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西风流

关西虽是乡镇,但交通发达,京九铁路、赣粤高速穿镇而过。但这儿还没有完全被人类文明所破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环境很是怡人。关西镇群山合抱,自古就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之说。这庄园指的就是一座座围屋。漫步镇中,一条条卵石铺就的巷道连接着一座座保存完整的古民居,经过数百年风雨的剥蚀,巷道虽显得有些残破,却正像一段段延伸着的历史。踩在上面,就像踩着前尘旧事,有回归远古的感觉。关西镇有围屋四十余座,关西围是点睛的一笔。

关西围方方正正,兀立在田畴。周围绿树环绕,碧田铺展,视野相当的开阔。当眼神撞到那青灰色的高高的围墙上时,内心顷刻间就迸出了火花。这墙厚重雄浑,四角的碉楼雄壮威严,剥落的墙皮和斑驳的青苔,昭示着它的年轮,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冷峻沧桑的豪放美。

细雨霏霏,正适合怀旧,缓缓走进那包着铁皮的厚重的大门,踏进那有着无尽传说的迷宫般的“回”字形深宅大院,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慨叹不觉油然而生,一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也渐渐滋生。围内房屋俨然,巷道也是卵石铺就,前厅后厦庄严肃穆,整洁宁静。撑着伞漫步其中,第一感觉就是古色古香。烟雨迷蒙中,小巷幽深,粉墙碧瓦,正是我喜欢的格调。围屋里的居民大多搬迁到外面,九幢十八厅,房屋大都闲置着。围内每一厅都有着美丽的传说,每一幢都有着动人的故事。一扇扇精雕细琢的窗棂紧闭着,一道道厚重的红漆斑驳的木门紧锁着,不知尘封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往事越百年,墙还是当年的墙,窗还是当年的窗,只是不见了纱窗下当年那些鲜活的面孔。围内的墙壁、房梁、窗棂和门框中有许多图案精美的石雕、砖雕、木刻,内容多是描绘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者利用事物的谐音或形状,用以寄托吉祥如意、福寿康宁之类的美好寓意。如马上封侯、万象更新、倒福禄(倒葫芦)、牡丹、蝙蝠、桃子、石榴等等,反映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崇德慕贤的美好精神境界。走进它,感觉看见的不仅仅是一座风雨飘摇的老围屋的新旧兴衰,而是在解读徐氏家族的繁华和落寞。所有的厅堂都好像是有灵气的,都像在无言地向我们诉说着历史。仿佛一双双眼睛就在那窗棂下火辣辣地窥视着我们,不觉让人凝神屏息,整冠理履。眼前一片宁静,就像一幅恬静的岁月画卷,令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在这样的意境中,突然间觉得自己也有了一种遗世独立的美,就像穿越了时光的隧道,走进了远古时的世外桃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在这清幽寂静中,涤荡了心灵,内心的浮躁渐渐远去了,淡忘了红尘中的纷繁复杂。

木楼梯吱呀颤动,一阶一阶就像一段一段的历史,踩着它就像踩着一段段的往事。爬上传奇和轶事堆砌成的楼头,看到了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剥蚀,楼上的墙皮已经剥落,十分陈旧,但四周刚直的棱角、突出的碉楼及梅花枪眼,仍在显示着围屋曾经强大的防御功能。站到关西围的制高点远眺,对面西昌围密密匝匝的黑色瓦顶尽收眼底,如今虽然很多都已破败不堪,但是依稀可见雕梁画栋,暗示着老围当年的辉煌。远处镇里的一座座围屋,也在展示着昔日的豪华与气派。这些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的建筑,都可以让我们想到这个古镇昔日的繁华与喧嚣。而今,围屋的居住和防御功能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这种独特的文化却依旧源远流长,它承载着客家人对祖先的追思。围屋,这特殊的建筑,在岁月的流光里渐渐落魄但永远不会失魂,因为,这千百万客家人就是围屋的魂。

有人说:“凡是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足迹。”有人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中华民族是牛奶,客家这一支系则是奶酪。”客家人勤劳质朴,聚族而居,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共同演绎着宗族的兴衰,对和平、美满、富裕的生活深深地向往。他们用多种方式表达着心中的企盼,一代又一代人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尽情展示着风雅与风流,留给后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几代南迁客,到此不堪忧。”一个多世纪来,一代代徐氏子孙在关西围繁衍生息,一幕幕的故事在围屋里面上演着。人生如戏,岁月如歌。当岁月流逝,一个个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落幕后,围屋早已把它凝固成立体的诗篇,凝固成永恒,成为它不可或缺的传奇。走进它,就像读一本厚厚的史书,每一章节都耐人寻味。

在围屋下厅的门口,遇到一个白发老妪,戴着斗笠提着一个装着香烛的篮子蹒跚而行,天蓝色的衣衫,面容和善、慈祥,和我相视一笑,透露出客家女人的淳朴善良,让人感觉十分亲切。有人说“客家男人是牛奶,客家妇女则是奶酪”,客家妇女可称得上是中国劳动妇女的最美典范。千百年来在大山深处,默默地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其中也不乏一些彪炳史册的杰出女性,如宋庆龄、何香凝等。女人才是围屋这座大宅的真正主人、灵魂所在。是的,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她们的坚守,围屋才有了生气。从青丝到白发,她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她们一生的爱恨一世的情怀,为古老的围屋增添了让人咀嚼不尽的韵味。

客家人极其好客。当我走进角落里的一个院落时,看见一间小屋子里有人声,便好奇地走过去,一位五十上下、身形高大魁梧的男子满脸笑容地迎过来,他身后的女人正在炸一种绿色的油果。“坐、坐、坐,食茶、食茶!”男人把我们让到隔壁的客厅。一杯自制的手工明前茶,一碟红瓜子、一篮糍粑,片刻间摆到古朴的茶几上。一杯热茶下肚,我们就被他的热情诚挚所感动,完全消除了陌生感。他说自己是围主徐老四的嫡系子孙,自小在围屋中长大,爱这围屋,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在县城工作,他舍不得离开这里,因此依旧居住在这里。他说,他没事时就为游客当义务解说员。提起祖先徐老四,自豪之感溢于言表,这样的自豪是发自内心的,令我们羡慕不已。他说,村中族人对于祖先留下的古老建筑都很有感情,维护得相当好,这不完全是为了名利的,是有感情的。这点我相信。我游过一些古村,如龙南杨村燕翼围、全南雅溪的雅凤围和广东和平著名的林寨古村等,许多村中子弟提起声名显赫的祖先以及祖先留下的事物,都是无比自豪与崇敬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围屋是‘回’字形吗?因为这里是我们的根,我们徐氏子弟不管走得多远,心里总是想家乡,总有一天会回来的,这‘回’字形的围屋在呼唤他们回家呢。”听到这一句,我突然间泪流满面,作为远离家乡的游子,我深深理解这种根对绿叶的呵护、牵挂及绿叶对根的无尽思念。正聊着,他的女人端了一大海碗油果走进来。笑吟吟地对我们说:“食油果,趁热吃,蕲艾油果。”我吃了一块,顿觉清香可口。而这时,他又说:“这是糯米蕲艾油果,糯米黏稠,象征情浓义厚,蕲艾可以暖胃保健,再过几天就是清明了,我们要去晒先主的地,还要做春卷、黄元米果呢,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春卷是卷住春天的意思,春天象征希望,黄元米果金灿灿的富贵吉利,打制过程复杂,要众人齐心合力才行,总之,都是祈求国泰民安的意思,咱客家人一辈子不求大富大贵,就图个平安团圆顺气……”后来,他就主动给我们当起了义务导游和解说员,一直陪我们游完整个围屋。他执意先带我们到上厅,那里有他们徐氏历代名人的牌匾,他说:“我们徐氏历代文人辈出,仅在道光、咸丰年间就出了三个翰林,龙南历史上总共只有四个翰林,三个是我们徐家的,其中徐思庄书法十分了得,被尊为‘徐派’,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曾拜他为师,就连咸丰皇帝也十分赞赏徐派书法,经常召他进宫讲授,尊他为老师,就是现在,徐派书法也很受重视的,也有名家收藏,去年还有人专程为这个来探访围屋呢,了不得啊,能当皇帝的老师!”他的自豪之情洋溢在脸上。他还说,“我们关西围还有一位才女钟君岚,她是翰林徐德周的夫人,娘家在里仁,一次在回娘家的路上遇到县官,不畏权势,拒不让路,县官差人去责问,她随口吟一联‘翰林妻子进士女,举人媳妇解元姑’,这样显赫的家世,慌得县官立马下轿拜见。”

有了他的讲解,我们对围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他执意不收费,我们便邀他在围屋一家客家餐馆里共进晚餐。一大沙煲土阉鸡汤、一大碗客家酿豆腐、一碗头凤眼珍珠、一盘梅菜扣肉、一盘野生蕨菜、一盘炸河鱼,佐餐的自制豆腐乳,剁辣椒,自酿的客家米酒,不仅让我们大快朵颐,还从中感受到客家美食源于自然的质朴美味。席间,他说:“你们还没去小花洲呢,一般人都只游围内,而忽略小花洲。你还不知道吧,先祖徐老四除了大房赖氏夫人外,还有两房妾室,是从江苏的苏、扬二州娶回来的,她们在他落难之时曾经倾其所有,解囊相助,我老祖也是重情义的忠义之士,发达后就迎娶了她们,她们当年就住在小花洲,我带你们去看看吧,小花洲在西门外,先带你们去戏台吧,那离西门近。先说戏台吧,围屋主母赖氏大夫人是戏迷,因此,围内专修了戏台,每到重要的节日围里都会连唱几天大戏……”

那戏台是在花园中辟出的一块长方形的砖铺台子,戏台正前方是一座只有围栏没有窗户的二层小阁楼,是主人们听戏、休憩、吃茶点的场所,两侧都有木楼梯上下。登上阁楼,坐在简易的长凳上闭目冥想,脑海中倏地就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戏台上出将入相,锣鼓声渐紧,生旦净末丑,演绎着别人的故事,醉了围屋主母赖氏夫人的心。因痴迷戏剧,这一刻她正被剧中人的命运扣住心弦,而徐氏老爷却悄悄退出门,前往西门,到小花洲与二位红颜喝酒赏月去了……

傍晚时分,踱步到高墙外的别院小花洲。小花洲是围主徐老爷为他当年的红颜知己,来自苏、扬二州青楼的两位爱妾张氏修建的,具有江南水乡的格调,是极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我们在感叹徐老爷重情重义的同时,也在他的商贾铜钿气中嗅到了一丝儒雅的气味。如今,亭台楼阁成了残垣断壁,舞榭歌台,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只剩下几株芭蕉、几竿修竹,一口小水塘昭示着百年前的婉约,诉说着主人当年的风雅。百年前这里曾是莲叶田田,鱼戏其间,朱唇唱曲,皓腕采莲。明眸皓齿今何在?香魂一缕随风散。相传,徐老爷经常在这里弹琴、对弈、饮酒,与两位爱妾醉里吴音相媚好。当春风又绿江南岸,二位南国佳丽可曾垂泪忆江南?想姑苏城外寒山寺,二十四桥明月夜?秋风乍起,秋雨潇潇,可曾留得枯荷听雨声?胃知乡愁,可曾想起家乡的莼羹鲈脍?只是天遥地远,郎情妹意难归吴。突然想起一首穿越电影《大玩家》中的歌曲:“你是左眼睛,我是右眼睛,一起看红尘中浮光掠影。”在人生最美丽的时刻,曾经有人把自己当成掌心的花儿,是何等的幸事啊。这斑驳的故事里,依旧沉淀百年前的婉约。放慢脚步,轻轻叹息,唯恐惊动香魂,就让这两颗沉睡的灵魂,永远沉醉在童话般的梦境中吧。前尘旧梦成云烟,当时光把一切都漂洗得干干净净的时候,今天的我,还在替她们重温着那分梦境中的甜蜜。此刻,置身其中,仿佛置身在古老的戏文中,仿佛自己就是百年前那段传奇里的主角,幸福和着泪水洋溢在脸上。这时,天竟又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打在芭蕉树上,落在水塘中,泛起一个个涟漪。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芭蕉无字诗,突然间就多了一分莫名的忧伤,当年楼上的二位张氏如夫人,在这样烟雨的黄昏是否会勾起淡淡的乡愁呢?是否怀抱琵琶,用吴侬软语唱一曲家乡的小调抒怀呢?

离开关西的时候,暮色降临,雄峻的围屋与远处隐隐的群山静默相对,百年来相看两不厌,就像一幅浓墨的山水画卷。围屋门前的青石板上,还有几个满脸皱纹刻画着沧桑的老人家坐在那里悠闲地抽着烟,聊着天,向好奇的游人讲述围屋的传奇和自己年轻时的故事。瓦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和着雨雾升腾,整个古围屋笼罩在一片缥缈的云雾之中,那淡淡的白色烟霭,仿佛是上天垂下的白色纱带,把围屋与云霭合成一体,仿佛要把古围屋与这个世界隔开,隔在那尘世之外,时光的彼岸。此时,天宅相依,人宅相映,岁月静好。我沉醉在这分宁静里,物我两忘。

古老的关西围,你是客家人灵魂的寓所,心的永远栖息地,你深刻的内涵,像一部巨著,让人们解读百年,品味百年。 SrwtGKPNNnDwwaD6c1pYV22tRJ08iIObCgcabNUA7dRNSKQRUnVN2ZIJwva/JEx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