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斗争在重庆

于志恭

1939年,文协迁到重庆。《抗到底》继续出刊。老舍开始写剧本。1939年下半年,“战地慰劳团”访问延安及解放区,老舍代表文协参加。9月15日,延安《新中华报》刊载了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劳团到达延安的消息,上面有毛主席致欢迎词。同年12月9日,慰劳团回到重庆,文协在重庆青年会举行招待会,招待从战地归来的作家,听取参加访问团的作家报告途中观感。到会者有郭沫若、邵力子等。老舍的观感大意是:西北地广人稀,许多财富亟待开发。各种干部尤感缺乏,希望后方大量供给。在文艺活动方面亦极贫乏,但一般将士都自觉需要读书,而且都能接受,但望文化工作者设法解决西北文化恐慌问题。以上观感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刊登后,接着《新华日报》又发表了题为《积极加强战地文化工作》的社论(见1939年12月26日重庆《新华日报》)。

老舍访问延安回来后,在陈家桥完成了他的长诗《剑北篇》。与此同时,他写的剧本《残雾》、《面子问题》(与赵清阁合著)、《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著)、《大地龙蛇》、《张自忠》、《归去来兮》等先后脱稿发行。《残雾》和《国家至上》等剧在重庆上演,马彦祥、应云卫等导演,参加演出的文艺工作者有魏鹤龄、白杨、张瑞芳等,由于写作水平和演出水平都相当高,当时是轰动山城的。《残雾》一剧揭露和讽刺国民党贪污腐化,引起蒋介石的仇视,老舍也受到国民党《中央日报》的攻击,一些进步作家则积极支持他,一时论战激烈。

在周总理的关怀鼓舞下,当时的文艺界出现了生动活泼、团结抗战的新局面。老舍负责文协工作期间,关心文化界人士生活,有时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文化界人士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有时吁请社会贤达和民主人士帮助。他曾请冯玉祥从募款中提出200万元帮助文艺界生活困难的人。郭老建议从这笔款子中提出50万元办个刊物,一面宣传抗战,一面维持文艺界人士的生活。后来决定每人帮助二万元,直接送到生活困难的文艺工作者手中,经手的有王冶秋、冯纪法同志等。当时有一些文化界人士或有关人士被捕,也是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通过老舍等的奔走,冯玉祥从中斡旋,营救出来的。如孟克从北方回籍治病,经过重庆,在从文协到重庆机场上飞机时被蒋特逮捕;骆宾基在酆都教书,因批阅一个高中学生的卷子是唯心论被捕,都是由老舍请冯玉祥设法营救出来的。骆宾基回到重庆后,冯玉祥请他在两路口巴县中学楼上吃饭以示慰问,在座的还有郭老、以群等人。

(选自《忆老舍与文协》,载于《不因畏难而搁笔:回忆老舍》,刘未鸣、韩淑芳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版,题目为编者加) mWnuRdJDfsSBEGN27x4qolb5QUN6iwed+SCWjfvAQBvmQVR+v0x3hjG6qI/W726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