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计算(fog computing)这个词在2011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斯特尔佛教授首先提及,他当时的目的是利用“雾”来阻挡黑客入侵。雾计算是思科公司(Cisco)在2014年的Cisco Live 2014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概念,是云计算的延伸,这个架构可以将计算需求分层次、分区域处理,以化解可能出现的网络塞车现象。
雾计算是一种分布式的计算模型,作为云数据中心和物联网(IoT)设备/传感器之间的中间层,提供计算、网络和存储设备,让基于云的服务离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更近(如图1-5所示)。雾计算的名字源自“雾比云更贴近地面(数据产生的地方)”。雾计算是使用一个或多个终端用户或用户边缘设备,以分布式协作架构进行大量数据的存储(不是将数据集中存储在云数据中心)、通信(不是通过互联网骨干路由)、控制、配置、测试和管理的一种计算体系结构。
图1-5 雾计算概念示意图
雾计算环境由传统的网络组件(例如路由器、开关、机顶盒、代理服务器、基站等)构成,可以安装在离物联网终端设备和传感器较近的地方。这些组件可以提供不同的计算、存储、网络功能,支持服务应用的执行。思科、ARM、戴尔、英特尔、微软和普林斯顿大学边缘实验室等于2015年11月19日成立了目前唯一的雾计算组织——OpenFog联盟,创建了雾计算标准——OpenFog,以实现物联网(IoT)、5G和人工智能(AI)应用的数据密集型需求,促进雾计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