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两位母亲

朱闰生

父亲一生从事于教育。北京大学毕业后,由于工作地点的不定,我们兄弟姊妹出生地点也就各有不同。我是1925年5月父亲任教于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时出生的。出生后不久,父亲经俞平伯伯伯推荐,于是年8月到北平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927年1月,父亲把我生母、大姐采芷与我接到清华,大哥迈先和二姐逖先由祖母带回扬州家中。父亲到清华大学,这是他一生服务清华的开始。我在北平只住了两年多,1929年下半年,因为母亲得了肺结核,肺部已烂了一个大窟窿,劝她去休养,可她丢不下我们,丢不下那份儿家务,也舍不得花钱,硬是不去。眼看越来越不行了,经父亲一再考虑,无奈才让我母亲回扬州,因为扬州毕竟是母亲的故乡啊。那次母亲带了大姐采芷、我、大妹效武及在襁褓中的弟弟六儿一起回扬州。这次长途旅行,又带了四个孩子,劳累可想而知,所以回扬州后不久,我那亲爱的母亲谢世了,后来就葬在念四桥祖茔。母亲有病,小弟弟六儿自然营养不良,也生了病,勉强熬了一年多,也夭折了。

母亲32岁就走完了生命的旅程,这条路对父亲、对她自己、对我们都是太短了。她结婚12年,有11年耗费在我们这些孩子身上,有多少力量用多少,直到自己瞑目为止。她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全然不知道吝惜精力。母亲对我们实在是付出了全身心的爱,可惜我那时太小,还不懂得这种伟大的感情。长大了读了父亲的《给亡妇》《儿女》等文章,才知道她是一个多好的母亲,一个多么值得儿女们为之骄傲与感到幸福的母亲。母亲虽然已经去世几十年,但我每次读了父亲《给亡妇》后,仍然深深为母亲对儿女的伟大情怀所感动,常常会觉得母亲一双充满慈爱的眼睛关切地注视着我。

1932年,我七周岁。一天,爷爷告诉我,我们将有一个新妈妈。不久,父亲果然带着继母陈竹隐回扬州了。她身材颀长,穿旗袍,着高跟鞋,戴眼镜。当时,在扬州,女人穿高跟鞋的很少。开始,我对这位新妈妈既陌生,又惊奇。然而,谁又会想到,若干年后,我们有机会在一起,新妈妈待我们如同亲生,使我又享受到真正的母爱。后来虽然分开,但每隔几年,我总是要趁出差之便或专门去北京探望我这位老妈妈——当年我眼中的那位陌生女人。

然而令人悲痛的是,1990年6月,86岁高龄的继母终于因病逝世。

继母毕业于北平国立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受教于齐白石、寿石公、萧子泉等先生,她主要学习工笔画。我曾见过继母的作品,是在一块绢子上画的古装仕女,线条纤细,人物美丽、端庄。继母说,这是她年轻时的作品,现在已经不能画了。她说此话时已经离休并患有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疾了。

继母先后在四川大学图书馆工作。她为人正直,性格坦率、忠诚。在八年抗战与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她与父亲同甘共苦,并在家庭生活上处处节俭,力求减少父亲的负担,在政治上积极支持父亲走向进步、走向人民。在父亲病重与去世后,全家生活困难之际,她秉承父亲遗志,坚决不领美国“救济粮”,显示了中国人民的高风亮节。新中国成立后,她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曾任北京市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六届妇联委员,清华大学工会副主席。在图书馆工作中也勤勤恳恳,积极为读者服务。

继母虽然不是我的生母,但我以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

(选自《魂牵梦萦绿杨情》,载于《荷塘边的不朽背影:回忆朱自清》,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扬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版,题目为编者加) eIQULQFtX0rx+gUOU4hn1ScF53oFR1Of2uZL2p4oUalv7mRbmY7QghZuL2nN5Oa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