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惠钦创律仪

唐朝时期,除了名震后世的马祖道一禅师之外,与建昌密不可分的,还有惠钦、云岩昙晟、道吾宗智这三位本土僧人,他们都是一代高僧,尤其是昙晟禅师与曹洞宗形成有着很深的渊源。

惠钦,洪州建昌徐氏子,为汉朝南州高士徐孺子后裔。二十二岁时,惠钦徒步来到临川楮山出家,五年后在高安龙岗寺受戒,又跟从高僧钦智禅师学习律藏,逐渐成为大材,得悟开化。

玄宗开元末,惠钦北游京师,四处传讲《涅槃经》《俱舍论》《维摩金刚经》等佛典。他的讲法精妙,如吐莲花,深深吸引世人,每天座下有两三千人。他的事迹被达官显贵及帝王所熟悉,并被誉为洪州灵杰。佛典中,不吝溢美之词,高度赞誉他的律学造诣、传布佛法和创作水平:“阐律藏而日月光明,骋辩才而龙象蹴踏”“坚持律仪而志在弘济,好读《周易》《左传》下笔成章。”

756年,安禄山作乱,中原不宁。惠钦只得回到南昌,住锡在龙兴寺,这段期间,他写下了《龙兴寺戒坛碑》。

当时,居住在江西的永王李璘有争夺皇位的举动,惠钦怕受牵连,选择了回避,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渡江到西山的双岭,查考名僧观显禅师的遗踪。他在梅岭山中奔走,最终选定了洪崖丹井鸾岗以南的山丘溪水旁。在那里结茅建舍,取名叫“光孝寺”。在此向信众们讲法。禅讲之余,惠钦总结自己关于律宗的思考,又倾心创作了理论著作《律仪辅演》十卷。

当时的鲁郡公、抚州刺史、大书法家颜真卿也是惠钦的支持者之一。唐大历四年(769),颜真卿把临川城外古代谢灵运曾翻阅《涅槃经》的古台改造为兰若。在请示皇帝同意后,他把这座寺庙称为宝应寺,邀请惠钦前来,在高台聚众主讲,其他高僧及大众前来听法,前后长达一年的时间,一万多人受戒。在此期间,颜真卿曾创作了《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总结惠钦的事迹说:“江岭湖海之间,幅员千里,像法于变,皆(惠)钦化道之力焉。”

此外,惠钦所开辟的光孝寺,一百多年后,被南平王钟传捐助重建,并改名天宁寺。该寺庙受到世代重视与坚守,以至于千年来屡废屡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殿宇被全部拆毁,仍有居士在偏屋里坚持守护。1986年,天宁寺得到重建,现在已成为江西省重点比丘尼佛寺。 Aeog6cWqLjk5nbATG4tmB+pGbd2e1ePgzfmWgaOPlT8LoJ5G5F0vjPlmS+jgL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