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宝镜三昧”歌昙晟

第三位唐代建昌本土高僧叫作昙晟(782-841),俗姓王。据传,昙晟刚出生时,就带有右肩袒露的胎衣,像僧服一样。机缘和合,少年时,他就在建昌县石门泐潭(今靖安宝峰)出家,并在住持怀海禅师身边作了侍者,后随怀海禅师来到百丈寺弘法。但在百丈怀海身边,他始终未契因缘,便前去参拜药山惟俨禅师。药山惟俨问他,怀海禅师是如何讲法的,讲过什么法?昙晟一一作了回答。药山惟俨闻之大喜:“从你嘴里,我才得知怀海师兄的大机大用啊!”昙晟禅师听到药山惟俨禅师如此评价怀海,也猛然顿悟。

昙晟深居山间,十三年不曾下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禅理。《宝镜三昧歌》是他的悟道成果。歌中的文辞简练,却奥义无穷,把他修持的精华思想包容其中。歌里面三句话特别有意义。其中“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包含了“体”“用”之间的偏正回互关系。“宗通极趣,真常流注”,这句进一步解决了圆融顿渐的问题。“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便是曹洞宗思想“君臣五位”的开始。

昙晟与师兄道吾宗智相互激发,先后参透机缘。开悟得道后,昙晟选择了湖南潭州(今长沙)云岩山,创建云岩寺,人称他为云岩昙晟。他开坛为僧众和百姓讲法,阐述宝镜三昧道理,参学者众多,其语录被信众广泛传播,被称为至理。

841年农历十月二十七日,昙晟在江西分宁(今修水)的云岩寺示寂。朝廷给他赐谥号叫“无住”“无相”禅师。

云岩昙晟与前辈南泉普愿、师兄道吾宗智、弟子洞山良价等人,有不少机锋对答,妙语连珠。

据台湾蔡志忠先生《不答之答》图解,记录他与洞山良价一条公案:

云岩昙晟禅师是药山禅师的弟子,是洞山良价禅师的老师。

有一次昙晟禅师对众人说:“任何人向我提出问题,我都能回答。”

洞山禅师就问:“你住的书房里有多少典籍藏书?”

昙晟禅师回答:“一个字也无。”

洞山良价再问:“既然一字也无,为何如此多闻,什么问题都能回答呢?”

昙晟禅师说:“我日夜都不睡觉。”

洞山良价问说:“我可以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吗?”

昙晟禅师回答:“我的回答就是不回答;你可以问我,但我是不会回答的。”

洞山良价听了怀疑地说:“既是没有不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又不回答呢?”

昙晟禅师说:“因为不回答才是真正的回答。”

晚年,昙晟把自己的《宝镜三昧歌》传给了洞山良价(807-869),洞山良价是曹洞宗的始祖,他又传法给了云居道膺。其后,曹洞宗便在云居山扎根下来。 ny8T3BztZbWfVV5GULRlMdWvrZC2Gv9rQEXnbkZ5nI3Bp6b4CsaBG8PftfuKLy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