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静下来了。
一阵风从楼道蹿进,贴着地面打着滚儿进了教室。陈春来到门口,仰起头伸开双臂,把汗津津的身子沐浴在微风里,紧贴着皮肤的衬衣微微鼓起来,裤腿里也钻进了几缕风。他浑身一抖,闭了眼,静静享受这夏日傍晚的凉爽。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了,连蟋蟀和老鹰都知道避避夏,可见有多热。好在要放暑假了!就在半个小时前,教学楼里还人头攒动,说笑嬉闹,翻腾着兴奋的气浪。半个小时后,他们就离开了。假期终于来了呀,人人都放松了自由了,完全有理由兴高采烈。一股股人流车流涌出校门,很快就融到城市的五彩斑斓中。
浓重的寂静笼罩着每个角落,他看了看异常安静的楼道,看了看空旷的校园,看了看夕阳下格外醒目的操场,然后把目光投向教室。退休了,自由了,再也不会躺在床上盯着闹钟早早起床了,不会听见铃声就准备上课,不会一出门就惦记着请假。七月十三号,是他正式退休的日子,也就是说,今天从这个教室里走出去,就再也没有合适的理由重新走进来。铁打的单位流水的兵,他这个老兵,已光荣地退伍了。
他大步走进去,坐在凳子上,把一串钥匙放在课桌上,钥匙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就在刚才,熟如兄弟的保安老冯看着西装革履的他,满脸惊讶,却也没追问,只轻轻说,记着锁好教室门,钥匙就放在原地好了。
风徐徐吹进来,灌入更多凉意,一缕金光调皮地摇曳,几次三番在脸上晃。发了一会儿呆,他突然站起来,快步走上讲台,稍息立正,紧紧领带,像站在万人瞩目的台上发表重要演说一样,甚至还有点紧张;但他定定神,轻轻咳嗽了一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信纸,低头鞠躬,对着空荡荡的教室,声情并茂地读起来。
亲爱的黑板:
此时,人影渐散去,喧嚣归于静谧,偌大的楼里,只剩下我们!
你看,夕阳正浓,斑驳的光影斜射进来,整齐的课桌椅,光洁的墙面,干净的玻璃窗,白色的粉笔盒,当然还有墨绿色的你,将这间教室变成一幅静物画,连窗外的秋风也探头进来想看个究竟。咱的老朋友——一树合欢,正张开树冠,把一个个粉色的小伞托在自己的臂弯里。
还记得第一次见她开花吗?那时她才齐窗高,每天都踮起脚尖瞅教室里几十张脏兮兮的小脸。当一朵朵粉红色的小伞张开时,那些乡里娃没见过,好奇地把所有花都摘下来夹在书中。我用了一节课给他们讲合欢的传说。我说,虞舜南巡时死在了路上,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在哪里也找不见,就天天哭,直哭得眼里流出了血,哭得血尽而亡。后来,她们的魂灵和丈夫合在一起,变成了合欢,后人常用来它来赞美忠贞不渝的爱情和相亲相爱的人。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你看她张开巨臂,和古色古香的四层教学楼比肩高,生机勃勃,意气风发。她正年轻,而我,已经老了。
你还记得吗?我们学校的前身,在脏乱差的郊区,那时没操场也没教学楼,只有八间土坯房和一棵老榆树。校门口,一条小道从村庄横穿而过,四季泥泞,就是晴天也得穿雨鞋上下班。学生呢?清一色的男生,一天到晚不好好念书,总是打架斗殴,滋事生非。我和全校老师(也就四个人)拿起棍棒,和村里的二混混们大战了一场,打得他们鸡飞狗跳,屁滚尿流,才结束了他们天天在校园里骚扰的历史。
日子慢慢继续着,学校也一天天扩大着;我们一天天经历着,平静的生活周而复始。就是从那时起,我心中有了个愿望:以后写一些信,寄给我最在乎的人,再收回一封封信,聆听他们的心声。我想知道那些我关心的人和他们心底的故事,我也想让你知道。话题扯得有些远,我老了,请原谅我的唠叨吧。
旧城改造后,我们搬迁到了新校址。从两个班到几十个班,从九十八个学生娃到六千多人,从纯一色的男生到男女比例各占一半,从不思进取到人人奋进,变化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日新月异。你呢?也从那窑洞墙面上的那一块疙疙瘩瘩的木板变成了光滑的淡绿色玻璃。如今,更是鸟枪换炮,一触摸就会显示内容,像个大大的电视屏幕。真想不到啊,单在这间教室里,就承载着多少岁月荏苒、更新换代的轨迹呢。
就拿我来说吧,站了半辈子的讲台,讲了半辈子课,告别了一茬茬青春的面容,虽然老了,要退休了,但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我参与了时代发展变化的每一个过程,为学校的每一次提升和跨越而兴奋。今早,当我和往常一样踏进学校时,看到那造型古典的路灯,那经过风雨洗礼的松柏,那认真背书的脸庞,那匆匆走进教室的背影,忽然觉得所有往事就发生在昨天,所有故事也不曾走远。
往事也堪回首啊,似乎刚刚走进校门,恍然已是多年,从稚嫩的少年到满怀理想的青年,从年富力强的普通老师到两鬓斑白的校长,在这块土地上,我已站了三十六年。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学生,几十年如一日,读书教书成了我生活的常态。我这多半生,没有太多的波折,也没遇到过大的坎坷,整天忙忙碌碌,弟子却遍布各个领域。他们有走向全国的知名人物,有在国外工作的栋梁之材;更多的,还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在学校幼儿园商场农田工地,干着卖鞋卖煤卖牛羊肉配钥匙开挖掘机修下水道的工作。我坐车时,会遇到开出租的学生;买鞋时,红脸蛋的女生会递过来一双又一双。当年资助过的学生如今是无公害大棚的领军人,每周给这座城市输送新鲜蔬菜;曾被关进教管所的,如今,作为一名法律公益工作者,给更多的人无偿提供法律援助。几十年来,为社会培养出了这么多合格的公民,没有敷衍自己的职业,没有荒废自己的光阴,没有愧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辜负岁月的恩赐:我很知足,也很自豪。
可话说回来,教书这职业,那是真正的平淡重复、单调无奇啊,孤独寂寞、失意彷徨……是,我也有过焦虑悔恨,因为灯红酒绿的世界,永远充满着无限诱惑;我也曾徘徊挣扎抱怨厌倦过,期望换一种活法,过另一种生活。有个阶段,我站在玻璃窗前,看着黑夜里的点点灯火,想自己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也仅仅能养活老人孩子,就有些不平衡,就有悲欣交集、自卑踌躇的空茫。“理想”这个词是如此熟稔而无奈,熟稔是因为你不停地被告知人生有很多意义,无奈是总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怎么走怎样做。
在时间的稿纸上,每个人都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多年的教书生活,让我在白发丛生的同时,也感到了时光的飞逝和生命的无奈,所以我也曾有过困惑和感伤,离开这个教室这幢楼房这座校园,往后的日子怎么办?
好在从多年前开始,我就找到了宣泄工作生活压力、改变内心焦灼不安的方式,那就是写信。当一封封手写的书信发了出去,一封封手写的信收了回来,我非常兴奋。我是多么享受读信的时刻啊,因为它能使你在遵循内心的声音、指向远方的同时,有更温暖的言说和诉诸。写信、读信,带给我和我的同事朋友们的,不仅仅是各种交流沟通,也不仅仅是各种教书育人的故事,它还告知我们,要耐得住清贫孤单,守得住认真勤奋,很不容易。不过,我们这些普通劳动者,能以安静、明朗、积极、质朴、慈悲、小完美,在三尺讲台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即使这些故事微不足道,但它们是真实而可信的、疼痛而刻骨的。
最快乐的是,当你把一些种子播撒出去,一定会得到饱满的回馈。你看,就像此刻,夕阳散漫,我听见了时光嗒嗒而过的脚步声。既然不能征服,我会随时献出诚恳感激之心,顺从心灵所赋予的冥冥呼应。
现在,就让我把这些回信一一读给你听,希望你和我一起经历职业带来的欢、爱、怨、悲、喜、怒、哀、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