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笔报国

李萱华

1934年夏天,老舍来到北碚,决定写一部小说,名叫《火葬》,这是他以抗战为题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老舍来北碚,住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分会,地址在蔡锷路44号,即今天生新村63号附16号,他每天早起打太极拳,上午写作,写一阵就自己拿扑克牌玩一阵,休息休息,然后又写。中午睡一小时午觉,过午即不再写作,或读书,或看朋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生活很有规律。北碚的夏天很炎热,他便早晨5时起床,写到8时即止,每天写千多字。原计划写中篇,但写到五六万字,仍然收不住笔,遂改作长篇。到9月底,已有八万多字,打算10月中旬完稿回渝。

谁知,由于长期吃平价米,米中稗子、石沙很多,加上空袭频繁,每每刚端起碗警报就响了,只好很快吞咽一碗饭或粥,顾不得细细挑拣,终于得了盲肠炎。10月4日入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割治盲肠,20日出院,仍须卧床静养。11月中旬,老舍夫人胡絜青带着三个子女,由北平逃来北碚。从此,这个被战争分离了六年的家庭,重新在北碚团聚了,住在文协分会楼上。

11月23日,老舍带病继续补写《火葬》。决心以文笔报国,他要用《火葬》动员人们关心战争,并用《火葬》告诉人们,“在战争中敷衍与怯懦怎么恰好是自取灭亡”。一天写三五百字或七八百字,尽力而为,从不松懈。12月11日完稿,全书共11万字。老舍在该书序言中说:“这不是文艺创作,而是由夹棍夹出来的血!”

(选自《老舍究竟何年定居北碚》,载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0H0GKSEDSrzyp8Ayr7k+GNgG0ApZ1ZLyEhm4Be+1PBtUTU2ra5dQjaVnMv8AcSX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