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战略的关键是组织

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个底层逻辑——作为老板,最应该管什么。有一个比较流行的模型是:

企业业绩=战略×组织能力

说白了,老板一是管战略,二是管组织。

在战略上,老板都有宏图大志,挥斥方遒,喜欢喊大口号,动不动就要“再造一个自己”,让市值或营收翻倍。但到了组织上,老板倾向于把这个话题理解得很小,解题方法也让人哭笑不得。

一方面,他们喜欢把战略和组织割裂开来,认为自己应该专注于战略,在人力上只需要找到一个好的CHO或HRD就行。 我无数次听到客户的诉求:“穆老师,有没有比较理解您思想、掌握您方法的靠谱HR一把手,我们急需。”或者,他们会感叹:“要是我们有×× 那样的CHO就好了!”

另一方面,他们迷恋一些“术”,甚至喜欢寻找“特效药”。 更有若干老板朋友经常兴奋地蹦出:“穆老师,您了解××工具吗?某某大厂之所以这么牛就是因为用了这个,我们也准备导入。” 前文提到不少企业迷恋的“执行力”,也是这一种特效药。

其实,当老板们产生上述想法时,他们的战略和组织就都完了。即使这种企业能获得成功,也是一时的运气,是机会主义的胜利。纵观中外企业的发展史,我从来没有见过不重视组织管理的企业可以基业长青。靠运气赚来的钱,都会被实力“浪”出去。最近两年频频退场的那些商业大佬,表面上看是时运不济,实际上都是在被自己“仰望战略,不顾组织”的荒谬行为所惩罚。

不仅老板们在割裂战略和组织,学者们也有类似的误会。前几年,就有国内学者争论过究竟是经营重要,还是管理重要。其实,这个争论没有意义,经营战略和组织管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我的观点是, 战略的宏图大志如果没有用组织上的安排来验证,只会是空想,毫无意义。这样的战略并不是真正的战略,最多算是“战略意图”,甚至可以理解为廉价的“情怀口号”。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先提一个问题:中国做自营电商的企业那么多,为什么最后就成就了京东一家独大?当当、聚美优品、唯品会、凡客不配吗?

有人说,这是因为刘强东有战略眼光,看准了要扩品类、自建物流。我帮各位读者朋友回忆一下,凡客创立之初就自建物流如风达,在扩品类上也堪称疯狂。你能说陈年没有战略眼光吗?我再帮各位回忆一下,当当在最初拿IDG等机构投资的时候,那可是承诺要做中国的亚马逊呀!你能说当时的李国庆夫妻没有战略眼光吗?

有人说,是资本相信刘强东。醒醒吧,资本是最无情的,它们坚定地投资刘强东,绝对不会仅仅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看起来老实憨厚,一定是因为这个项目更加有利可图。

好了,问题已经浮出水面, 既然这个赛道的企业家都有战略眼光,那么,为什么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战略定力?不敢在关键战略上投资源?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不敢投入,无非就是产出太少,投产比算不过来。而之所以有的企业家能有战略定力,敢于在关键战略上持续投资源,并不是单纯因为人家胆大,而是因为人家能够把资源投入转化为合理的业绩。

相似的战略,初始投入的资源也相似,那么,企业为何会产生不同的投产比,以至于在同样的方向上有进有退? 关键在于组织(organization)。组织围绕企业的目的设计分工,并将人和各类资源进行排列组合,组织的水平决定了投产比!

举例来说,京东和竞对(竞争对手)一起在物流上砸钱,最开始大家都因为规模不足而没有实现盈利,但刘强东因为在组织上的某些合理设计,他投入一个单位的资源带来的收益远比对手要高,那么,对手就会退却,刘强东就会坚持。不仅如此,京东投入单位资源带来的收益还在不断加速增加,让刘强东和资本都看得到未来丰厚盈利的希望。那么,这种战略定力就会被进一步强化。

企业家的战略定力由什么决定?表面看是胆识,深层次是效能(efficiency,即投产比,也称效率);而决定效能的,其实是组织。

换个角度看,什么是“好战略”? “好战略”就是能被执行下去的战略。 什么战略能被执行下去? 如果一种战略能够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更高的效能,那么,它就能被制定者相信并由企业执行下去。

所以,脱离组织和效能来谈论战略定力和战略优劣没有任何意义。说到这里,我要对大家比较喜欢使用的那个模型提点儿看法。“企业业绩=战略×组织能力”的模型看似整齐有力,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太多应用价值的信息,它呈现的更多是没有营养的废话,好比说一个人之所以饿死,是因为没吃东西。

不仅如此,这个模型还会诱导使用者将“战略”与“组织”割裂开。被这样的思路引领,“战略脱离组织”“战略无法落地”“有战略、无定力”等情况还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MhBxjlcjtrl3Itch0ntpkZ+rUk/ICQU71zXrYqrAO5R7V4NIbgzWz3JUYqfnbH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