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朋友叫苏轼

佛印与苏东坡的交情渊源久远。在佛印担任真如禅院住持期间,“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东坡居士,数次畅游云居,留下许多佳话。

苏东坡在建昌县境内留下了三宝:诗文、古迹、稻草捆扎的东坡肉,其中前两样跟云居山有着密切关系。

先说说苏东坡留下的诗文。苏东坡在云居山写了不少诗词。下山后,他多次致信佛印,回味两人对坐溪水旁谈禅论道,盛赞佛印的高行,赞美云居山真如禅寺为:“天上云居”“冠世绝境,大士所庐”。

苏东坡与佛印之间书信往来,多为心灵交契之作。在清康熙《云居山志》中,记录了两篇纪念短文,分别是北宋惠洪和明末祩宏莲池大师所撰写,他们见到了苏东坡与佛印的书信,感受到他们浓厚的情谊。惠洪感慨道:“东坡骑鲸上天去。”

苏东坡和黄庭坚都是禅慧高深的大居士,与佛印为至交好友。三个人在云居山上留下许多佳话与诗文。比如,黄庭坚在诗中,写出了他开悟禅法、了悟人生的思想。诗云:

海风吹落楞伽山,

四海禅徒着眼看。

一把柳丝收不得,

和烟搭在玉阑干。

黄庭坚曾写过七律《登云居作》:

瘦筇扶我上棱层,

眼力穷时脚力疼。

天上楼台山上寺,

云边钟鼓月边僧。

四时美景观难尽,

半点红尘到不能。

白发庞眉老尊宿,

祖堂秋鉴耀真灯。

为此,苏东坡和了一首诗《和黄山谷游云居作》:

一行行到赵州关,

怪底山头更有山。

一片楼台耸天上,

数声钟鼓落人间。

瀑花飞雪侵僧眼,

岩穴流光映佛颜。

欲与白云论心事,

碧溪桥下水潺潺。

在《东坡禅喜集》一书中,还记录了苏东坡与禅宗有关的诗词、文章数百篇,其中一篇有跳脱滑稽却禅喜意境的绝句,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该诗是对唐朝僧人皎然的应和诗。皎然的原诗:

世人不知心是道,

只言道在他方妙。

还如瞽者望长安,

长安在东往西笑。

针对这首诗,东坡和了一首《和皎然偈》:

寒时便惧热时风,

饥汉那知食药功。

莫怪禅师向西笑,

缘师身在长安东。

佛印桥(碧溪桥)和谈心石,是苏东坡与佛印留下的古迹,如今成为云居山一处胜景。佛印桥正对真如禅寺山门前方,横跨在碧溪上。1956年,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主持疏浚明月湖与碧溪时,再次对佛印桥进行了修复加固。现在的佛印桥为单柱花岗石结构桥,桥面平坦,长五米、宽六米,可通行汽车。对于这座桥,古人多有吟咏。其中,清初燕雷元鹏题诗云:

觉老当年倚杖藜,

石梁千古令名题。

风姿盖代山留骨,

砥柱狂澜竹过溪。

水落碧湾声断续,

烟横略约岸东西。

寒崖不尽沧浪韵,

骚雅长虹锁筑堤。

在离桥不远处碧溪旁,有一天然大石块。东坡每次来山造访,与佛印无拘无束,盘腿石上,对坐长谈。东坡曾写信感悟那些畅谈:

溪声尽是广长舌,

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

他日如何举似人?

人们给这块石头取名为“谈心石”。岩石上有“石床”二字,为苏东坡所写,由佛印请匠人镌刻而成的。

此外,苏轼弟子秦观(1049-1100)在建昌也留有禅诗。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也是李常、黄庭坚、佛印的好友。他作有《送云居佛印禅师》等诗,其中:

真珠撒帐开新座,

飞鸟衔花绕旧庵。

云散虎溪莲社友,

独依香火思何堪。

有一日,苏轼与秦少游看见一个人身上爬满虱子。苏轼便说:“真是脏啊,身上长出了虱子。”

秦少游反驳道:“不对,虱子是从衣服里长出的。”

两人争执不下,便请佛印来评判。三人都是至交,佛印谁也不想得罪。

于是,佛印禅师笑了笑说:“虱子的头部是人身体里生出来的,而脚部是衣服里长出来的。”

说完,三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频繁出入建昌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好友李常是建昌人。李常曾任户部尚书、陇西郡侯。他是黄庭坚的亲舅舅,曾将外甥黄庭坚推荐给苏东坡,从此黄庭坚与东坡亦师亦友。李常创建了中国有记录的第一家私人图书馆——李氏山房,主编过具有重要意义的财政学专著《元祐会计录》,奏请设立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海关管理机构——泉州市舶司等。李常对苏东坡的影响很大,两人友谊深厚,酬赠诗文很多。苏东坡赠李常诗歌:“宜我与夫子,相好手足侔”,还为李常的图书馆撰写了《李氏山房藏书记》。 XGegevs38Ziv7KqFWJ5nkBbJXQSMGVB23w/4/zbvsVHRZQu6ykjRI/W4K1atzcj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