9.家长的角色:家长的责任是支持孩子,让他们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强迫他们走特定的道路。

10.教育的智慧:少一些干预,多一些信任,反而是一种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尊重孩子的天性,适当放手,让孩子有机会自主成长,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2pIWno5aHM9QoRJxl01pHZEe5IA4P9aMZqvJ0mlaIzWM9CV7n1XctJdp0UZHUg9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