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演进

一、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约1万年,分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

旧石器时代又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的人类,可以“北京人”为代表;中晚期则各以“河套人”和“山顶洞人”为代表。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采摘果实、狩猎或捕捞获取食物。当时人们群居在山洞里或部分地群居在树上,以一些植物的果实、坚果和根茎为食物,同时集体捕猎野兽、捕捞河湖中的鱼蚌来维持生活。在山洞中的遗迹和遗物留下了很多,但树居生活却很难留下什么遗迹。从古代的文献中,依稀可以寻觅到远古时代树居和采集的影子。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中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特点就是洞居或巢居、采集和狩猎。

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人们通过血缘关系维持着家族内部的关系。在血缘家族内部,婚姻按照辈分来划分,同一辈分的人互为夫妻。而在不同辈分之间则不通婚。这样一个家族就是一个社会集团和生产单位。内部两性有分工,男性狩猎,女性进行采集和抚育小孩。

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相对的定居生活。人口逐渐增多,同时认识到家族内部同辈之间近亲婚姻对人类体质的危害,原先的原始人群为氏族公社所取代,同时形成了族外婚制。互相通婚的两个氏族就形成了部落。一个氏族的成员必须和另一氏族的成员通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氏族的世系只能按母系计算,所以叫作母系氏族。

2.中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距今约15000—8000年,以石片石器和细石器为代表工具,石器已小型化。这是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的过渡性阶段。直接取之于自然的攫取性经济高涨,并孕育向生产性经济转化的时期。

这一时期细石器被大量使用。广泛使用弓箭;已知驯狗;在一些地方还发现了独木舟和木桨。

3.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始于距今8000年前的人类原始氏族的繁荣时期。以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石铲,琢制的磨盘和打制的石锤、石片、石器为主要工具。

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达到了全盛。婚姻制度由群婚转向对偶婚,形成了比较确定的夫妻关系。在氏族内部,除个人常用的工具外,所有的财产归集体公有。有威望的年长妇女担任首领,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参加者是全体的成年男女,享有平等的表决权。

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名称、共同信仰和领地。当氏族内部的成员受到外人伤害,全族会为他复仇。

在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磨制石器流行,并发明了陶器。

二、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

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1.母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是氏族社会前期的社会形态。其历史时间,在考古学上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大约从五六万年前开始到五六千年前结束。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生产资料完全归氏族所有,没有私人占有的现象,氏族成员共同生产、共同消费。妇女是氏族大家庭的主人,而且在氏族内部据有实际权力,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那时,人们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妇女从事采集,男子从事渔猎,实行族外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只能按母系计算。旧石器晚期出现的原始农业以及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的磨制石器、原始畜牧业、原始制陶业及原始建房技术,这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已经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

2.父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是氏族社会后期的社会形态,它是直接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来的。在考古学上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过渡,到新石器晚期确立,距今约五千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子成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并掌握社会财富和权力,最终引起了氏族组织结构的变化,实现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的过渡,并最终为父系氏族所取代。父系氏族的特点为:妇女社会地位下降,实行妻从夫居,子女从父居;世系按父系计;婚姻由对偶婚转变为一夫一妻制;财产继承从父计;崇拜祭祀男性祖先。

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全盛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渐加速,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于是母权制自然过渡为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了。从此,以父权为中心的个体家庭成为与氏族对抗的力量,原始社会逐渐趋于解体。男子依靠经济上的优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他们必然要求按照男系计算世系、继承财产,母权制的婚姻秩序被打破了,原来对偶婚制下的从妻而居的传统,为一夫一妻制所取代。在一夫一妻制下,妇女的劳动局限在家庭之内,以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女子在家庭经济中退居于从属地位。最初,这种小家庭依附于父系大家庭。生产进一步发展后,小家庭便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氏族社会走到了瓦解的边缘。

三、社会大分工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到了末期,以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开始破裂,一些氏族成员脱离自己的氏族,到别处和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杂居,同时氏族也不断接纳外来人,于是出现按地域划分的农村公社。到了这时,原始社会基本上就已经瓦解,不同阶级之间出现了斗争,随着情况的深化就出现国家来对人民进行有效的统治。许多文明的原始社会解体后都进入了奴隶社会。事实上,阶级思想在更早就已经产生。

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使用天然金属,后来学会了制作纯铜器。但是由于纯铜的质地不如石器坚硬,不能取代石器,这一时期也称为金石并用时代。到了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年前后,人类学会制造青铜,进入了青铜时代。到了公元前1000—公元初年,随着铁器的使用,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从金石并用时代到铁器时代,是原始社会的解体时期,也是阶级社会的形成时期。世界各地阶级社会的出现几乎都和金属出现的时代相关,唯一例外的是美洲的玛雅文明。不同文明其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也不一样,在埃及和两河流域,原始社会在金石并用时代就已经解体,而在其他一些地区,则是在青铜时代或铁器时代才发生解体。

这一时期,生产有较大发展,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发生于原始社会后期。这次社会大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部落之间的商品交换,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发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这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促使私有制的形成。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出现了不从事生产、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它发生于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的时期。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在生产中地位的提升,男性逐渐取代女性取得社会的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形成了。在父系氏族公社内,出身和世系按男子的系统计算,实行父系财产继承制。夫居妇家制度变成妇居夫家制度,不稳定的对偶婚逐步向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过渡。妇女的地位逐渐下降,父系氏族首领改由男子担任,氏族议事会由各大家族的族长组成,原来由全体成年男女参加的氏族议事会,如今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

三次社会大分工

四、邦国文明的出现

尧和舜生活在4000多年以前,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这时候,在氏族公社里,虽然生产资料如土地、牧场等仍归全氏族公有,但是,以前那种全氏族成员集体农耕、集体打猎的制度,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生产所代替。生产由公共的事变成了个人的事。氏族内的私有财产日益增多,特别是氏族、部落的首领凭着手中的权势占有大量财富,成为贵族。阶级分化出现了。在战争中抓到的俘虏不再杀掉,而被留在氏族里从事劳动,作为父系大家庭的家内奴隶。奴隶制度开始萌芽。

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分化,部落之间的掠夺战争频繁出现。氏族部落的贵族经常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大量财富和奴隶,从而扩展他们所控制的地盘。这种掠夺战争成为氏族贵族发财致富的主要手段。据史书记载,尧率领各氏族部落对三苗进行了长时期的战争。三苗活动在长江、汉水之间,可能是三个部落。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驩兜,一度参加以尧为首的部落联盟。舜也对三苗进行过战争,“分化三苗”,“更其俗”,把驩兜放于崇山,对三苗进行全面的整顿。到禹的时候,兴师动众,大举进攻三苗。在一次交战中,禹射中了对方的一个首领,“苗师大乱”。三苗打了败仗,退到江南;不少战俘沦为奴隶。

由于战争的需要,一些近亲的氏族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联盟设有军事首领。因为这时氏族公社里的生产资料还没有完全变为私有,旧日的氏族还具有一定的势力。所以,在氏族部落的部落联盟里还在实行民主制度。

部落联盟的首领在决定重大事件和准备进行战争的时候,首先要召集部落联盟会议,由各部落的首领参加,共同议事。这是部落联盟的最高权力机关。军事首领必须服从并执行这个会议的决定。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任命和改选,也要经过部落联盟会议的民主评议和推举。这种制度叫军事民主制。这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

军事民主制虽然保留着氏族公社的民主色彩,但是已经同原来意义上的全体氏族成员的民主平等有了区别,只是供少数贵族享受的“民主”了。这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氏族社会末日的来临。 1JUW1nqaPpS+iB0410QYLo54lI0hotJb0AUDBH6qw9MXUJACu3Go8/keZmqKe7U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