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聪明的父母,带给孩子健康的头脑

在介绍幂次法则的内容中,我已经讲述了“拐点”是如何形成的。那么,在这个“拐点”处“拐弯”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孩子头脑的健康程度。

如果我们要使一个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教他什么?

有的家长说,教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有的家长说,教他讲文明、懂礼貌;还有的家长说,教他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再到世界各地去走走,开阔视野。

但是,这些无一不是行为,无一不是外在的表现。

改变行为的本质,是孩子不用动脑子,没有自己的决策,只要家长逼着他干,他就能做到。

相反,关注孩子的大脑而非行为,是在尊重孩子头脑发育的过程。

尊重孩子头脑发育的过程,即允许孩子的头脑有足够的可变性。有些专家说,一个人最稀缺的能力是专注力。但在我看来,我们最稀缺的能力是好奇心和创造力。

孩子的头脑蕴藏着巨大的能量,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过早地训练孩子手背后、上课不许发言,在这种施压下,孩子的头脑就会变得越来越固定化,精神也会越来越紧绷。

几乎没有孩子在小时候可以打得过家长,只要你对他凶一点,他就能听话。可以说,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家长都不会觉得这样的状态有什么问题。

我表妹曾谈起过,她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她这个当妈的。孩子在家里特别闹腾,连外公、外婆都敢欺负,但是只要自己一回家,孩子立马变得乖乖的,甚至有的时候还谄媚地给自己拿拖鞋。

表妹在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显然很骄傲,因为她觉得自己能“镇得住”孩子。

我听了这个故事,看了她的反应,立马就着急了起来。我对她说,照你这个管法,别看孩子现在怕你,以后也许伤害你伤得最重。

一个孩子小时候就逆来顺受,不是一件好事情。孩子在家长的施压下变得听话的过程就是他的头脑积累压力的过程。一个人的行为被操控,那么他就会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不会崩溃、发疯。

评判一个孩子是否健康,要看他的脑子,而不是行为。孩子是否热情、是否开心、是否有探索欲、是否爱家人和这个世界,是他大脑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有的父母会问:不让我们管孩子看得见的行为,却让我们关注孩子看不见的脑子,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判断孩子的脑子是否健康。一个健康的头脑可以随时随地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

比如,孩子要研究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头脑健康的孩子可以专心致志地钻研,直到把这道题的答案解出来;而头脑不健康的孩子会在解题的过程中胡思乱想——“我真笨”“我完蛋了”“我不适合学数学”“为什么不让我玩手机”……

有些孩子会保持这个状态一直到考上大学,如果在这个时期,家长还是没能关注到他的头脑压力,孩子的抗压能力便会达到阈值,甚至在这时会做出自残的行为。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滋养孩子的大脑呢?

我在讲《儿童自然法则》这本书时提到,我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意识到,教育不是父母板起脸孔跟孩子说话,让孩子害怕自己。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对孩子有教育意义,他们的大脑在日常生活中在不断地构建连接。

有很多父母经常会说:“我的孩子很不听话,我希望他能乖一点。”但是,当一个孩子真正变“乖”了,很可能代表他的智力发展停滞了,代表他什么都不敢做了。

所以,过度管孩子,真的会把孩子的头脑管“坏”。

我曾在《孩子天生爱学习》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教育家塞利娜发现,法国每年有40%的小学生考试不及格,她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2009年的时候,她自己找了一所幼儿园,向法国教育部申请了一个课题,做一个试点班。

试点班所选择的位置,不是在富人区或者其他物质条件很好的地方,而是一个教育力量薄弱的地方。这里的孩子家长都不太管孩子,都忙着打工赚钱。她把班级改造了一下,经过实验,这个试点班学生的成绩得到了大幅提高,班级氛围非常轻松愉快,班上同学的关系都特别好。

在这个故事里,影响孩子成绩和心情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很简单,是孩子是否能承受父母高压下的管教。

一个孩子是否能管好自己,取决于前额叶皮质的发育情况。如果家长整天骂孩子,那么他的前额叶皮质就不会发育,自控力便会降低。

因此,承受压力的孩子往往无法具备理智和自律性,甚至会缺乏想象力和对艺术的感知力。减轻压力对孩子的影响,为孩子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氛围,才是滋养孩子大脑的最佳方法。

我相信,任何一位家长都没有办法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无懈可击的完美学霸。正确的做法是把孩子当作一个普通人,让他产生内在的动力,让他爱自己、爱社会,让他对生活充满无限好奇,爱上探索,遇到了挫折能够自己解决。

回到我们在前文提到的幂次法则,这时的孩子,一定能爆发强大的学习力、幸福感。到了这个时候,父母将会发现,自己需要做的,只是把自己的内心调理得更顺畅、更健康,这会反过来给孩子的人格和头脑带来正向影响。

在本节的最后,我想再给各位家长来一颗“定心丸”。

有些家长会问,我已经管了孩子这么多年,经常对他施加压力,孩子会不会从此就低沉下去?

我希望所有的家长都摒弃这样的焦虑。因为,即使父母的很多管教行为是错的,若及时改正自己的管教方法,孩子仍有可能逐渐健康成长。一个孩子的生命力强大到超乎我们的想象,在年少时和家里人吵架、闹别扭,不代表他永远都会维持这个状态,他们仍能够在家长的影响下热爱生活、茁壮成长。

所以,我们要对孩子有信心。

如果你能够做出改变,那么“拐点”的转向也许就发生在下一秒。

核心要点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关注孩子大脑的健康发展而非仅关注外在行为,通过减轻压力、提供支持和鼓励,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从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实现积极的“拐点”变化。

1.教育的真正目标: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大脑健康和内在发展。

2.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孩子的行为是外在表现,而改变行为的本质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内在动力。

3.好奇心和创造力:孩子头脑中最宝贵的是好奇心和创造力,这些能力比专注力更为稀缺和重要。

4.避免过度管教:过度管教会导致孩子的头脑变得固定化、精神紧绷,甚至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5.家长的角色:家长应该避免成为孩子行为的操控者,而是成为孩子大脑健康发展的支持者。

6.孩子心理健康指标:评判孩子是否健康,应该看他们是否热情、开心、有探索欲和对世界有爱。

7.压力对大脑的影响:家长应该意识到高压管教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负面影响,包括减少想象力和艺术感知力。

8.改变教育方法:即使家长过去使用了错误的管教方法,若及时改正,孩子仍有可能健康成长。

9.家长的自我调理:家长应该调理自己的内心,以给孩子的人格和大脑带来正向影响。

10.对孩子保持信心:家长应该对孩子有信心,相信他们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恢复能力。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和大脑健康,避免过度管教,通过自我调理和改变教育方法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L6Ap1XATOEs2AlGVOv2rhaTeCHpf0ZyE99/5qvutdM41V2HtXQvZR5o/TA7yKFu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