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效解码

人效解码是以公司整体人效目标为前提,为各个前台业务单元和中后台部门解码出合理的人效标准,包括精确的指标和目标值。

人效指标的确认是个难点,但绝大多数企业试图用简单的方式绕过去。

不少HR向我反馈,他们所在企业抓人效“就抓一两个指标”,例如,人均营收、人均利润等。我问,所有的业务单元都是用这一两个指标吗?他们肯定地回答“是”。

其实,在我的《人效管理》一书中,我早就批评过这种谬误了——不同业务单元是不同的生意,怎么能用相同的人效指标来衡量呢?

但HR们的回答却很实际——这样方便管理呀,况且,考虑不同业务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在目标值的设定上予以权衡嘛。

想法是好的,但执行起来肯定会误导各业务单元。道理很简单,你让一个程序员和一个厨师来比厨艺,虽然你考虑了程序员的专业技能不在这个领域,提出会降低对人家的要求,但程序员拿到这道不可理喻的“考题”,心里一定会有无限抱怨。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大家的领域不同,考核的重点不同,千万不能让一个领域去迁就另一个领域,强行把大家拉到一个赛道上。“考核什么,就得到什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仔细想来,H R们坚持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虽然不能接受,但也算是情有可原。要让不同业务单元的人接受自己的人效指标不同,首先要与他们就生意的本质达成共识,这显然让HR走出了舒适区。与其如此,还不如用老板的“尚方宝剑”来直接下发一刀切的人效指标呢!况且,老板要求的人效指标,只能通过这种一刀切的方式下沉下去,才能确保向老板有交代呀。如果下发的人效指标不同,这相当于改“圣旨”了,谁能保证最后汇总起来是老板要的结果?

目标值的确认也是个难点,但绝大多数企业用草率的决策替代了数学的精算。

老板们大多能感觉到企业内人力资源投入的诸多浪费,因此,他们很容易对人效管理的概念产生强烈共鸣,并时常会大手一挥下达类似“本年公司的人效要提升30%”这样的目标。

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定是30%,而不是29%或31%?原因在于,老板也没谱,他们给出的是一个“概数”。这个“概数”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有没有可能在今年实现,这需要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精算,并将精算之后的结果与老板进行沟通,把“概数”变成“确数”。

但现实中,大多数人力资源部门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它们没有计算逻辑,无法与老板就目标进行沟通。于是,HR转而选择借力打力,手持这把“尚方宝剑”,强行向业务部门转嫁压力,粗暴砍人、控编,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有效手段。前面是把所有被考核部门的人效指标强行统一,这里就可以在统一的人效指标里设定统一的目标值,想来倒是很方便。

这叫“人效一刀切”,不叫“人效解码”。 仔细想想,这样的工作方式,真的是老板们认可的吗?这样的工作方式取得的人效,真的是对企业有利的吗?如果企业高薪聘任了一个HRD,他用这种工作方式来交付,这份钱花得值吗?

其实,前台的每项业务、中后台的每个部门在长期和短期内的人效提升空间是可以计算的。只有针对每个被考核部门独特的人效指标,分别设置那种“跳起来,摸得着”的目标值,才是人效解码的正途。同样,也只有计算出所有被考核部门的预期人效提升空间,用数学方法进行整合,才能得出企业整体人效提升目标的“确数”。从这个意义上说,各个被考核部门的人效指标和目标值并不完全是被自上而下“解码”出来的,而是经历反复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验证之后得出的结果。

问题来了,如果各个被考核部门背的人效指标不同,那么如何进行整合呢?换个方向,如果老板有对公司整体人效指标的要求,那么如何确保为各个被考核部门拆分指标、设定目标后,还能闭环公司的总目标呢?这又是个极具挑战的技术难题。 bg4JF2OSKL6usWsbXjbP99amsQ/5dp3+dWS4RNTPAz4EVFdGB9MHRFniozbJB7c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