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发浙江台州玉环岛

玉环岛古称地肺山、榴屿、玉瑠山,为避五代吴越国国王钱镠讳改名玉环。县以岛而得名。玉环岛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的乐清湾以东海面,隔内洋数十里与乐清县相望,东临东海。面积159平方千米。全岛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0%,滩涂开阔。沿海盛产带鱼、黄鱼、墨鱼和盐。近海和滩涂适宜养殖蛏、蚶、蛤、活沙蚕等,为浙江省蛏苗重点产地。农作物滨海一带多产稻米,山区多产甘薯。港口有坎门、陈屿砖港,可与宁波、温州、上海等埠通航。其中,东南部的坎门港又是浙南重要渔港。

可是,像这样一座资源丰富的宝岛,在清朝初期,却长期被人为地抛荒禁垦,得不到开发。玉环岛旧时孤悬海外,史上曾多次遭到“人迁地弃”的命运。清初,因郑成功在福建、浙江沿海组织抗清复明斗争,朝廷于顺治十八年(1661)下“迁海令”,将玉环本岛,连同今天的楚门半岛界内居民均迁往别处,县境成了一片废墟。这种情况一直到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于郑克塽剃发登岸,台湾归入大清版图,玉环岛港北界楚门一带渐复,移民重返家园,在康熙九年(1670)设置的竹冈寨周围居住。其时,楚门城一带因海塘被潮水冲决,土地皆成荒涂,港南玉环本岛等附属岛屿仍未开禁。

时间一捱又过去了几十年。雍正年间,已有一些移民不顾朝廷禁令,私自潜入玉环本岛从事煎盐、垦田、捕鱼等工作。广大民众开垦玉环山的呼声也日益强烈,雍正三年(1725),平阳籍闽人华文旦、姚云甚至带领一支6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集体到太平县(注:今温岭)上访,请求开垦玉环山。但这些主张均被当时的太平县主、台州制台乃至闽浙总督满保否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怕:一、“恐外来认垦之徒奸良莫辨”,怕管不住人;二、玉环本岛周围都是海洋,“恐垦熟之日私米下海”,怕管不住粮食和财政税收;三、“恐添设官员所费不赀故也”,因玉环山开垦需要经费和相应的官僚管理队伍,朝廷怕财政不够,将钱投在这个“荒岛”上没有必要。

但这种局面很快有了改变,就在华文旦、姚云到太平县上访的当年,满保在闽浙总督任上病死,李卫从云南布政使擢升浙江巡抚。当时,最先认识到玉环岛的开发价值并付诸实践的,是雍正年间的浙江总督李卫。上任伊始,面对浙江当时“生齿日繁,人多地少”局面,李卫将目光投向温台之间的玉环岛上。针对前任总督满保的“三怕”,他相应提出民众到玉环山开垦需出示原住地官府提供的“良民证”后,再实行“保甲制”管理;在玉环岛黄门、坎门两个隘口设卡防私米入海;在玉环设同知官署等管理手段,并结合之前宁波定海舟山岛成功开垦案例,准备上奏朝廷要求设立玉环厅,开发玉环山。对玉环岛的开发,是李卫初任浙江巡抚时较早创立的业绩之一,也是他甘冒风险、知难而进的优秀品质与地方政权建设有效结合的集中体现。

李卫到浙之初,皇帝就要求其留意海洋形势,不久又命他兼理两浙盐政,雍正五年还特授他为浙江总督,成为真正的一把手。根据旨意,李卫先后派太平知县张仕骧、温处道员王敛福、镇海营参将吕瑞麟等文武官员踏勘玉环本岛及周边附属岛屿,基本摸清了“玉环山之内外情形”及有关解禁展复与继续禁海禁垦等具体情况。

玉环岛是李卫在雍正四年遣人探查沿海一带及大岚山、四明山地形时发现的。原先,玉环岛因其地理条件优越,山大地广,又有浅海处涨出的沙滩可以煎盐,一向是附近太平县(今温岭县)与乐清县人民垦种、打鱼、煎盐的场所。清初,因与明郑交战,在东南沿海实行迁界政策,玉环岛便被弃为荒岛。康熙统一台湾后,迁界令废除,海界展复,附近州县的“无籍游民”又纷纷移往玉环岛从事开垦、打鱼、煎盐等生产。但是,前闽浙总督满保对移民开垦并不支持。他认为,玉环岛“地隔海汉,防范难周,若听开垦,必须增营设兵,利少害多”。因此,对赴岛人民“屡经禁止,时常驱逐”。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肯轻易放弃赴岛谋生,总是朝逐暮回,禁而不止,直到李卫莅任之后,仍有“聚集开垦、煎盐之人”违禁进岛。

李卫是一个崇尚实干、有进取精神的人。他善于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雍正四年正月他抵浙后,对原有的玉环岛海禁政策仅执行了几个月,便看到了它的弊病,认为它“非长策”,不可久持。同年六月他向皇帝上奏道:“人心贪利,朝逐暮回,即派拨游巡弁兵,不过一月半月劐彼查看一次,兵回则仍然如故。”而且,实行海禁,还容易伴生“不肖弁兵私得陋规,通同容隐之弊”。有鉴于此,他大胆提出了进岛“设营增戍”的设想。雍正帝览奏后,也感到原海禁政策“实非长策”,但是,由于李卫尚未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替代措施,因此,没有明确谕允废除海禁。心里有底后,李卫于雍正四年十一月二十日,会同闽浙总督高其倬、浙江提督张溥向皇帝上了一篇“为查复浙洋玉环山情形”的奏折(该奏折为《特开玉环志》收录)。首先,他们充分揭示了玉环岛在经济上和海防上的重要开发价值。指出,在经济方面,玉环岛地土广大,周围长约七百里,而且,“土性肥饶”。原先经非法移民私垦成田“即可辨种者”达三万余亩。“若聚族开垦,尚可扩充五六万亩,总计垦田约可得十万余亩”。此外,“各岙口有潮水浸灌成滩者尚可煎盐”。在这篇奏折中,李卫告诉皇帝,玉环岛地方辽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以前因为海禁弃为荒岛,但仍有民众前往垦荒。前任闽浙总督满保等官员为海上安全考虑,屡次禁止垦种,但民众仍是背着官府,前往垦殖、打鱼和刮土煎盐等。在继续实行禁海禁垦还是解禁开发这一问题上,李卫态度鲜明,认为前任官员以海上安全为由,继续实行禁海禁垦是不作为行为。他明确主张解禁展复设置玉环厅,还提出了展复玉环的一些初步设想,并且还列举了以前舟山岛成功展复的案例。在海防方面,第一,它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西有港,可由乌洋(今乐清湾)进蒲歧所至乐清县;西南由乌洋直趋黄花关,进盘石口,可至温州府郡;西北由楚门横渡水面里许(今漩门大坝坝址处)即可登太平县岸;东南有黄坎二门,可出外洋。“实为海疆诸郡之屏障,洋面往来之要区。”第二,它有优越的海防地形,“有山可以瞭远,海盗不能掩其形;有口可以防查,洋匪难以潜其迹”。这是浙省其他水师哨所的地形大多都不能与它相比拟之处,也是过去某些水师哨所闻有洋盗盗警而不能立即出击的客观原因。鉴于“内地口岸遥远,贼艘风帆迅速,海潮退时,(水师)船不能出,及等潮涨,贼已远飚”。李卫主张充分利用玉环山的有利地形,为海防服务。他明确提出:“若设兵此山,由其黄坎二门出哨迫贼,剐无远莫能及之虑矣。”他们针对禁海者的以下顾虑,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一、“恐外来认垦之徒奸良莫辨”。这一点,李卫也有同感,认为,“认垦若听其四方纷杂而来,实难稽查”。如何解决?一是设法限定移民的来源,只许“本省近地之民抒进住,其他闽广无籍之人概不收录”;二是严格履行迁移手续,不论“有室家而愿往者,或虽无室家而有亲族的保者”,都必须“由该本处地方官招募,取结,给照,方准往垦”。三是对进岛移民“仍严行保甲连环编排”,以便稽查其有无窝藏隐匿匪类之事。

二、“恐垦熟之日私米下海”。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二:一是“赋税不征条银,止令输纳租米”,以减少垦户所掌握的米量;二是限制米的运售口岸。垦户除输纳租米和留为食用之需外,“所有余米止许往温郡乐清、太平地方运卖”,并须由口岸汛地“禀明给照”。严禁由黄坎门隘口运米出洋。

三、“恐添设官员所费不赀”,换句话说,就是怕清朝中央政府不肯为玉环山设营增戍而增拨财政经费。据李卫估计,要开发、治理玉环岛,必须设立以下人员:文职,同知一员,负责管理词讼、征比粮租、给散兵米、巡检一员,听候同知差造。武职,游击一员,守备二员,千总四员,把总八员,兵丁八百名,其中一半官兵用来分防玉环岛陆路隘口,另一半分汛水师巡哨洋面。这些文武职人员的俸饷兵米都必须及时筹措。此外,还须配备出汛大船、哨船,在山口开浚船路,为官兵建筑官署营房,以上所需费用也很可观。李卫为了争得雍正帝的理解和支持,他尽可能地将问题简化或将它限定在本省范围之内加以解决。如:以上文武职人员的俸饷,可用抽拨省内现职人员的办法解决。他说:“守御之要,应先守门户,而后防堂奥。玉环山实海口门户也。此处一设官兵,则内地亦可以资藩篱。其次不甚冲要处所原额官兵,不妨通融稍减,就近酌量抽拨,即有不足,添亦无须过多”。又如:出汛大船,在温黄二镇酌量移拨;造哨船、开浚船路和建筑官署营房的用料,可就地取材,伐取临近深山树木备用。至于工匠人夫的饭食等,可根据实际所需,“于关税盈余银两内动支应用”,做到使岛上“地土所出足供经费”。总之,宁肯“调遣料理稍费人力”,也不使设官添兵“有糜费之处”。最后,他们还以宁波府定海县(即舟山)的开发史为实例,明确强调解除海禁、招民聚垦的积极效应。李卫说,舟山以前也曾被迁徙一空,“后为贼人潜踞。用兵靳复之后,招民聚垦,今成中邑”。如果玉环岛也能像舟山那样得到开发,那么,当时浙省因“生齿日繁”而产生的“人多地少”矛盾就可以得到部分缓解。这是“既可利益小民,又于海滨增一藩篱”的良策。

李卫的奏折,深深打动了雍正帝。他连连批道:“好事,好事,此筹是览而不嘉悦者,除非是呆皇帝也!好的,好的,如此方不愧封疆之任。你居心原不凡,勉之。但闻你累得失血,此又大错矣!向后不可,遵旨量力为之,不然,即为负朕也。此时天下督抚朕与心关切者,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耳。勉之,密之。”雍正帝要他进一步查实后制定一个具体可操作的开发方案。此后,李卫继续派员深入玉环现场勘查,并着手制订展复玉环详细方案。

李卫得到雍正帝谕准后,自雍正五年起,即着手“展复招徕,设官增戍,创建城廓廨宇,垦辟土田”。雍正六年三月,他条奏的“经理玉环山各事宜”也经户部议准实行。这时,李卫开发玉环岛的设想又进一步得到落实。

雍正五年(1727)二月十一日,浙江巡抚李卫发布查勘垦复玉环岛布告(这份布告也被《特开玉环志》收录),并于三月正式调桐庐知县张坦熊署理太平县事兼理玉环垦务。从李卫发布的查勘垦复玉环山布告内容来看,雍正五年初张坦熊已被李卫派往玉环清查田亩垦户等事宜。张坦熊果然不孚所望,发挥了超强的工作能力,忠实执行了李卫的一系列政策,很快就查得玉环山及周边一带已垦和可垦的田亩多达十余万亩,并且招来邻县百姓到玉环山报垦,一边垦荒种植,一边筑塘修堤,同时还对垦民实行保甲制管理。李卫对张坦熊的工作效率十分满意,赞其“颇能不辞劳苦,遍历山海岛岙,勘丈经度,悉心筹划,井井有条;且将各项陋弊尽行查出,不存一毫私心,实为可用之员”。不久还正式向皇帝推荐:“仰请皇上天恩准将张坦熊补授玉环同知”。

雍正五年十月初八,李卫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管理巡抚事”的头衔,再次向雍正皇帝上奏了一篇“为敬陈查复浙洋玉环山情形事宜等事”的题疏。这份题疏洋洋洒洒八千余字(全文为《特开玉环志》收录),十分周详地向皇帝汇报了玉环山之内外情形:岛上及周边已垦和可垦的田地多达十余万亩,而且岛上地形险峻,足可防御海盗。李卫建议,为了解决浙江人多地少的矛盾,与其禁止,不如鼓励前往开垦,招来民众从事垦荒、捕鱼和煎盐。还建议,展复玉环山,割乐清、太平两邑之地建设厅治。在奏疏中李卫还拟定了一系列强化管理的具体措施,诸如:周营制而固防务,招来开垦、安民乐业,以及兴水利、定科则、设仓廒等。还特别告知皇帝不必担心经费:至于新增官吏兵员的开支,本岛税收足够有余,无须增加政府负担等。雍正皇帝见到这份题疏后,对李卫展复玉环山的方案大加赞赏,很快就做出批示:“交户部议奏”。户部于雍正五年十一月初五日接到皇帝的批示,立即对李卫的题疏进行了逐条审议(户部的“部议”也为《特开玉环志》收录)。总的来说,户部对这位深受皇帝器重的封疆大吏提出的众多建议几乎全部同意。在玉环厅同知职权问题上,提出了补充意见,“即以玉环新设同知加以温台玉环清军饷捕同知职衔,礼部铸给关防,该督于本省官内拣选贤能之员题补。凡玉环山及附近山岙并温台二府属县有关玉环山钱粮命盗事务,俱令该同知专理,详报藩臬二司;仓库、钱粮令温处道员盘查”。这个补充意见,相当重要,这是职权的赋予。玉环同知之衔前面冠以温、台两字,其意是温、台两府属县有关涉及玉环事务,玉环同知都有权管而且两府属县都得听从其管。户部最后的意见是:“各条准如所请”。

雍正六年(1728)三月二十四日,经户部审议后,雍正皇帝硃批“依议”两字。六月,温台玉环厅正式设立。李卫奏请将前闽浙总督满保屡禁开垦的连接台、温两府周七百余里、四千余万亩的玉环山区,“听本省近地民取保往垦”,并设同知一员,立左右两营,既开发了土地资源,又巩固了海防,出现一派欣欣向荣局面。

玉环为清代浙江行政区划史上第一个设立厅治的地方,正是因为雍正年间的玉环设厅之举,海岛玉环从此有了相对稳定的厅、县级行政建制。此后,玉环岛境内社会一直相对较为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生齿日繁,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光绪三年(1877),玉环厅全境有居民27205户,123858人,其中男72129人,女51729人。从这个层面讲,我们是应该感谢290年前那个敢为天下先的李宫保李大人——浙江总督李卫。 gH4a+ML5ZKY4u3pkXJAK0gQ89Gs/tVvbsIhT5ic4ZxQNeDDvzYut3MoS/kc5awr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