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是中国考古学学科历史发展的主要参与者、见证者。在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为当今中国国家级唯一的考古科研机构,将百年来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作一回顾、总结和研究,并对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作一瞻望。从总体来看,20世纪以来的中国考古学发展,大致划分为近代考古学传入时期和中国考古学诞生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

一、近代考古学传入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外国殖民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文化渗透也接踵而来。这种文化渗透的表现之一,就是外国人到中国的“寻宝”活动。他们采取的形式大多是以探险队、考察队名义进行活动,其中欧美国家的探险队或考察队多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西北地区活动,日本的探险队、考察队多在我国东北地区和台湾等地活动。上述活动,一方面使大量中国古代珍贵历史文物被劫掠到国外,另一方面考古学作为一科学也随之传入中国。

这一时期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和“殷墟甲骨”、“汉晋简牍”、“敦煌文书”的重大发现,成为中国学术史从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转变、从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变的重要契机;使从“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史”走出的“疑古”学者们,看到了“释古”(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的“二重证据法”)、“考古”的科学曙光。考古学成为学术界备加关注的新科学。

二、中国考古学诞生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

从学术发展史来看,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促使中国传统的“金石学”发展为“古器物学”,继之“古器物学”又发展为考古学。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1919年的“五四”运动又给中国带来了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这为此前传入中国的考古学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从科学史来看,考古学是在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诞生的,更具体地说考古学的出现是近代地质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在当时“科学救国”思想影响下,近代中国科学,尤以地质学、古生物学成就最为突出。由于地质学、古生物学与考古学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当时已有一批在国外学有所成,在国内业绩卓著的中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成为了最早涉足中国考古学的科学家;还有一批中国学者,虽然其学术背景不尽相同,但他们都积极投身中外合作考古活动或中国人独立主持的考古发掘。这些都为考古学在中国诞生创造了人才条件。同时,一些受聘于中国科研机构或政府管理部门的国外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等,通过与中国学者合作开展的田野考古工作,把西方考古学的方法和理论介绍、传播到中国,从而为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创造了科研条件。

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众多,如旧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和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山西西阴村、河南渑池仰韶村、山东历城龙山镇等史前遗址的发掘,河南殷墟遗址的大规模勘探与发掘等。

三、中国考古学形成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在中国诞生之后不久,中国学者就成为了本国考古学的主力军。这一时期开展的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南安阳后岗遗址(小屯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三叠层遗址)、安阳殷墟宫庙基址和王陵区的大规模考古发掘,获得重大学术成果,为建立黄河中下游史前文化和早期国家的考古学文化框架奠定了基础。从学术的时空两方面来说,它们为中国考古学向早晚两方面的拓展和由中原向周边地区的发展,寻找到科学的支撑点。中国考古学家在安阳殷墟的长时期、大规模的成功的考古发掘,为东亚和东北亚地区古代都城遗址、大型建筑遗址的考古发掘,探索出一条成功经验。

四、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考古学的发展面临极好的机遇。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石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考古学坚持以田野考古为基础,使学科得到健康发展。中央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文物考古行政管理机构,成立了国家科研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大学设立了考古专业。

全国各地的考古工作者主动配合国家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积极开展文物保护、考古勘探与发掘,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考古资料,为此后中国考古学学科时空框架的建立,考古学方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朝气蓬勃的新中国考古学受到严重挫折。但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往往是在遭到巨大的破坏之后,人们对过去认识得更深刻,对未来审视得更清晰,人类社会将出现更大、更快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后半叶的中国考古学,在学科建设、考古学方法和理论发展等诸多方面,为中国考古学其后的“起飞”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考古学的继续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春天,同样也吹响了中国考古学继续发展的号角。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科学工作者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性得到空前的发挥,国家对科学的经济支持力度大大增强,国际科学文化合作与交流的良好环境已经出现。这一切为中国科学的发展,自然也包括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这一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主要有:在安徽、重庆、河北等地,早期旧石器时代文化发现了更多的石器出土地点,个别地点还出土了人骨化石。这使中国境内的旧石器时代可望上推到距今200万年左右。广西、湖南、江西、河北、北京等地的距今1万年左右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使中国境内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推进至距今10000—12000年。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河南舞阳贾湖等新石器时代中期一些大型史前聚落遗址的发现或发掘,极大地丰富了对这一时期考古学文化的认识。辽宁、浙江、湖北、四川、安徽、河南、山西、湖南等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祭祀遗址或城址的考古勘察和发掘,对探索中华民族的多元考古文化及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有着重要意义。早期夏文化的探索,偃师商城遗址的发掘,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开展等,使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三代考古”学术成果异彩纷呈。秦汉至元明时期的考古发现,如帝王陵墓及陵寝建筑遗址、历代都城遗址、石窟寺与佛教寺院遗址、古代瓷窑遗址等勘察与发掘,使秦汉至元明时代的考古学内容更为充实,学科框架更为完整。这一时期中国境内许多地区广泛的考古勘察、发掘,使不少地方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得以初步建立。一些省区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学科框架得以基本构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家们在总结了半个多世纪考古工作的基础之上,在中国考古学学科框架、谱系基本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以考古学的地层学、类型学为基本方法,吸收国际考古学界的先进方法、理论,大规模地开展了聚落考古、城址考古、祭祀遗址群考古以及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手工业遗址考古和古代大型建设工程遗址考古等。与此同时,考古学广泛利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如多种测年手段使用,DNA遗传技术的应用,食性分析的探索,环境考古学的引进与创立,计算机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普及等,这些又使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更加“微化”、更加“细化”、更加“量化”、更加“深化”,也就是考古学的更加科学化、现代化。考古发掘与研究向“大”和“小”、“广”和“深”两极的发展,使考古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在科学研究的学术舞台上充分地确立了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地位。

(原载于《人民政协报》2005年4月7日第C04版) WGN05HWyHPGx7CrxH2i2GxeyoeN836dvAhPOpZuDtVCnvzHkbxM4fqosQpTGnNM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