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胡十六国概述

史书所称的“五胡十六国”,其中“五胡”指匈奴、鲜卑、氐、羌、羯五个游牧民族;“十六国”指主要由这五个游牧民族首领和汉族割据者建立的政权。“十六国”这一称谓,来源于北魏史官崔鸿所著的《十六国春秋》一书。但实际上,这一时期和崔鸿所记“十六国”一样建立割据政权的,远不止十六国。崔鸿在《十六国春秋》这本书中,主要将该阶段较有代表性的16个政权加以记录,因此,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的兴起,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原因,但其中最要者,一是游牧民族大量内迁,二是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三是西晋八王之乱自毁长城。

游牧民族大量内迁

“五胡”中的匈奴居住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主要依靠放牧马、牛、羊生活,经常受自然条件限制,因此每年都会逐水草移动。而汉地富庶的城邑,肥沃的土地,对游牧者来说极富诱惑性。因此他们时常劫掠汉地边境,侵入汉地郡县洗劫城市,蹂躏庄稼,掠杀人口。当汉军组织回击时,又急速返回草原,四散在茫无边际的旷野中。公元46年,蒙古高原发生空前大旱灾,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竭,人畜亡大半。在这大饥馑、大疠疫时期,匈奴汗国分裂。一部分匈奴人依附东汉,史称南匈奴;称为北匈奴的大部分匈奴人向西迁徙。公元91年,东汉驱逐北匈奴势力出金微山(阿尔泰山),北匈奴与以前西徙的郅支单于遗族会合,越乌拉尔山及伏尔加河,定居里海之北。后北匈奴后裔出现于欧洲东部,之后立国于匈牙利平原,以那里为中心经略中欧。而南匈奴依附东汉,初居五原塞(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以东、包头市西、乌拉尔山以南),不久迁至西河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之纳林)。东汉王朝每年以一亿九十余万钱物供给南匈奴,以期不再犯边。其后鲜卑势力日益西渐,尽占匈奴故地,经常攻袭南匈奴。迫于鲜卑压力,南匈奴继续南迁塞内,到达晋陕高原北部,最后建庭于山西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后曹操以南匈奴处内地,人口大增,势力渐盛,为弱其势,分匈奴为五部,每部置帅,选汉人做司马。魏末,改帅为都尉。左部都尉统万余落,居故兹氏县(今山西临汾市南);右部都尉六千余落,居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南部都尉三千余落,居蒲子县(今山西隰县);北部都尉四千余落,居新兴县(今山西忻州);中部都尉六千余落,居大陵县(今山西文水东北)。至此,匈奴已有三万余落,分布于今山西汾水流域。到西晋初期,塞外匈奴大量内迁,前后有十九种,定居在西河、太原、平阳、新兴等郡(今山西省),人口增至100万以上。

鲜卑在公元1世纪左右,生活在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北的蒙古草原东部。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出而占领漠北,成为蒙古草原新的主人。公元155年,鲜卑势力推进到匈奴汗国的本部鄂尔浑、土拉河流域。原来滞留的匈奴余众加入鲜卑部落,鲜卑由此发展成为东接辽水、西抵西域、兵马多于匈奴的一大势力。从此,自东北辽水到西北河西走廊,鲜卑人不断向东汉边境发动进攻。而鲜卑势力向匈奴汗国推进的时期,正是他们原始公社制解体而进入家长奴隶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战争和军事组织成为鲜卑人生活的常态。在鲜卑人看来,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耀的事情。以前只为报复侵犯或扩大领土而发动的战争,这时目的就是掠夺。从2世纪起,鲜卑人组成部落联盟,推选檀石槐为最高军事首领。檀石槐建立政治中心于高柳(今山西阳高西北)北三百余里的弹汗山(今河北尚义大青山),有控弦之士十万,兵马甚盛。参加檀石槐部落联盟的部落贵族有东部大人槐头,中部大人慕容,西部大人推演。檀石槐带领鲜卑获得了北至丁零、东至扶余、西至乌孙的匈奴故地,统治区域东西一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经常侵扰东汉从现在辽宁至甘肃的北部边境。曹魏年间,鲜卑在辽西有宇文、段、慕容诸部,阴山以北有拓跋部,还有秃髮、乞伏、吐谷浑等。其后檀石槐子孙式微,轲比能势力兴起。公元195年曹操西征马超,河间郡民田银、苏伯造反,乌桓校尉阎柔征发轲比能三千骑兵前往镇压,由此促使轲比能势力快速发展,控制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东至辽水,成为塞上最强大的势力。

氐人自称盘瓠之后,在向西发展中与冉嘴夷、白马羌混合后,史称其为“西戎”。当氐族历史序幕拉开的时候,他们分布在今四川茂县东北,一直到陕西略阳和甘肃徽县、成县附近,分为十多个部落,其中以白马氐最为强大。汉武帝时西汉统治势力向氐族分布地区推进,并在他们居住的地区成立武都郡(今甘肃成县西)。氐人成为汉王朝的编户以后,便从西南向东北迁徙。曹操西征马超时,遣夏侯渊击破氐兵。曹操在汉中战张鲁,武都氐人挡道,曹操击破氐人,徙武都氐人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等地。到西晋初年,氐人布满秦陇地区的天水(今甘肃天水市)、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北)、扶风(今陕西三原西南)、始平(今陕西兴平东南)、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一带。

羌的名称出现在甲骨文中。西羌各族以青海草原为牧地,他们每遇压迫,便各自为种,即行退却。公元前42年汉元帝时,羌彡姐等七羌进攻陇西(今甘肃临洮),为西汉将领赵充国、冯奉世击溃。新莽时期取西海之地置西海郡,后羌人入居塞内。东汉初,马援击破先零羌,徙其人置于天水、陇西、扶风三郡之地。后移居内地的羌族布满关陇郡县,并经常与东汉政权交战。随着东汉力量的日益衰弱,羌族的进攻更加频繁,而且兵锋南入蜀汉,东掠赵魏,侵及河内。直到西晋之初,冯翊(今陕西大荔)、北地(今陕西铜川市南)、新平(今陕西铜川市西南)、安定(今甘肃镇原南)界内,均布满羌人。

羯为匈奴的一个分支或部落,是晋代入塞的匈奴十九种之一。《魏书·羯胡石勒传》称:“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羯人入塞之前,隶属于匈奴,即匈奴别落。”

另外有乌桓、丁零、夫余等,都为当时大量徙入的游牧民族。

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西晋王朝在制度上,就为统治阶级和世族地主大开恣意剥削的绿灯。世家大族既荫宗族又荫佃客,加之爵极公侯,国租户税,收之不竭。《晋书》称王戎“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财聚钱,不知纪极”,而“石崇百道营生,积财如山”。统治阶级为了满足其奢侈腐化的生活,必然要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从皇帝司马炎起,就卖官鬻爵,当时有正直之士面斥司马炎,比其为东汉末年的桓、灵二帝,而且桓、灵卖官钱入官库,司马炎卖官钱入私门。在灭吴之后,司马炎后宫姬妾近万,史称“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皇帝如此,贵戚公卿也以淫奢相竞。司马炎丞相曾子劭“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司马炎舅父王恺与荆州刺史石崇斗富,更是恶意暴殄天物。王恺请人吃饭,命女伎吹笛,稍有差池挥手即杀女伎;石崇每次宴客,常令美人行酒,若客人饮酒不尽,即刻斩杀美人;一次有客坚决不肯饮酒,石崇在席间连杀三位行酒美人。统治者残暴到如此地步,哪里还能记得百姓死活?而各族民众入居中原内地之后,大部分充当地主佃客,有些甚至被统治者掠卖为奴隶。如山西大饥荒时,并州刺史司马腾用武力捕捉匈奴族人,二人一枷送往山东、河北出卖。在如此毫无人性的剥削压迫之下,斗争和反抗不可避免。西晋泰始中,鲜卑秃髮树机能举兵凉州,历十年之久。公元294年,匈奴族人郝散起兵上党谷远(今山西沁源);元康六年,氐帅齐万年起兵关中,郝散弟郝度元联结冯翊、北地羌、胡族人举兵响应,秦、雍二州氐、羌族人奋起参加,有众数十万。秦、雍一带,自公元290年起,水利失修,无年不旱,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流行大瘟疫,流尸满地,白骨蔽野。未死民众只能成为流民,整个社会处在一触即发的火山之上。

八王之乱自毁长城

说起祸害国家陷入草菅人命深渊的八王之乱,晋武帝司马炎大封宗室而且给诸王手握重兵镇守一方的特权、立有智力缺陷的司马衷为太子、为司马衷挑选凶险诡诈的贾南风为皇后这三件事,可以说不但为这次大乱埋好了炸药,而且还连好了导火线。

晋武帝司马炎亲身的实践和对曹魏政权倾覆的总结,使他得出一个不寒而栗的结论,那就是魏晋年间的帝王更替,大多数通过宫廷政变实现。由此,司马炎推出一个歪理,那就是要防止这种事变的重演,就必须培植皇族在朝野的势力,使他们能够成为维护朝廷的强大力量。因此,司马炎即位后,就大封宗室,一下子封同姓27王,而且王国有自己的军队。即以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一千五百人。同时,诸王大多数都担任独领一方的都督诸军事和地方刺史。如汝南王司马亮为大都督,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楚王司马玮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将军;赵王司马伦迁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关中;齐王司马攸为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许昌;成都王司马颖为镇北大将军,镇邺;河间王司马颙为平西将军,镇关中。出镇的亲王手握军符,复综民事,州郡本已列置的佐官、将军开府以后,复添许多幕僚。诸王相互猜忌,无不以揽权敛财为目的;各王文武僚属纵横捭阖,个个以显达富贵为归宿;割据称雄的欲望不可遏止,举兵向阙的行动只待时日。而司马炎戒于曹魏孤立之弊而给宗室诸王近于朝廷般的特权,却没有设置必要的约束措施,从而纵虎成患。随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发展,宗室诸王一个个挥师上阵、同室操戈,成为分解皇权、葬送晋室、祸害国家、残害百姓、引狼入室的中坚力量。

司马炎有26个儿子,其中聪明能干者甚多。可长子司马轨早夭,生于公元259年的次子司马衷就成为事实上的长子。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的规定,司马衷理所当然地成为皇位第一继承人。于是,公元267年正月,9岁的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然而,司马衷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智力不够健全。《晋书》有一段广为人传的记载:司马衷“尝在华林园闻蛤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也就在当时,朝廷大臣知道司马衷的情况,且司马炎其他儿子年幼,希望司马炎立过继给司马师的司马攸为太子。但司马炎听从司马衷母亲杨皇后和宠臣荀勖之言,坚持立司马衷为皇太子,并在自己去世后由司马衷继承皇位。

贾南风为贾充长女,生于公元257年,比太子司马衷大两岁,长得又黑又丑,且阴险毒辣无人可及。司马炎以贾南风为太子妃,始于荀勖、贾充等重臣的一场阴谋。贾充为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西南)的世家大族,头脑灵活,奸恶险诈,精于献媚,曾为司马昭杀魏帝曹髦篡夺帝位立下汗马功劳。司马炎被立为晋王太子,以至后来成为晋武帝,与贾充在司马昭面前竭力美言有很大关系。因此,司马炎十分宠信贾充。贾充与侍中荀勖等结成小集团,以敌对同在朝中的侍中裴楷、任恺等大臣。公元271年,鲜卑秃髮树机能侵扰秦州(今甘肃东部)、雍州(今陕西),司马炎大为忧虑,任恺为排挤贾充出朝,乘机推荐贾充领兵出镇,司马炎允准。无法推辞的贾充忧心如焚,荀勖心生一计,让贾充嫁女给太子司马衷,事成之后,贾充自然会留在京城。于是,贾充妻郭槐用大量金银财宝贿赂皇后杨艳及左右侍从,荀勖等贾充死党千方百计向司马炎游说,贾南风就这样成为太子妃。

要说八王之乱中的八王,按出场顺序,第一位为司马炎第五子楚王司马玮,第二位为司马懿第四子汝南王司马亮,第三位为司马懿第九子赵王司马伦,第四位为司马炎侄齐王司马冏,第五位为司马炎第六子长沙王司马乂,第六位为司马炎第十六子成都王司马颖,第七位为司马懿弟司马孚孙河间王司马颙,第八位为司马懿弟司马馗孙东海王司马越。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由于司马衷自身的原因,其本人无法掌管朝政。即位之初,皇太后父杨骏为太傅辅政,独揽大权。皇后贾南风与楚王司马玮合谋,于公元291年三月杀杨骏、杨珧、杨济兄弟及杨骏亲族党羽数千人;贾南风废黜皇太后为庶人,接着迫使皇太后绝食而亡。这时,晋廷推举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共执朝政。贾南风见自己专权愿望未能实现,便于这年六月让惠帝司马衷下手诏给司马玮,令其率领北军(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兵)杀司马亮和卫瓘。等到司马玮执行诏令杀司马亮等人之后,贾南风转口否认司马衷下过这道诏书,并以司马玮擅杀大臣之罪,诛杀了司马玮,国家大权终于完全落入贾南风手中。贾南风主要依靠族兄贾模、内侄贾谧等亲党外,起用名士张华为司空,世族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令他们四人并管机要。因为这四人具有一定的治国经验和为人基本,之后的七八年间,晋廷尚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局面。

惠帝司马衷仅有一子,那就是司马衷与后宫谢玖所生的司马遹。司马遹自幼聪明伶俐,年幼时就表现得智谋过人。司马炎最后决定立司马衷的一个重要选项,就是寄厚望于皇孙司马遹。司马衷继位,即立司马遹为太子。而这时,得政后的贾氏亲党,担心有朝一日太子上位,也会像贾南风杀杨骏、逼死杨太后一样对付自己。于是,他们劝贾后先废司马遹的太子位。而未能生育的贾南风,早就以司马遹为心上刀。于是,贾南风一伙制造谎言,设置现场,诬陷太子司马遹要弑君,合力废太子为庶人,接着将其杀害。

在这一重大政治事件发生一个月后,也就是公元300年四月,掌握宿卫禁兵的赵王司马伦,利用禁兵普遍对贾南风杀害太子的不满情绪,起兵杀贾南风和张华、裴頠等人。夺得大权的司马伦,于次年正月废司马衷自立为帝。出镇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积极响应,三王联兵打败司马伦的军队。司马伦的亲信将领王舆也在京城举兵反司马伦,迎接惠帝司马衷复位,司马伦不久被杀,司马冏入京辅政。

司马冏辅政后不久,已经被立为皇太孙的司马遹第三子司马尚病亡,依皇家血统,成都王司马颖本来可以立为皇太弟,司马冏担心司马颖立为皇太弟,会削弱自己的权力,便立司马衷弟清河王司马遐年仅八岁的儿子司马覃为皇太子。这一着导致司马颖与司马冏决裂,也使有可能立为皇太弟的长沙王司马乂大为不满,同时还得到西镇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的响应。公元302年十二月,司马颙出兵进攻洛阳,与在洛阳的司马乂共同举兵讨伐司马冏。司马冏兵败,为司马乂所杀。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都不肯离开他们的根据地邺城和长安,故司马乂在洛阳执政,司马颖以大将军身份在邺城遥控。司马颙原欲废司马衷立司马颖,自己做宰相专政;司马颖也嫌司马乂不完全受他摆布,于是二王又联合起来,于公元303年八月同时对司马乂发动进攻。这一次司马颙命都督张方率领精兵七万,自函谷关(今河南新安东北)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大军二十多万,由前锋都督陆机率领渡河南向洛阳。司马乂指挥洛阳军队数万人,三方结集三十多万军队决战。公元304年正月,东海王司马越勾结洛阳部分禁军拘禁司马乂,将司马乂交给司马颙部将张方,张方将司马乂活活烤死。这时,成都王司马颖入洛阳任丞相,但其形美神昏,恃功骄奢,大失众望。东海王司马越统率洛阳禁军,拥戴司马衷而讨伐司马颖,荡阴(今河南汤阴西南)一役,司马越战败,皇帝被俘,司马越逃往自己封国(今山东郯城北),河间王司马颙命部将张方乘机率兵占领洛阳。幽州刺史王浚、并州刺史司马越弟司马腾联兵攻破邺城,司马颖挟惠帝司马衷出奔洛阳。

司马颖至洛阳后,张方强迫司马衷和司马颖前往长安。司马颖到长安后被司马颙废黜,司马炎第二十五子豫章王司马炽被立为皇太弟。公元305年七月,东海王司马越在山东起兵,西向进攻关中,司马颙战败。次年六月,司马越迎司马衷还洛阳,先后杀司马颖和司马颙。不久,惠帝司马衷中毒去世,皇太弟司马炽立,是为晋怀帝,最终,朝政大权落入东海王司马越之手。

自公元291年皇后贾南风杀杨骏,至公元306年晋怀帝立,前后长达十六年。这十六年间,诸王互相残杀,皇室元气大损,军队消耗殆尽,百姓生灵涂炭。经过十六年的同室操戈,中原民众死伤无数,不死者为了躲避战乱,大批豪族及汉人“衣冠南渡”,首都周边五胡人口比例快速上升。而且诸王在混战中争相拉拢五胡参战,如司马颖任命匈奴主刘渊为宁朔将军、辅国将军、冠军将军等职,利用其军队攻打司马越,刘渊率匈奴精锐长驱进入邺地;东嬴公司马腾引乌桓羯朱袭击司马颖,乌桓大举入塞;幽州刺史王浚召辽西鲜卑攻邺,鲜卑直扑京地大肆抢掠。相互攻伐的司马诸王欲借五胡兵帅以置自己亲人于死地,结果鹬蚌相残,将折兵损,部属民众却被五胡军队或斩杀或裹胁。在如此日复一日的此消彼长中,大河南北成为五胡部帅纵横的世界,胸怀野心又曾经备受欺凌的五胡首领及汉族割据势力,纷纷于血腥屠戮中争名逐利,涂炭生灵,五胡十六国从此残酷登场。

五胡十六国不止五胡十六国

就这一时期的实际情况和时间顺序来说,公元296年十二月,氐族人杨茂搜自称辅国将军、右贤王、仇池公,以位于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南境的仇池山为中心建立的前仇池国,为“五胡十六国”时代“五胡”建国的开端。当然,这一时期诸势力争夺的核心区域,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和以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为中心的关东地区。占据和支配这两个区域的国家,在当时群起的割据势力中,似乎可以独占鳌头,占据强国地位。

在这两大区域之外,甘肃南部的前仇池和西南的四川,经过氐族杨氏和成汉较为长期的统治之后,又被纳入前秦的统治之下;黄河以西的甘肃至青海北部,一直被前凉统治。前秦灭前凉之后,这一地区便小国林立。公元337年前燕兴起于东北的辽宁,后来被后燕的残余势力和北燕所割据。具体说来,这时在北方先后建立的国家,有氐族人杨茂搜建立的前仇池,苻洪建立的前秦,杨定建立的后仇池,吕光建立的后凉;巴氐族人李雄建立的成汉;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前赵,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鲜卑人慕容廆建立的前燕,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慕容泓建立的西燕,秃髮乌骨建立的南凉,慕容德建立的南燕,乞伏国仁建立的西秦,拓跋什翼犍建立的代国,拓跋珪建立的北魏;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赵;羌族人姚苌建立的后秦;另有汉族人张寔建立的前凉,谯纵建立的后蜀,李暠建立的西凉,冯跋建立的北燕、冉闵建立的冉魏等。

一般史家在叙述“五胡十六国”时,不把杨茂搜建立的前仇池、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慕容泓建立的西燕、拓跋什翼犍建立的代国、谯纵建立的西蜀和冉闵建立的冉魏列入其中,而其依据,主要为北魏史官崔鸿所著《十六国春秋》的一家之言。但杨茂搜建立的前仇池立国76年,杨定建立的后仇池立国58年,他们在甘、陕、川交界地带,牵制南北各政权势力达一百多年,而且以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相对宽松的统治,为一方百姓开拓出比较稳定的生存之地;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39年,经他之手完成了部落联盟向国家形式的转变;冉魏虽然存国只有两年,但在极端残酷的环境中,冉闵异军突起,消灭了当时强大而又残暴的后赵,这种敢于在强敌刀剑丛中崛起的精神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勇气,在当时很有警示意义;西蜀历9年,西燕历11年,它们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与崔鸿所记的十六国不相上下。再说,二十四史中的《晋书》《魏书》《宋书》《北史》,以及《资治通鉴》等重要史著中,或单独作传,或作合传,或按年份叙述,均将上述前后仇池、西燕、代、西蜀、冉魏等与十六国一样记载。因此,为了给读者尽可能全的“五胡十六国”信息,这里将前后仇池、代、冉魏、西蜀、西燕也同其他十六国一样予以介绍。至于北魏,按史家共识,放在南北朝阶段。

本书共记有二十二国,国名即“五凉五燕三秦二赵二仇池”,再加“汉代冉蜀夏”。“五”即“前后西南北”,“三”即“前后西”,“二”即“前后”。除后赵外,国名中凡有“后”者,均出现在公元383年七月前秦淝水之战崩溃之后。“五胡十六国”时期国名虽然众多,但如下口诀可能对记忆这些国名有一定帮助:

五凉五燕已整十,三秦二赵二仇池;

成汉冉魏代蜀夏,二十二国即可知。

从方位来说,此二十二国均在北方。将当时的北方划分为“中、东、西”三部分。“中”即晋洛关中,“东”即鲁蓟辽,“西”则秦陇凉。

根据这一时期实际情况,中部地区可以分为两赵、前秦、北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两赵完成了对西晋及其北方残部如刘琨、曹嶷的消灭进程,另有冉魏灭后赵而建国;第二阶段由盘踞关陇的氐人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并开始尝试统一中国。前秦统一北方前,西有前仇池、前凉,东有前燕,北有拓跋代。前秦崩溃以后,后秦取代前秦,后仇池成功复国,拓跋魏开始复兴,东西凉、燕开始复苏。第三阶段的北魏,由西晋边将刘琨时代盘踞雁北的拓跋鲜卑建立,这一阶段的主要特色是完成北方统一,并最终步入北朝。

西部地区有五凉、三秦、二仇池、一夏、一成、一蜀,是由氐羌主导,鲜卑、匈奴别部参与的割据世界。仇池得名于仇池山名,为氐族人杨茂搜和杨定建立。成汉、西蜀得名于成都、四川,成汉为巴氐族李氏在四川盆地建立的政权,西蜀由东晋参军谯纵建立。凉国得名于河西走廊所在的汉朝凉州,河西张氏趁西晋崩溃控制从陇西到西域的广大地域建立前凉;氐人吕氏趁前秦崩溃建立后凉;陇西李氏建立西凉;匈奴卢水胡沮渠氏建立北凉;鲜卑秃髮部建立南凉。秦国得名于氐羌两族老根据地秦州,前氐后羌,前苻后姚,另有鲜卑乞伏部建立于陇西的西秦。夏国得名于司马迁的匈奴夏后说,为匈奴铁弗部在鄂尔多斯与陕北建立的政权。

东部地区为五燕割据世界。慕容部建立前燕,统一了北方东部地区,与前秦形成对峙;前秦长史慕容泓叛前秦建立西燕;前秦崩溃后,慕容垂建立后燕;后燕在参合陂与北魏大战败北,南燕独立于山东;魏军攻克后燕国都中山,后燕迁辽西,冯氏取代慕容氏,于辽西建立北燕。

总之,“五胡十六国”是一个群雄割据、多国林立、血腥杀戮、相互混战而又十分混乱的时期。当然,很多史家都认为这一时期有利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但如同一场毁灭性的洪水过后,一些污秽被冲走和一些洼地被淤平一样,实在不堪一提。相信读者全览五胡十六国及各国概况,以及二十二国共计90位皇帝之后,一定会对这一时期有一个清晰而又完整的认识。 PkjR/ixp4b8fviN72kB6wVeZ7Rt4fJeFGB2IOHKFi7GPBIWJuYh5xqAv8RkQ4rP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