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夏,卢沟桥事变突起,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我正处在毕业班,9月,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会合起来,先迁到湖南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借小吴门外韭菜园一号圣经学院旧址,临时上课,1938年春节后,战局吃紧,三校决定西迁云南,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于校舍一时不能解决,理、工学院先到昆明,文、法学院暂迁蒙自;候昆明房舍建成后,蒙自师生再迁昆明,作为一位正直爱国教授的朱自清先生,不甘心当亡国奴,家眷留在北京,他只身一人随校迁徙,和清华师生一道共同跋涉万里征途。
1938年2月,迁校“大军”南下了。当时交通情况是:粤汉铁路刚建成不久,纵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才形成,西南各省主要仍靠公路。因此迁校的行进路线,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是走“陆路”,组织“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沿湘黔公路和滇黔公路,步行入滇。另一路走“海路”,我属于此路。
朱自清先生等几位教授,则乘长途汽车经桂林、柳州、南宁,出镇南关到越南河内,转乘海防来车入滇。当他们所乘汽车经过广西边城凭祥时,因城门太窄,恰巧冯友兰先生将胳臂横搁在车上,不料被城门一撞,受伤骨折,只好留在河内治疗。朱自清先生便留下照顾。三周以后,冯先生的弟弟赶来替换,朱自清先生才到云南。朱自清先生和我都是4月份最先到达蒙自的。蒙自文法学院暂称“西南联大分校”,校本部则设在昆明,我和朱自清先生又在分校重逢了。
我们到蒙自后,受到地方政府和李县长热情欢迎和协助。他们特地把过去海关一带旧址拨给我们。原来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毗邻而建,联成一片。蒙自商业萧条后,海关、领事馆关闭,银行停业,当地居民对这一带则统称为“海关”,正好拨给我们作为分校校部、教室、图书馆等用途。
蒙自地方绅士对分校赞助支援,亦极具盛情,纷纷让出房屋一两间,提供应用。
(选自《我和朱自清先生交往的点滴回忆》,载于《荷塘边的不朽背影:回忆朱自清》,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扬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版,题目为编者加)