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明宗李嗣源

公元926年四月二十日,后唐中书令、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成德军节度使李嗣源,在洛阳西宫李存勖灵柩前即位称帝,即后唐明宗。

李嗣源为晋王李克用养子,代北沙陀人,公元867年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原名邈佶烈,母亲刘氏。李嗣源父亲李霓原为代北节度使李克用父李国昌部下,镇守雁门(今山西代县)。父亲去世时,李嗣源13岁。但李嗣源虽然年少,却骑射娴熟,武艺出众,行事恭谨,李克用爱其才,遂收为养子,赐予姓名。从此,李嗣源追随李克用征战沙场,屡立大功。公元884年,李克用被宣武节度使朱温围困在汴州(治今河南开封)上源驿,17岁的李嗣源拼死保护李克用,在乱兵飞矢之中救李克用翻过城垣,逃出虎口,被李克用任命为侍卫长,统率其精锐骑兵。

公元896年,朱温与朱瑄、朱瑾争夺山东地区,派军攻打兖州、郓州(治今山东东平)。朱氏兄弟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命李存信率三万兵马前去救援。李存信屯兵莘县,命李嗣源率骑兵驰援兖州。李嗣源在任城(今山东济宁)大败汴军,解除兖州之围。不久,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偷袭莘县,击败李存信。李嗣源率麾下五百骑兵横冲直撞,斩杀敌军,掩护李存信撤退。李克用为嘉奖李嗣源,将其所率骑兵命名为横冲都,从此两河地区称李嗣源为李横冲。

公元898年,李嗣昭出兵青山口,欲攻打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永年),结果被梁将葛从周击败。李嗣源率部赶到,纵马驰入后梁军阵,冲锋陷阵,身中四箭,鲜血染红征衣,仍入阵杀敌不辍。李嗣昭随后进击,终于反败为胜,击退梁军。这次交战,更让李嗣源名震天下。

公元901年,梁将氏叔琮率五万大军围攻太原,占领河东所属多处州县,李克用被困太原城内。当时大雨连绵,城墙多有颓坏,太原危在旦夕。李嗣源与李嗣昭分兵四出,不时攻击梁军营垒,迫使梁军撤退。李嗣源又奋勇追击,接连收复失陷州县。

公元908年,李克用病逝,世子李存勖袭任河东节度使、晋王。同年五月,李存勖亲自援救潞州(治今山西长治),命李嗣源与周德威分兵两路,攻打梁军所筑夹城。李嗣源指挥士卒砍鹿寨,填沟堑,攻入夹城,在夹城大捷中功居第一。

公元911年,李嗣源随李存勖参加柏乡之战。李存勖见梁军军容强盛,担心晋军怯战。李嗣源遂挺身上马,率部直冲梁军白马都,生擒两员骑校。晋军士气大振,奋勇向前,终于击溃梁军,取得柏乡大捷,李嗣源因功升任代州刺史。

公元916年,李存勖与梁将刘鄩在故元城(在今河北魏县东)交战。李嗣源率三千骑兵挥刀奋击,与李存勖内外夹攻,大败梁军。随后又攻占后梁所属的磁州(治今河北磁县)、洺州、相州(治今河南安阳)等地,被改任为相州刺史。九月,李嗣源安抚沧州守将毛璋降晋,被任命为安国军节度使,出镇邢州。

公元917年,契丹围攻幽州(治今北京),守将周德威遣使告急。李嗣源率五千骑为前锋救援,率军翻越大房岭(在今北京周口店西),沿山涧东进,与养子李从珂拼死血战。李嗣源纵马冲入敌阵,舞槌奋击,所向披靡,生擒契丹队帅,终于大败契丹,解除幽州之围。九月,李嗣源班师,进拜检校太保。公元921年十月,李嗣源在戚城(在今河南濮阳)大破梁将戴思远,斩首二万级,升任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并加授同平章事。

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李嗣源进拜检校太傅,兼任侍中。当时,后梁后唐两军主力对峙于黄河沿岸,一路梁军正急攻泽州(治今山西晋城),而后唐潞州守将李继韬却叛附后梁。李存勖与李嗣源商议后,李嗣源亲率五千步骑渡过济水,趁梁军不备袭破郓州,被拜为天平军节度使。同年九月,梁将王彦章率军进逼郓州。李嗣源命李从珂率骑兵迎战,在递坊镇大败梁军前锋,迫使王彦章退屯中都(治今山东汶上)。十月,李存勖自杨刘(在今山东东阿北)渡河,进抵郓州,并以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擒获王彦章。李嗣源力排众议,建议李存勖奔袭汴州,攻取后梁国都。李嗣源率前军日夜兼程,八天抵达汴州,挥军攻城,梁帝朱友贞自杀,梁将王瓒迎降,后梁正式灭亡。不久,李存勖迁都洛阳,升任李嗣源为中书令。次年,唐庄宗李存勖在南郊祭天,赐李嗣源铁券。不久,李嗣源平定潞州叛乱,擒获叛首杨立,被调为宣武军节度使,兼任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同年十二月,契丹南侵。李嗣源又率军北征,在涿州大败契丹。

公元925年,李嗣源调任成德军节度使,移镇镇州(今河北正定)。此时,李存勖早已荒怠政务,纵容宦官、伶人乱政,妄杀郭崇韬、朱友谦等功臣。李嗣源因位高权重,早已成为李存勖猜忌对象。十二月,李嗣源自镇州入朝,李存勖命诸军马步都虞候朱守殷监视李嗣源,李嗣源深知处境危险。

公元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贝州(今河北清河)哗变,推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邺都。李存勖命大将元行钦前往征讨,元行钦连连失利。李存勖权衡再三,只得起用李嗣源,命李嗣源率皇帝亲军从马直北上,会合元行钦平叛。三月,李嗣源抵达邺都,驻扎于城西南,确定明日攻城。谁知从马直突然哗变,劫持李嗣源,声称要与邺都叛军联合拥李嗣源称帝河北。赵在礼率将校出城,将李嗣源迎入邺都。李嗣源借口收抚散兵,从邺都逃出抵达魏县,命牙将张虔钊前往元行钦营中,召其前来一同平乱。元行钦率一万步骑退至卫州(治今河南卫辉),诬奏李嗣源与叛军合谋叛乱。

李嗣源初抵魏县,部下不满百人,后召集霍彦威所部五千镇州军,欲返回成德藩镇,等待皇帝降罪。霍彦威、安重诲建议返回朝廷,直接向皇帝当面自辩。李嗣源遂率军南归,并数次上表申诉,皆被元行钦阻遏。当时,李嗣源长子李从璟被元行钦扣留在卫州。疑惧不安的李嗣源,采纳女婿石敬瑭的建议,决定先攻取汴州,以待时变。齐州防御使王晏球、贝州刺史房知温、北京右厢马军都指挥使安审通、平卢节度使符习皆率部前来,齐心拥戴李嗣源,李嗣源兵力大增。

后唐庄宗李存勖亲率大军东征,欲坐镇汴州指挥平叛。李存勖命龙骧指挥使姚彦温率八百马军为前锋,又命指挥使潘环率军护卫粮草。姚彦温、潘环皆投降李嗣源。这时,李嗣源已经抢先占据汴州。李存勖知道局势已经很难挽回,行至万胜镇(在今河南中牟西北),便下令回师,沿途士卒大半逃散。李存勖决定前往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西北),会合长子李继岌统率的征蜀大军,再联兵进剿李嗣源。岂知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率所部攻入兴教门。李存勖亲率宿卫出战,结果中流矢而亡。当时洛阳大乱,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等宗室诸王逃散。马步军都虞候朱守殷遣使请李嗣源速入京城,安定局面。

同年四月,李嗣源率军入洛阳,命诸将平定京中乱势,让百官各安其职,等待李继岌回京继位。李嗣源表示,在安葬庄宗以后,自己将归藩成德。宰相豆卢革、韦说与枢密使李绍宏、张居翰率百官劝进,皆被李嗣源拒绝。百官改请李嗣源监国,李嗣源遂入居大内兴圣宫,以监国的名义接受百官朝拜。安重诲暗中派人杀死李存确、李存纪。申王李存渥、永王李存霸被乱军所杀,薛王李存礼、皇子李继嵩、李继潼、李继蟾、李继峣皆不知所踪。不久,魏王李继岌在渭南自缢,征蜀大军在任圜的率领下,归附李嗣源。公元926年四月二十日,李嗣源身穿斩衰之服,即位于李存勖的灵柩之前。

李存勖统治期间,宦官专权,伶官乱政,忠臣见疏于内,贪官盘剥于外,导致后唐朝纲崩坏,民不聊生。李嗣源上台以后,针对这一状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改。

李存勖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任用孔谦为租庸使,放任孔谦横征暴敛,残酷剥削百姓,引起很大民愤。李嗣源上台后,立即下令将孔谦斩首,以戒官员。同时,尽废孔谦所立苛法,以抚民心。李嗣源下令诸镇诛杀由宦官担任的监军使,有效解决庄宗时期宦官专权的弊端。对于误国乱政的伶人,李嗣源也毫不留情,将之诛杀殆尽。李嗣源尤恨贪官,处罚毫不手软。一次,供奉官丁延徽监守自盗,犯下贪污罪。李嗣源毫不姑息,命令处死。对于清廉官员,李嗣源则予以褒奖。宰相李愚得病时,李嗣源派近臣翟光邺前去探视问候,翟光邺见李愚家徒四壁,只有一条破毯子裹身。翟光邺回宫如实禀报,李嗣源下诏赐李愚绢100匹、钱10万、棉衣被褥13件。

从前,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官宦大户可以免除赋税。许多富裕农户常与之订立虚假卖地契约,将田地划归名下,以此来逃避赋税。地方官员为足征赋税,便将这一部分加摊到普通百姓身上,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李嗣源命各州将账簿送到中书省,由中央统一征收赋税,不许地方官员插手。以前朝廷在征收夏秋两季赋税时,每斗都要加征一升的损耗,地方官吏借机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李嗣源继位后,第一批诏书便是免征损耗、制定税收名目、禁止滥征捐税。同时命各道节度使、防御使不得科敛百姓,不得阻挠商旅。

李存勖统治末年朝政混乱,诸道州府欠租税达二百多万贯。公元927年,李嗣源将诸道州府所欠租税全部放免。李嗣源常年在外征战,对民间疾苦了解较深,执政后尽量与民休息,鼓励生产。针对一些农户缺少耕牛的情况,李嗣源下诏由官府拨给耕牛,保护农业生产。要求官吏挑选上好农具样式,由官府颁发各地督促百姓仿制,以改善生产条件。曲禁、铁禁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禁令,酒曲、铁器都由国家专营垄断,只允许百姓向官府购买,不允许私下制造。李嗣源在公元928年和931年,分别解除曲禁和铁禁,允许民间百姓自行制曲酿酒、铸造铁质农具,朝廷仅按每亩三文征收酒曲税、每亩一文五分征收农具税。李嗣源还颁布法令,限制高利贷盘剥。规定债主得到的利息已达到本金数额,只准收回本钱,禁止再收利息;如果利息累计为本金的两倍,则本金和利息都不准再行收取。

李嗣源自己带头节俭,下诏禁止进献鹰犬、珠宝珍玩等物。后宫大量裁员,宫女只留百人,宦官只留30人,御厨房也只留50人。遭逢火灾的广寿殿重修后,负责工程的官员请求用朱漆涂饰,李嗣源并不同意。为节省国家开支,李嗣源下诏在边疆设置马匹买卖市场,一改过去边外来人直接到殿前献马、朝廷照顾住宿吃喝玩乐浪费太甚、所献之马无法挑选的旧疾。

李嗣源在位的几年间,少有战事,屡有丰年,后唐的社会生产和国家财政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以“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评价李嗣源。

李嗣源虽然是一位有为之君,但在御人方面,却少有慧眼。统治期间最为倚重的两位大臣中书令安重诲和宰相任圜,一个掌军政,一个掌财政,权倾朝野,独断专行。安重诲恃宠骄横,任圜刚愎自用,二人往往因为政见不合,在御前互相指责甚至谩骂,丝毫不顾及皇帝和其他大臣的感受。后来,安重诲为报私仇诬陷任圜,李嗣源借机杀掉任圜。任圜死后,安重诲更加目中无人,骄横跋扈。公元931年,李嗣源借别人诬告,将安重诲诛杀。

公元933年,李嗣源突然中风,月余未见群臣,朝廷人心惶惶,私下讨论皇位继承人选。李嗣源即位时,长子李从璟已经被元行钦杀害。李嗣源封次子李从荣为秦王,并任命为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事实上,已经为嫡长子的李从荣,掌管京师政务,又手握兵权,且能与宰相分庭抗礼,种种迹象表明,李嗣源有以李从荣为继承人的打算。但李从荣为人骄横跋扈,众多朝臣并不拥戴。李嗣源也深知这一点,太子一事一直悬而未决,这让李从荣一直惊恐不安。同年十一月,李嗣源病情加重,李从荣入宫探望,发现父亲已经奄奄一息。出门的时候,又听见身后哭声大作,误以为父亲已经去世。回府后,李从荣即与左右亲信策划夺取皇位之事。次日凌晨,李从荣亲率千余名牙兵,列阵于天津桥前,胁迫群臣拥戴自己。此时苏醒过来的李嗣源,立即命令将军孟汉琼率领禁军讨伐李从荣。孟汉琼率军出击,很快打败李从荣。李从荣慌忙逃回王府,后被擒杀。李嗣源听到儿子被杀,悲痛欲绝,病情恶化,于公元933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病逝于雍和殿。李嗣源在位8年,终年68岁。 pXGEwR2l0KyWZVqq0iO/T9gVdcvF/2gRVieo8+F1eZj5Df92KRe05ufmPCFRPak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